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到医院就诊,要做各种化验和检查?医生离开仪器还会看病吗?

李大哥知识分享 2024-11-07 10:12:45

前几年,患者对医院看病有一个普遍的疑问:为啥到医院看病就要抽血,抽出来的血用不完去哪了?患者有问号,就要把问号拉直,反映了医学科普依然任重道远。患者到医院看病就抽血是干嘛的?用来分析和检验,辅助诊断,背后隐藏的主角是各种仪器,它们是辅助医生诊断的可靠助手。

那么,“抽血之问”实际上就是:为何到医院就诊,要做各种化验和检查?有的患者更进一步思考:医生离开仪器还会看病吗?

其实,一些慢病的检查,或者是基础生理指标的判断,不用去医院,在家里也能做,比如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计”,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仪”,还有几乎家家必备的“体温计”,夫妻有时要用到的“验孕棒”,前几年自测新冠是否阳性的“抗原盒子”,等等。

至于到了医院,超声科、检验科、病理科、影像科等,都是为了让患者尽快康复,提供更准确、更便利、更细致、更规范的生理数据和诊疗方向。越是大医院,这些检查和化验的团队就越细致,联系越紧密,拿出来的检验报告也更全面精准。

现代医学的进步,既体现在药物上,也包括医学诊疗仪器设备上,医生认为大致有4个阶段:

1、萌芽于15—16世纪,包括显微镜的发明,解剖工具的改进等等,打开了现代医学的门缝。

2、发展于18—19世纪,包括疫苗应用,听诊器、X光机、阿司匹林等的问世,现代医学发展提速了。

3、上升于20世纪上半叶,标志性的是青霉素横空出世,拉高人类平均寿命,以及抗癌手段的改进。

4、突破于1950年代至今,现代药物、设备遍地开花,尤其是大量检验和影像学设备投入使用,临床治愈率大大提高。

科技发展永无止境,现代医学技术也会向更高端发展。比如,在CT、MRI、PET-CT设备没有出现之前,医院重要科室——脑外科的顺口溜是这样的:脑外科脑外科,10个开刀9个挂,剩下一个傻呵呵。现在有了医学设备的撑腰脑外科的治愈率有了巨大飞跃。

由于各级医院大量购置设备仪器应用于临床,一方面医院占地面积越来越大,楼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患者就诊成本,通常患者门诊看病,药费只占一小部分,大头的支出是检验化验费,小的检查要几十元,多的超过千元。

所以,或许患者介意的并不是检查和化验,而是收取费用比较高,发出“医生离开仪器还会不会看病”的感叹。这里分三个方面说说。

1、如果不靠仪器和检验设备,医生仍然可以看病,但要分情况。人体常见的病症超过100种,不常见的至少几千种,没有仪器的辅助,只能靠医生的知识储备和经验去判断,能不能治好,就看患者的运气了。

比如,患者突然出现发烧、喉咙痛、全身乏力的情况,到医院就诊,医生根据经验判断,八成是感冒了,但还有可能是急性肾炎早期、白血病早期、艾滋病急性发作、乙肝免疫耐受打破,或者是流脑、病毒性心肌炎、红斑狼疮等急病。

针对这些疾病一个一个做选择题,这个方案不行再换另一个方案,整个过程至少好几个月。那么,如果病人是感冒还好一些,万一是其它急性疾病,就会错过最佳救治期,后续治疗成本大大增加。

医疗资源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是紧缺资源,这个患者占得多,别的患者就少了,所以,提高诊断效率是必经之路,医学设备能很好补上这个空缺。但医院不是慈善机构,设备价格不便宜,尤其是抢救、急诊的“续命”设备,这些成本自然要患者共同承担。

2、许多重病、恶性传染病在早期是没有太多异常症状的,用先进的仪器能尽早发现和采取科学应对措施,防止恶化和造成更大的扩散。如果不用仪器,万一漏诊,患者把医生告了怎么办?瘟疫扩散了怎么办?这里面涉及大量的医学、伦理、法律等问题。

3、不靠仪器设备,医生仍然可以看病,毕竟几千年都是这样过来的。但是,既然有了更先进的仪器,为何不用?为何还死守落后的方式?医学设备和仪器的两大作用,一个是大大提高医生工作效率,在有限的时间能看更多病人,一个是大大减少了临床误诊率,医生使用医学仪器辅助检查,恰恰是为患者负责。

在现代社会,离开电脑、大货车、挖掘机,人们依然能够生存,但谁愿意用笔来反复画图表,抄抄写写?谁还想用扁担挑东西走几百里?谁还想用铁锹去挖地基?或许,这也是医疗设备仪器的道理。

话说回来,作为患者,就诊可以选择不做任何检查,医生也会尊重选择,可是这样一来,有哪个医生敢随便下诊断结论,万一治错怎么办?

0 阅读:3

李大哥知识分享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