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请丞相吃饭不给筷子,丞相走后,汉景帝:此人绝不能留

念桃说历史 2023-08-02 21:24:06

自古以来,朝廷的重臣名将大多都脱不开“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命运,西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周亚夫从小就生活在父亲周勃的光环下,周亚夫人生的前半段郁郁不得志也十分苦恼,他也曾多方打点为自己的前途着想,甚至还找了当地有名的占卜大师为自己算一挂。

在这位占卜大师的眼中,周亚夫不出几年要成为国家功勋卓著的栋梁之臣,但最后却要因为一场宴席改变人生轨迹,最终会被活活饿死。

果不其然,在多年后汉景帝的一场宴席中,周亚夫因为缺少饭筷恼羞成怒,最终导致了生命的终结。

那么汉景帝为什么在宴席上故意不给周亚夫吃饭的筷子?他的人生又如何收场呢?

临危受命平定叛乱

历史上的汉朝繁荣而又富有,虽然是秦国后第一个集大统的中央集权专制国家,汉朝存在的几百年却没少受到周边少数民族的侵犯和内部宗族势力的侵扰。

公元前180年,汉朝还处在吕氏家族统治扰乱的动荡时期,尤其是在吕雉死后,吕氏家族干预朝政安插眼线的行为日甚一日,绛侯周勃联合陈平等人,夺取吕禄军权,平定了数年的吕氏叛乱,拥护汉文帝继位。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在汉文帝的统治下,周勃两次拜任汉朝丞相一职,为汉朝的发展奠定了十余年的稳定基础。

相比于父亲光彩夺目的政绩,周亚夫可谓是英雄无用武之地,靠着父亲的势力才做上了小小的河内太守一职。

等到父亲死后,周亚夫更是郁郁不得志,经常为实现不了远大抱负而感慨。

文帝六年时,汉朝边境匈奴来犯,汉文帝亲自出征视察驻扎灞上、细柳的汉军部队。

视察过程中有一件让文帝十分震惊的事情,等到皇上的车队行使到细柳军营前,却被门前守军将士拦住了去路,对随行的皇帝卫士说只有收到将军的命令才能放行,其余人无论是谁都不能搞特殊,后来在折腾了几个时辰后,周亚夫匆匆赶来才结束了这一场“闹剧”。

汉文帝经历了这么一场丢面子的事情不仅没有恼怒,反而还对周亚夫十分器重,在军中更是时不时的拿周亚夫严谨的治军作风勉励其他将领,汉文帝直到临终前还对着汉景帝刘启说:“国若有难,周亚夫可率军平定。”

汉景帝三年时,吴王刘濞发动七国之乱,周亚夫暂代太尉军务,出兵吴国和楚国平定叛乱。

当时吴国正举全国之兵攻打梁国,面对汉景帝支援梁国放弃吴国的圣旨,周亚夫却抗旨不遵,反而行军至昌邑一带修建高垒进行防御,另外安排了一批人马切断吴国和楚国的粮食运送通道,和对方打起了消耗战。

久攻不下加之粮草匮乏,吴国军队士兵的心理防线很快就土崩瓦解,周亚夫几乎没怎么出兵就白白俘虏了几万士兵,另一边的梁国困境也随着迎刃而解,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下邑之战。

顶着胜利光环回国的周亚夫不但没有受到汉景帝的责罚,反而开启了一路平坦的政治生涯,从车骑将军到太尉再到丞相,短短五年的时间里,周亚夫的身份算是完成了三级跳,令不少朝中大臣为之胆寒,要知道数年前,周亚夫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太守。

相传当年许负曾为周亚夫看过面相,当时许负就说:“五年内必封相,八年内出将入相,地位达到顶峰,不过一两年后身份地位急转直下,最后要活活饿死。”

当时的这一番话在周亚夫看来不过是无稽之谈,谁料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周亚夫的一生早在冥冥之中已被注定。

谋国不谋身丧失信任

周亚夫在文帝景帝二人面前展示的军事才华和个人能力虽然让自己一路平步青云,直接到达了权力的最顶端,但也暴露了他缺少政治智慧的弊端。

从当初战场上违抗圣命开始,周亚夫的政治缺点就让汉景帝十分在意,只不过国家处于动荡时期 身为皇帝自然明白对待这些有能力的文臣武将不能约束太严,只要有利于自己统治,适当的放权也是在所难免。

不过到了西汉后期更为紧密的中央集权制度后,周亚夫许多在政治上的无心之举也是一步步试探挑动着汉景帝的政治神经。

最为影响周亚夫政治前途的一件事情还是关于太子废立一事,自古以来太子的人选从来都是皇族关起门来的自家事,虽然有不少贤德明君都要征求大臣意见,但大多明事理的大臣在此事上都是避重就轻,而周亚夫却不然。

汉景帝本就有想法想将栗太子废黜,谁料周亚夫在朝堂之上就与汉景帝当面对峙,即使他说的句句是理,也让汉景帝难免心生怨恨。

汉景帝刘启有个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刘武,刘启对这个弟弟十分喜爱,经常说在自己死后要将王位传袭于他,别的大臣闭口不谈,唯有周亚夫一个人据理力争,怎能不招来刘武一家人的怨恨。

更何况,刘武和周亚夫先前本就有着不少恩怨,当时刘武管辖的梁国受到吴国攻击时,周亚夫违抗圣命迟迟不肯救援,这让刘武一直怀疑周亚夫是要尽早整垮自己。

所以每当刘武入朝时,总要在窦太后和汉景帝面前说一顿周亚夫的坏话,一来二去,汉景帝与周亚夫之间的矛盾也就越来越重。

对于汉景帝来说,周亚夫说的话没有对错之分,更多的是时宜和时机的选择,他的行为大多时候都要触犯着皇权君威,目无君主也让汉景帝在一次次的忍耐和妥协中暗下杀心,而此时的周亚夫却还拿着战场上直来直去的那一套应付朝政,丝毫没感觉到身边潜在的危险。

含冤而死的一代名将

虽然汉景帝决心要除去周亚夫,可毕竟是国家重臣,也得找一个合适的理由和时机,恰好此时窦太后提出:“将王皇后之兄封侯”的建议,汉景帝觉得不妥但又没说,反而给周亚夫下了个套让他提提建议。

结果也确实如同汉景帝料想的那番,周亚夫的公开反对不但让封侯一事作废,还让窦太后成功记恨上了他,真可谓一举两得。

不过这些对周亚夫暗地的陷害并没有让汉景帝觉得解气,在一次宴请中,汉景帝邀约了许多朝中大臣,可偏偏他就把周亚夫一位当朝丞相位置放到了最不起眼的角落里,更为令人气愤的是,周亚夫的餐桌上没有筷子,餐食还是一大块没切开的肉。

看到此景的周亚夫一脸严肃的问:“我的筷子呢?怎么没有我的筷子?”,谁料汉景帝却慢慢悠悠的说了一句:“没有给你筷子吗?”

周亚夫看到汉景帝面有不悦之色,当即脱帽跪倒道歉,本来这一举动让汉景帝觉得还挺高兴,正要跟周亚夫言和时,周亚夫却突然起身,头也不回的向宫殿外走去,只留下大殿中面面相觑的众人,最后的宴席可想而知也不欢而散了。

在他看来这是以无言的行动向皇帝表达不满,但在皇帝眼中看来这是对自己王权的极度蔑视,也正是这一次闹剧才更加坚定了汉景帝彻底铲除周亚夫的决心。

事情也真是巧合,周亚夫的儿子也是属实的不争气,家里那么多财产,却为了几两银子牵扯到了雇工不给工钱的欠薪案件中,汉景帝正还愁着没办法给周亚夫穿小鞋呢,借着此事,再加上不少官员的检举揭发,周亚夫也被牵连入狱。

尽管周亚夫对此事完全不知情,但是审讯官早已接到密旨,对周亚夫是拳打脚踢滥用私刑,言语和行为上的刺激让周亚夫十分痛心,为了证明清白,周亚夫决心以绝食表达不满,在历经了五天的折磨后,周亚夫最终吐血而亡含冤而死。

周亚夫的死在当时引起了十分大的轰动,许多忠臣良将也想为他出来证明清白,可无奈皇帝一言以蔽之,众人也都怕成为下一个周亚夫,此事没过多久也就无人问津了。

结语:

周亚夫的起仕和落魄都与他的性格有着直接的关系,谋事不谋政的刚强倔强的性格让他在战争中脱颖而出,当上了位极人臣的一品大官,但是对政治权利的不敏感,尤其是不会委曲求全,在皇权和国权之间寻求中庸之道也让他招致了皇帝世家的厌恶与愤恨,最终在一场场与自己毫无关系的政治斗争中走向灭亡。

原先保家卫国、抗侮杀敌的英勇战将最后却沦为了国家的阶下囚,属于一个时代的忠臣良将被时代和帝王权术所抛弃,只是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落得一个悲惨的结局罢了。

1 阅读:339

评论列表

游戏机厂各类游戏机防盗

游戏机厂各类游戏机防盗

2023-08-02 21:46

英雄能征服天下,小人能致英雄于死地

念桃说历史

念桃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