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书法爱好者都认为,作为楷书,应当是以“楷书四大家”的书法为最,因为他们的楷书作品端庄美观,更加符合中国人对楷书的认知。然而,如果懂得书法的人却并不这么认为,在书法家的眼里,楷书除了字形上的美观、笔墨上的感知外,还要有一定的艺术性,尤其是在当代,书法展上很少有照搬古人尤其是“四大家”的字形,而是在学古的基础上,要有创新意识,以此让书法的艺术性更加强烈。
上面这幅楷书作品在很多人看来,它并不是楷书,也不是隶书,怎么能入选全国书法展呢?假如我们不从字形来上衡量它,而是从艺术性上来对它进行审阅的话,这个答案或许就是评委当时让它入选的真正理由了。初看这幅楷书作品,既不是“四大家”那样的字形风格,也不像是隶书那样的雄浑之气,而是融合了楷书与隶书的风格,这是作者在当时大胆创新的结果,赢得了评委的青睐。
我们先看看这幅作品的取法。正如很多人所说的那样,这幅作品究竟是从哪里取法的?我觉得,作者是从隶书入手的,其中有《好大王碑》及其风格组成,也有魏碑的标准写法。当然,这幅作品的取法还不限于此,它还融合了唐楷的一点风格,可以说,这位作者想要呈现给人们的就是他多样化学习的书法精神,这一点正好迎合了当时书法评委对书法的基本要求,那就是学古与创新的问题。
作品的风格。我们在看待一幅书法作品的时候,并不是要把字形是否好看放在首位,而是要看它的风格、笔墨和取法的。那么,这幅作品的主体风格究竟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把楷书写得如此丑陋?其实,如果从书法史上来看,以前古人也写很丑的字,这里说的是字形丑,但丑一些的字,往往也能反映出作品的风格,就这幅楷书作品来说,它的主要风格是散淡、自然、朴拙,通过这种风格,也会显现出作者对书法艺术的审美情趣。
如何才能写出这样的作品?我们看看作者是如何经营书写的。主要方法有三点:一是用笔墨提升艺术性。我们知道,书法不只是写字的问题,也并不是说创作书法作品的时候,一定要把字形是否好看放在首位,而是要在笔墨上去下功夫,把自己的学古能力变成笔墨能力,作品中除了表现隶书、魏碑的主要风格外,还在笔墨上采取笔锋行笔和墨色变化的原理,让书法的艺术性更加充分起来。
二是加大矛盾的对比关系。作者为了让书法艺术性更加强烈,在字形上以大小之变化,疏密的对比,墨色上的干枯浓淡、点画上的粗细胖瘦等,营造出书法艺术性的气势之变,从此作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不是在写字,而是在做出某种艺术,使之通过书写变成艺术品。其实这种方法就告诉我们,书法和写字还是两回事。
三是落款风格与正文一体化。创作楷书作品,许多人在落款上很是纠结,正文是楷书,落款就写成了楷书,或者是行书,但落款如果不合理,不与正文配合得好,就会破坏的正文的风格。而这幅作品的落款相当到位,与正文所反映出的风格相得益彰,恰到好处。落款采用了行草书加章草的方法,把字的行间距进行了有效变化,字的大小、疏密也有多处变化,可见作者在这里是非常精心的。
对于这幅作品,大家还有哪些不同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发表观点,一起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书法古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