袁绍真的连“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道理都不懂吗

星洲看历史 2023-06-12 07:38:00
#夏日生活打卡季#有没有一种可能,以袁绍当时的实力,他不需要挟天子以令诸侯?天子对袁绍来说完全就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在我手里最好,不在我手里也无所谓。袁绍在一开始选择立刘虞为帝的时候就说明他没把西边的朝廷当回事。天子被绑架了,哦,那我就再立一个呗。 之后献帝出逃河东,在沮授提出“挟天子”的建议时,郭图和淳于琼二人也给出了反对意见(《三国志》中把“挟天子”的提出者归功于郭图,与《后汉书》相反。但参考后面官渡之战时,也是沮授与郭图意见相左,袁绍授兵给郭图和淳于琼,又把沮授的兵没收了给郭图,可见二人一直势同水火,《后汉书》更为可信)。 其冬,车驾为李傕等所追于曹阳,沮授说绍曰:“将军累叶台辅,世济忠义。今朝廷播越,宗庙残毁,观诸州郡,虽外托义兵,内实相图,未有忧存社稷恤人之意。且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稸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绍将从其计。颍川郭图、淳于琼曰:“汉室陵迟,为日久矣,今欲兴之,不亦难乎?且英雄并起,各据州郡,连徒聚众,动有万计,所谓秦失其鹿,先得者王。今迎天子,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非计之善者也。”授曰:“今迎朝廷,于义为得,于时为宜。若不早定,必有先之者焉。夫权不失几,功不猒速,愿其图之。”帝立既非绍意,竟不能从。 但袁绍经过综合考量,最终没有选择“挟天子”。其实看看这三个人的身份就知道原因了。 郭图是迎袁绍入冀州的主导者之一。 使外甥陈留高幹及馥所亲颍川辛评、荀谌、郭图等说馥。《资治通鉴》袁绍使张景明、郭公则、高元才等说韩馥,使让冀州与绍。《英雄记》 淳于琼本和袁绍一样是西园八校尉,后面也跟随袁绍反董,说明他和袁绍的政治理念相合。 而沮授在袁绍入冀州之前是反对袁绍入冀州的。 馥长史耿武、别驾闵纯、骑都尉沮授闻而谏曰:“冀州虽鄙,带甲百万,谷支十年。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奈何欲以州与之?” 换句话说,沮授一直就是一个“忠君”的人,而郭图、淳于琼、袁绍三人天然带有反叛属性,真对天子这么上心,留在董卓手下当顺民就好了,反什么董呢?而袁绍最终选择“不挟天子”说明他还是很清楚自己的基本盘的,郭图支持自己入冀州而沮授不支持,那么谁对自己更重要,该选谁的方案就一目了然了。可以说几人的身份和做法就注定了袁绍不会“挟天子”,人不会背叛自己的阶级。 至于《三国志》中这段“会太祖迎天子都许,收河南地,关中皆附。绍悔,欲令太祖徙天子都鄄城以自密近,太祖拒之。” 曹操失控关中是在李傕四将全部死完,由钟繇打赢河东之战以后,这时候穿越了能让关中皆附?这时候真要能让关中皆附,官渡之战时钟繇也不至于只能送两千匹马过来,打荆州的时候刘璋还送了曹操三百人帮帮场子呢。 钟繇经营雍州是什么情况,感觉没啥史料就把雍州拿下了,具体怎么做的? 既然曹操没通过挟天子短时间内获取巨大优势,那么袁绍又有什么可悔的呢?结合上面把沮授的建议安到意见完全相反的郭图身上,感觉陈寿对有关袁绍的记载还是错漏颇多。 沮授提出挟天子建议的时候是在兴平二年,这时候袁绍的势力范围是这样的。 袁绍的实力就是他不需要对天子太过上心的资本,对于袁绍来说,我只需要按部就班把其他人消灭就好了,挟天子纯属脱裤子放屁。 总有人以为一场官渡之战曹操就把袁绍打废了,实际上官渡之战曹操只是挫败了袁绍的进攻,兵败之后袁绍也基本把叛变的地盘都收回来了。官渡之战对袁绍信心的打击远比对袁绍实力的打击要多的多。 袁家灭亡的真正原因是袁绍突然死亡造成的继承人内斗,但哪怕在兄弟阋墙的情况下,曹操都用了五年时间平定北方,这就是袁绍留下的遗产。反观刘表死后,荆州传檄而定,还要靠孙刘二人阻挡曹操南下的脚步,高下立判。 所以袁绍之所以不挟天子,一是袁绍对东汉皇帝的神圣性并不看重;二是因为自身实力不需要挟天子来锦上添花,但挟天子对于曹操来说是雪中送炭;三是手下重臣多不赞同挟天子,袁绍为稳固自己的基本盘无可厚非。那么最终不挟天子也就水到渠成了。 袁绍当然懂,但挟天子和袁绍起家的法理冲突。袁绍起家是董卓废了刘辩改立刘协。你以这个反董卓理由起家,然后去辅佐董卓立的天子?怎么都说不过去啊。原本就是袁绍为挟天子,派遣从事中郎-徐勋,命令曹操赶在袁术之前,抢夺汉献帝。 袁绍还派军谋校尉-应劭,著《汉官礼仪故事》,辅佐朝廷,立百官典式。 袁绍还逼迫汉献帝的朝廷,让曹仁去幽州广阳郡当太守,被曹操阻止。190年初,袁绍在河内起兵时,檄文内容中就已经放弃已死的汉少帝,而是改为承认汉献帝的合法地位,表达了要拥戴汉献帝的希望。 袁绍、韩馥、王匡等人在河内、魏郡,而刘岱、张邈、张超包括曹操等人在酸枣,两伙人共同推袁绍为盟主,但盟约内容则是“一盟各表”,两伙人各自表述。 汉少帝,即弘农王刘辩,已经在190年1月死了,袁绍誓盟内容就出现了“戮杀弘农,提挈幼主”,汉少帝刘辩直接降级成了弘农王。 而董卓手握的“幼主”自然是汉献帝了,然后强调“同奖王室,翼戴天子”,即拥护汉献帝。 而刘岱、张邈、张超等人的誓盟内容则出现“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朝廷法规失去了纲纪,董卓杀了汉少帝刘辩,但并没有提到汉献帝刘协。 献帝春秋曰:绍合冀州十郡守相,众数十万,登坛歃血,盟曰:‘贼臣董卓,承汉室之微,负兵甲之众,陵越帝城,跨蹈王朝,幽鸩太后,戮杀弘农,提挈幼主,越迁秦地,残害朝臣,斩刈忠良,焚烧宫室,蒸乱宫人,发掘陵墓,虐及鬼神,过恶烝皇天,浊秽熏后土。神祇怨恫,无所凭恃,兆人泣血,无所控告,仁贤之士,痛心疾首,义士奋发,云兴雾合,咸欲奉辞伐罪,躬行天诛。凡我同盟之后,毕力致命,以伐凶丑,同奖王室,翼戴天子。三国志臧洪传:洪乃升坛操槃歃血而盟曰: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大惧沦丧社稷,翦覆四海。兖州刺史岱、豫州刺史伷、陈留太守邈、东郡太守瑁、广陵太守超等,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殒首丧元,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只是汉献帝远在长安受到董卓控制,这让袁绍集团在私自分封各级官员时,不具备合法性,所以袁绍、韩馥便想拥立大司马刘虞为皇帝。于是制造各种祥瑞,又暗里编造汉献帝血统不纯的舆论,袁绍、韩馥还在各自给袁术的信里说汉献帝血统不纯。 但这节骨眼上,刘虞偏偏不肯当,韩馥、袁绍退一步,让刘虞以大司马录尚书事,承制招拜进行分封,刘虞依然不肯,韩馥等人只能就此作罢,继续承认汉献帝的合法地位。袁绍亲自上阵,以车骑将军来“承制召拜”,分封麾下官员,包括曹操等人的官位都是在这一时期由袁绍分封的。 可惜袁绍封官的合法性太低,191年7月袁绍从韩馥手中夺取冀州,沮授就建议袁绍要“迎大驾于长安,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诛讨未服”,袁绍欣然同意。 当192年吕布投奔袁绍时,还“轻傲绍下诸将,以为擅相署置,不足贵也”,嫌弃袁绍所封官员都是冒牌的。 191年和193年,袁绍都表态要迎接汉献帝,袁绍赶走韩馥,自领冀州牧后,沮授建议“迎大驾于长安”,袁绍高兴地表示“此吾心也”。193年,袁绍还在和公孙瓒鏖战,李傕等控制下的长安汉献帝朝廷派太仆赵岐来为双方和解,结果袁绍出数百里,特地跑来跪舔,还和赵岐约定好,将来要“奉迎”汉献帝的车驾到洛阳。 195年末,袁绍派遣郭图前往河东,看望逃难至此的汉献帝,郭图赶回后,建议袁绍迎接汉献帝,沮授也建议袁绍迎接汉献帝。但是东郡太守臧洪,因曹操195年12月杀害张超后,而选择起兵背叛袁绍,袁绍则兴兵围之。与此同时袁绍北境,195年麴义反胜为败,为公孙瓒所破,以冀州河间“易京”为老巢的公孙瓒重新得势了。 在青州,袁绍长子袁谭自春至夏进攻青州的孔融,前后差不多半年时间。 所以原本应该“西迎大驾”的袁绍在196年,与兖州东郡臧洪、冀州河间、青州孔融,处于南、北、东三线作战的状态,自然是没有余力迎接汉献帝了。因此绍檄州郡文里的袁绍辩解基本属实,檄文的前半句“冀州方有北鄙之警”,公孙瓒击败麴义并未说谎。 后半句“匪遑离局”,袁绍本人亲征臧洪,也符合逻辑,也正好解释了三国志和后汉书中,郭图对汉献帝的态度发生矛盾的原因。196年初,袁术以部将苌奴,联合董承,阻碍袁绍。袁绍分身乏术,只能派遣从事中郎徐勋,命令曹操前往迎汉献帝。 曹操派遣曹洪,结果为苌奴、董承所拒,只能绕汝南,辗转迎接汉献帝。汉献帝到手后,袁绍还派军谋校尉应劭著《汉官礼仪故事》,帮助建立朝廷制度和百官典式。 袁绍还逼迫朝廷,让曹仁去幽州广阳当太守,和公孙瓒交战。 袁绍甚至命令曹操杀掉杨彪、孔融、梁绍等人,为曹操所拒绝。直到196年9月之后,汉献帝迁徙至许昌,曹操乃使朝廷下诏斥责袁绍,双方决裂。 酸枣会盟本身就是袁绍版本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第一步?首先要普及几个知识,第一袁绍袁术都是忠于何进,也就是何皇后的派系,是支持少帝刘辩的。看一下时间线,189年9月28日刘辩被废,190年3月6日被毒杀。中间发生了一个什么事呢?就是190年元月,酸枣会盟由袁绍(也有说法是袁遗)发起集结于兖州。那袁绍袁术两兄弟这一生的政治生涯里,从没认过董卓手里的刘协,从一开始就公开刘协其位不正,甚至跟许攸一起扶持过刘虞,也不认当时这个实际上的汉朝皇帝,当然这是后话了。 那么有理由相信,酸枣会盟里袁绍的第一目标是,抢回少帝,完成袁绍版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第一步。 如果成型,那袁术谋反的理由就被弱化,撑死了地方一隅。韩馥和刘表等董卓认命的州牧就失去了名义,尤其西凉军再也无法起势,没有吕布沙爹剧本估计董卓也在司隶待不下去了,就卢植皇甫嵩这样的一夫夜呼,禁军站在对立面就够董卓喝一壶的。 所以董卓李儒当机立断,给何皇后刘辩毒死了…… 估计袁绍也没想到董卓真是狠人一个……只能终止自己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计划,转而把目标定为给董卓赶出洛阳和兖州……结果董卓又玩了个大的,焦土作战……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意兴阑珊的撤了……袁术可能一开始也是为了少帝,结果刘辩没了,他想的就是退而求其次,得把神器入手,也就是玉玺……当然这有猜测演义成分了。 所以当年刘协东逃,先联系袁绍,其实给袁绍出了个难题……当年公开说你其位不正还推举刘虞……现在你来找我,且不说到时候我的冀州到时候不知道听谁的了,就怕你跟我玩秋后算账……所以袁绍不敢要……没准才跟曹操这个小弟说……要不你帮我分担这个雷吧……当然这段也是猜测的……
0 阅读:33
星洲看历史

星洲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