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从来就不是空白的,任何我们能够想到的商业模式,都要面临着残酷的市场竞争。而对于任何市场竞争行为而言,其最好的方法都是“让自己成为新规则的制定者”——想要赢得市场的认可、获得消费者的消费……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什么容易的事情,更不要说商业竞争了。
传统的市场竞争,无论是怎样开始,最终必将都以“价格战”结束。降价促销确实是一种见效非常快的市场战略行为,因为可以马上改变财务数据表中的“销量”,因此,“价格战”的作用是很容易被“高估”的。如果某类产品发展到了市场需要“进行价格战”的时候,说明该类产品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市场阶段,而接下来的,要么是几家可以扛到最后的巨型企业可以度过价格战的困难期,“垄断”市场份额;要么,整个产品品类都会因为价格竞争而陷入困境,导致替代品的介入以及品类的消失。

以上现象也表明了“获得品牌消费者”战略最大的阻力来自于短期财务数据。打造品牌是一种投资行为,并且投资回报周期并不像“价格战”那样立竿见影,这也就导致了很多企业忽略了品牌资产对于企业后续发展的强大作用力。从根本上来说,“价格战”所能够带来的是销量上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果不能够带来“市场份额垄断”则会“血本无归”,而品牌建设能够为企业带来的是品牌溢价之后利润的变化,这种变化所带来影响是长久的。
科技的进步总是会让竞争对手之间的生产成本无限接近,而在成本已经压到不能再低的时候,销售价格的高低会直接带来利润额的变化,有哪一家企业不希望在成本一样的情况下自家的产品可以“以高于竞争对手的价格”卖给消费者呢?

于是,问题就变成了“消费者为什么要接受你家的产品价格比别家高”?很显然,只是改变货架上面的价格标签是不会对消费者的选择产生丝毫的说服力的,想要让消费者接受“高价格”,就要制定出一套合理的“定价规则”,而就目前的市场而言,这样的规则只有靠“品牌”才能够设立成功。
从事品牌研究工作的机构或专家总是会给出“品牌是产品溢价的可能性”这样的观点,至少在现阶段,这种观点是可以达成市场共识的,我们每个人的都是消费者,在我们的潜意识当中,接受品牌比非品牌的产品贵、接受大品牌比小品牌的价格高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心理锚点。所以,对于一家有志于长久发展的企业来说,是不是也应该从一开始就带有品牌思维,用品牌战略的眼光来看待企业发展呢?

产品,是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而品牌却很难。或许,在资金不是那么充裕的时候,可以减少一些主动打造品牌的“烧钱行为”,但是,如果想要在竞争当中有足够的“掌控力”,品牌战略规划则是必须要“先行一步”的,即便是打“价格战”,有品牌战略的“价格战”也更容易获胜——要么降价幅度会很小、要么销量增加幅度会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