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官渡之战袁绍为什么会失败

元昊说历史 2024-05-29 03:42:17

说到袁绍这个人,看过三国演义的,第一印象就是,他优柔寡断,做事拿不定主意,还特别疼儿子,因为小儿子生病,放跑了战机,使曹操逃过一劫,而且袁绍还是玻璃心,被曹操打败了一次,就一蹶不振,最后吐血死了。

可是在官渡之战前,袁绍明明很厉害的啊!

四世三公的他,导演汉末皇权崩塌,安排说客逼董卓让出关东,空手套白狼拿下冀州,扫平河北群盗,囊括并州、青州,消灭东北猛男公孙瓒,坐拥青幽并冀四州。

一个人前后反差这么大,根本原因就是发动了官渡之战,并且打输了。

只有正义的一方才能获得胜利,因为只有胜利了才能说自己是正义的。

那么,官渡之战该不该打呢?

在战前会议上,袁绍问了所有人这个问题,该不该打,怎么打?

沮授是袁绍早期的重要谋士,他第一个发言,说:

先休养生息再加骚扰;

原因是这些年打公孙瓒,百姓已经疲敝不堪。

咱们的家底也快抖干净了,最好别跟曹操打,而是先进屯黎阳,逐渐经营河南之地,作舟船,修器械,然后派咱们的精骑满世界的扫荡曹操的边郡。

让他们没法安心生产,咱们就可以坐享其成,三年之内,大事必定!

郭图和审配有不同看法,他们认为:

趁曹操的地盘还没整合好,现在就打!

以明公之神武,引河朔之强众,讨伐曹操那简直太轻松了,根本没必要整那些没用的,曹操这两年很虚弱,现在不取曹操,后面就难以拿下他了。

谋士的作用是把任何可能都讲出来,揉碎了,大家一起讨论,这是最纯粹的谋士,但人是利益驱动的,尤其是存在不同派系的环境下,每条建议都会从自己团队的利益出发。

而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或者说一名指挥官,就需要在这样错综复杂的环境下,作出最准确的判断。

我们看袁绍是怎么选择的:

1、开战时机方面

袁绍认为,他的这个曹小弟因为连年征战,不仅是粮草不济,士兵疲劳,很多地方的统治基础极其薄弱。

徐州是刚平定的,而且方式残忍,估计人人都恨死了曹操;

洛阳是大战前没几天才伸进腿的,而且无人区很多年了;

豫州南部之前是黄巾重灾区,而且是人家袁绍的老家;

江淮让袁术这些年祸害的又一片狼藉;

曹操真正算是根据地的,也只有兖州和豫州北部而已。

这俩地方还特别疲惫虚弱。

由于兖州、徐州、豫南和扬北经历了长达近10年的混战,基本上只能自保,使不上别的劲。

实际上真正曹操能拿出手的,就是实行屯田三年的颍川。

反观袁绍自己。

粮草储备没问题,因为近几年没大折腾。

士兵战力没问题,一直跟公孙瓒这首尾,不存在马放南山的问题。

地方统治没问题,四州基本上都巩固住了。

唯一头疼点的黑山贼张燕,也达成了一种稳态的默契。

现在开战,袁绍全是优势,这就是郭图对袁绍说的:

"今以明公之神武,跨河朔之强众,以伐曹氏。譬若覆手,今不时取,后难图也。“

2、战术安排方面

袁绍采取的是消耗战,正像沮授建议的那样:

咱们人多粮足,对方人少粮缺,虽然他们更能打,但肯定耗不过我们。

从建安五年(200)八月开始,双方进行了一场精彩的消耗战。

袁绍起高橹射曹营,曹操则还以霹雳车,袁绍掘地道偷袭,曹操则挖壕沟阻拦。

这是袁绍希望看到的。

官渡就像一个黑洞,吞掉双方的人、粮、钱,看谁先余额不足。

同时,

袁绍劝诱黄巾余部,派刘备与之配合,攻略许昌以南;

招降豫州各郡,虽有李通赵俨等人勉强稳定局面,但曹操甚至不敢收税;

甚至买通曹操的随从徐他,试图行刺,差点得手;

最重要的,袁绍利用自己在汉末独一无二的影响力,与大量许昌的官员及曹军中人暗通款曲。

数量之多以至于战后缴获信件的曹操不敢细看,这些人为袁绍提供情报,扰乱视听,关键时刻可以直接反叛。

可以说,袁绍在正面战场以雄厚的家底对耗,在敌后战场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要将许昌朝廷从内部瓦解。

从这里可以发现袁绍这个人的可怕,计谋源源不断,而且总能击中曹操的要害。

一套组合拳下来,曹操已经快招架不住了,打算从官渡撤兵,然而官渡后面就是许昌。

如果官渡守不住,只能进行许昌保卫战,在没有强援的情况下,死守许昌城,结果可想而知。

袁绍在等,等曹操坚持不下去,撤兵。

然而等来的,却是许攸叛逃,曹操偷袭粮仓的消息。

这时候大营里不安的情绪开始弥漫,之前粮草已经被劫过一次,乌巢作为主粮仓,如果这也被烧了,那这么多人没吃的,立马就会大乱。

作为统帅,袁绍这时候的选择至关重要。

经过一番讨论,袁绍做了两手安排:

一方面派遣轻骑去救乌巢,另一方面让张郃还有高览率重兵进攻曹操大本营。

因为之前粮草已经被曹操劫过一次,所以在乌巢,袁绍布置了一万多的精兵,曹操敢去劫粮,带的人肯定不会少,那就派人去打曹操大营,进行换家战术,直接结束战争。

但是结果却出乎意料,乌巢没救下来,曹操烧完粮食,还跑了;

大本营也没打下来,张郃和高览更是直接投降了。

粮草被烧,大将投降,双重的负面消息,直接让袁绍的大军崩溃,官渡之战失败。

关于这场战争,事后总结:

1、许攸是袁绍的重要参谋,位高权重,为什么会叛逃呢?

2、张郃是天下名将,为什么会阵前投降呢?

正在这关头,袁绍忽然病了,没挺过两年,就去世了,随后袁家兄弟为继承人问题展开争夺,袁氏阵营迅速瓦解。

而袁绍,因为战争失利,病急去世,永远的被钉在了耻辱柱上。

0 阅读:22
元昊说历史

元昊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