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爱画画?培养艺术细胞的秘诀一:看绘本

Penny贝妮 2019-09-05 11:01:57

很多人看到我儿子的画都说他画得不错,问我是怎么教的?

今天我就开始分享培养孩子艺术细胞的第一篇秘诀:看绘本。

熟悉我的人说,孩子的遗传基因强大,妈妈会画画,所以他也会画画。但其实,我觉得遗传因素是一方面,环境熏陶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我家的环境熏陶,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我自己画,孩子看在眼里,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二是给孩子看绘本,接触大量的、各种画风的绘本,孩子自然会对画面有感觉;三是我会有意识地鼓励孩子多接触艺术方面的活动,比如让孩子自己画、自己捏泥人,引导他观察事物、观察大自然,让孩子参加早教机构的艺术创作活动等等。

01 看绘本一举多得

我想先从绘本开始说起。因为,给孩子讲绘本,是所有家长都可以做到的。不论家长有没有美术基础,都可以从讲绘本开始进行家庭美育。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

艺术能力是孩子的一个软实力。从小培养孩子的艺术能力,哪怕孩子最终都不能很好地创作,但孩子的审美也会得到培养。对孩子来讲,能够更多地感受到自然平凡之美,就是一桩幸运的事。更何况,从现实层面讲,审美高的人也有优势,职场上很多展示类文件,不就靠颜值胜出吗?

△儿子幼儿园时期的画

培养艺术细胞的重要性大家都能理解,可有人估计会说,看看绘本就能让孩子变得喜欢画画?就有艺术细胞?这也太扯了吧?

其实还真的是这样,并不是看了就会画画,但会画画的孩子通常都接触过大量绘本——所谓的素材积累。

艺术能力首先就需要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在色彩、形体、空间感等方面的视觉能力,通过让孩子长期接触绘本,就能促进孩子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发展。尤其在孩子大脑高速发育的1-3岁期间,对孩子讲绘本,会在知识储备、艺术能力等多个方面增强孩子的能力。(但在1岁以内,由于孩子的视觉还没发育到一定阶段,因此不建议这么早就给孩子看。)

另外,与孩子互动的这个亲子阅读过程,会促进孩子联合知觉的发展。联合知觉,简单来说就是孩子同时对光、声音、触觉、味觉和嗅觉等信息流结合成整体来理解。这是促进孩子身心各方面发展的一种基本能力。在1岁之前,更早期的亲子互动,对联合知觉的发展也是很有帮助的。

绘本的形式也多样,有水彩画、铅笔画、油画、拼贴画、版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一方面提供素材积累,另一方面,当孩子开始接受这些绘画知识的时候,更能够引起联想,促进孩子的知识吸收。

02 绘本怎么挑?又怎么讲?

那么,说起绘本,家长们肯定又有不少问题,比如绘本如何挑、如何讲?

首先,从1岁之后,我们就可以让孩子慢慢接触绘本。养成习惯之后,就可以一直看下去。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有相应的绘本可以看。

1-3岁年龄段适合孩子的绘本有很多。经典的那些,包括《我爸爸》《我妈妈》《大卫不可以》《猜猜我有多爱你》《鼠小弟系列》等等。这一类以简单主题的图画为主,文字很少的绘本,都是适合给1-3岁的孩子看的。

绘本可以去图书馆借,也可以自己买。但我建议,年龄小的孩子还是最好自己买,等孩子长大点再借了看。因为年龄小的孩子破坏性比较大,容易弄坏弄脏书本,借的书我们有好好保管的责任。

挑选绘本时,除了看画面,当然还要看内容。艺术品除了美,还有内涵。绘本也不是只要有漂亮的画就好。

绘本内容,我把它简单分成两大类:故事类和认知类。故事类,是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孩子接触各种内容,包括情绪管理、品格培养、人际交往等等;认知类,包括生物、地理等各种百科知识。

这两大类自然都要接触。可以在两大类下每个小方面都选几本绘本给孩子看。

03 认知类绘本举例

认知类绘本,在1-3岁这个年龄段,我以《谁住在这里?》这套绘本为例,给大家讲讲,该如何挑绘本、讲绘本。

a.看书本材质、做工

《谁住在这里?》是4本一套的动物认知绘本,它是用厚卡纸做的纸张。像这样的纸,又厚又硬,方便给孩子翻阅,也不会被孩子撕坏或者啃坏。它的开本也较小,小小孩拿在手里也不费力。

这套书的边角是圆角设计,这设计很有心,可以防止孩子被尖角伤到。越是厚而硬的纸张,就越不能做成尖角。

此外,这套书的页面设计也很有意思。书本的上部,每一张都挖掉一块,形成一个个突出的标签,在这突出的小标签上画上动物,对应那一页上的内容。这就像一个图示的目录一样,让孩子一眼能够看到每一页讲了什么动物,也方便他指认不同的动物,还能让孩子立即翻到感兴趣的那一页。

像这样子处处为孩子考虑而设计的绘本,当然是我们的首选。

b.看插画

有人可能会说认知类的绘本,尤其是生物百科类的,难道不应该放照片才最真实,能让孩子了解真正的状况吗?看画出来的绘本有什么意思?

这话有道理。但这样做不现实。原因一,野生动物逐年减少,人们去拍摄代价也很高,做一本以照片为插画的绘本难度可能比直接画画来得高,而一本书是不可能直接拿网上的照片来拼凑的,这涉及到版权问题。

原因二,认识动物,需要了解它们的习性。拍摄照片,即便能长时间蹲守,捕捉到动物的各种习性表现,但要把它们拼凑到一起,在同一画面上表现出来,又要不失美感,这难度你们自行体会。但绘画就不一样了,它能把动物们的各种动作都画到一个画面里,哪怕同时展现春夏秋冬四季都不成问题。

原因三,孩子的视觉是缓慢发展的,视敏度会在出生的第一年里稳步提高,由于1周岁孩子才刚形成立体视觉,因此,平面图形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绘画表现的内容更简单更直接,也更集中,更容易吸引小朋友的注意。而照片会比较立体和纵深,且画面包含太多细节,反而没有重点,不够吸引幼儿。

《谁住在这里?》这套书,就用“花园”“草地”“池塘”“森林”这4个主题,每种主题下展示6种小动物。用水彩画的方式展现这些动物们的生活习惯。

这些画面,可以说主题突出,描绘出的动物主体也符合真实动物的特征,足以让人辨认,但又不失简单、对比度高的原则。很容易抓住小朋友的眼球,并让小朋友记住它。

此外,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在一些动物旁边,作者画上了孩子熟悉的对比物,比如,鼹鼠旁边的苹果,这也能够让孩子对一些动物的大小有个概念。

那么,这样的画面,就不光可以让孩子认识动物,也可以在不经意间培养孩子对画面的感觉。等到孩子到了学画画的年纪,还可以把书拿出来参照着画。这套书的绘画就是相当优质的,完全可以照着画。

c.看内容

绘本,画面和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是相辅相成的。

在1-3岁年龄段,孩子对长句、大段文字通常并不感兴趣。《谁住在这里?》这套书是一个画面配一段文字,按照经验,可能孩子不会听这么长的一段字。家长就可以分散地讲,或者就先看图说话,偶尔再穿插文字内容。

比如,在蜗牛这一页,家长可以先问孩子,哇,这是什么呀?(跟孩子讲故事,肯定要注意语气语调,要带活泼、夸张一点的方式。)孩子就会把认识的东西指给你看。然后家长就可以结合文字内容给孩子一一介绍。

这本书虽然文字是大段的,但其实内容很简单,符合这个年龄段的特性。介绍动物,只介绍它们喜欢吃什么、喜欢待在哪里,什么时候出来活动等。这些就比较贴近孩子的生活,便于孩子理解。

孩子在这个阶段喜欢重复听故事,有经验的妈妈大概都有这样崩溃的经历——在孩子要求下,你像复读机一样把一本书重复十几遍甚至几十遍,直到筋疲力尽。尽管让人崩溃,但这就是孩子学习的过程,妈妈们就努力多讲几遍吧。

如此从易到难,让孩子接触大量绘本。

此处感谢德国绘本作者苏珊·盖恩豪泽和绘本绘者斯特芬·瓦伦托维茨合作创作的绘本《谁住在这里?》提供的素材。

04 故事类绘本:无招胜有招

故事类绘本,在绘本材质、做工和插画方面,挑选方法和认知类绘本大致相仿,在内容方面,则完全可以按需挑选。

比如,你想让孩子提前做好上学准备,那就不妨去买一套关于上学的绘本;想让孩子学会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就去买讲友情的绘本。

或者,还可以买一套类似《小兔汤姆系列》的综合类绘本,内容就更丰富了,涉及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我孩子还小的时候,我记得他特别喜欢《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书,与同期看的《我爸爸》《我妈妈》和大卫系列,他总是更爱看这本,也许这本书的主题是亲子之爱,而他又刚好比较感性吧。

总而言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偏好,投其所好,给孩子多读他喜欢的。在此基础上,又要想方设法在他不反感的前提下让他接触其它类型,这样孩子的视野才会更宽广,给大脑神经元的刺激才会更多,促进神经元的发展。

只有看过大量的画面,有了足够素材的积累,等到他自己能够创作的时候,脑子里才会有充足的形态展现,让他俯拾皆是、信手捏来。

这些,就是我给孩子看绘本,顺便熏陶孩子艺术细胞的经验。谈不上权威,但应该能给到点启发。而这只是秘诀之一,还有其它秘诀,敬请期待下次更新。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