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汤世积牺牲,家人苦寻牺牲地点30年,聂帅:他后来改了名字

红色风云录 2025-03-31 09:49:21

1954年,当李习卢收到中央下发的烈士证明书,才确定自己的丈夫汤世积已经牺牲,可究竟牺牲地在哪里,中央却并没有告知。多年以来,李习卢一直想找到丈夫的牺牲地,希望能够到坟前祭拜,但一直到去世都没能实现。

李习卢去世之后,她的儿子汤代煜接过了寻找父亲下落的任务。母亲找了几十年没找到,汤代煜自然也没什么线索,无奈只好写信向中央求助。当求助信辗转到了聂帅手上之后,聂帅证实:汤世积后来改了名字叫易荡平,牺牲在湘江战役的尖锋岭。

汤世积出生在浏阳一个名门望族,从小开始接触进步思想,对穷苦人有了强烈的同情心,也因此促使他后来走上了革命道路。从长沙楚怡工业学校毕业后,汤世积没有继承家业,而是回到家乡当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员,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按照党组织的指示,汤世积动员哥哥筹集资金,在当地开办了一所出售各种进步书刊的书局,还油印了一些宣传共产主义的小册子,免费送给老百姓们阅读。为了迎接北伐军入湘,汤世积一边教书一边开办农民夜校,经常晚上要走几里远的山路去上课。

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述,汤世积让不少学员开始接受进步思想,为农协吸收了不少成员。

大革命失败后,当地反动势力卷土重来,但汤世积没有放弃革命,他不但参加了游击队,还改名为“易荡平”,以表达自己荡平天下不平为己任的决心。

1934年,易荡平随部队踏上了长征路。在湘江战役中,易荡平奉命率部阻击敌军,为中央纵队渡江争取时间。当时易荡平的部队只有两个连的兵力,却要面对湘军三个师的轮番进攻。

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易荡平利用地形构筑多道防线,白天和敌人正面作战,晚上组织小分队袭扰敌营,尽量拖延敌人的进攻。在弹药耗之后,易荡平率领战士们用刺刀和枪托与敌人肉搏,甚至石头都被当做武器砸向敌人。

靠着坚定的信念,易荡平在部队伤亡惨重的情况下,率领战士们坚持了几个昼夜,自己也多处负伤,脚也被打断无法再继续走路。当中央纵队全部安全渡过湘江的消息传来,易荡平激动地大声呼喊:“大功告成,死而无憾!”

当时易荡平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他命令战士们迅速撤退,自己留下掩护。警卫员想要背着他走,结果易荡平毅然拒绝。面对湘军士兵的步步紧逼,易荡平趁警卫员不备夺过手枪,将枪口对准了自己。

易荡平牺牲之后,当地老百姓冒死将其安葬,并用三块石头作为标记。自此,每年的清明节,参与埋葬易荡平的村民都会前去祭拜这座无名红军墓,并将这个传统传递给了下一代。

1984年,广州军区根据易荡平原警卫员提供的线索,在尖峰岭下找到了易荡平的墓。经过对墓中埋葬的遗物进行辨别,初步确认墓主就是易荡平。随后,广州军区开始了长达5年的调查走访,最终在1989年,将易荡平墓葬的准确信息告诉了易荡平的孙子。

1989年,易荡平的儿子和孙子赶赴易荡平的牺牲地,在村民的指引下找到了那座无名红军墓。易荡平的儿子和孙子跪在墓前恸哭:“找了30多年,终于找到您了!”

1 阅读:23
红色风云录

红色风云录

欢迎大家关注红色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