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孩子要去包饺子,妈妈说:你学习搞好没?不去写作业,包什么饺子?
另一位男孩回到家,想帮妈妈做事,妈妈说:这些都不用你来,你只要管好自己的学习就好。
是不是很熟悉?
换成父亲在场,可能就乐于接受孩子的好意,与孩子一起动手,演绎出一幅其乐融融的生活场景。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不少妈妈喜欢包办,或是出于怕孩子做不好,或缘于她们天性中有更多的奉献与服务精神。而爸爸,则更倾向于让孩子充分体验各种过程。
妈妈的这种做法固然是出于一种爱,但可能也会导致孩子脱离了现实的生活感。
缺少生活感的孩子,走出学校后很容易与社会脱节,成为人们所说的书呆子。他们缺乏人生经验和生活感受,思维不够灵活,遇事规条化,不会变通,面对复杂的事物无所适从,常常不知所措。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到的,现代家庭教育更离不开父亲的作用。
妈妈们更需要学习与成长。传统妈妈的思维,很停留在以前的方式上,但社会环境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妈妈由于接触面和关注面较狭窄的缘故,她们的教育方式也更容易与千变万化的时代要求脱节。
这显然已无法满足新时代孩子的成长需求。
有一项调查显示,孩子认为母亲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的占75.8%;
希望母亲改变教育方式,和他们多交朋友的占80.2%;要求母亲尊重个人爱好,给予独立成长空间的占67.3%。
仅有3.7%的学生能接受母亲现行的教育方式;
认为母亲能令自己产生敬佩、仰慕之情的仅占接受调查者总数的7%。
不少孩子最难以接受的是妈妈不尊重自己的独立空间,比如偷看日记,监听电话等“嘴上却还要说是关心我们,怕我们学坏。”
“为什么一定要我实现她当年的理想呢?永远当我是小孩,永远得按她指定的方向前进,我会失去自我。”
很多孩子心目中理想的“现代母亲”是:
懂一点电脑,化一点淡妆,少一点说教,多给点空间,有气质,爱学习,像个朋友一样。
不做两类妈妈。一、强势型妈妈
强势妈妈容易自我中心,喜欢控制忽略他人的感受。她们无法忍受失控,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凌驾于家人之上。这样的妈妈,看起来很强悍,实际上外强中干,她们内心缺乏安全感,渴望有人疼爱和认可。
她们的自我价值感需要不断地被外界证明。但现实生活中她们往往得不到周边人的爱惜和认可,这让她们也很难考虑到别人的感受,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但她们内心又很容易丧失自我。
强势母亲培养出来的女儿,也会跟她一样性格强悍。这是由于女儿长期对母亲的模仿与认同导致的结果。总有人会说女儿“像极了她的妈妈”。由于女儿从小感受被忽略,难以形成强大的自我,她同妈妈一样外强中干,内心虚弱,没有安全感。
如果是儿子,又容易养成退缩的性格。因为家里都是母亲说了算,父亲的作用在家无足轻重,甚至完全被忽略,造成父亲的形象缩小。如果家中男性角色弱化,儿子失去了学习的榜样,在母亲的强势控制下,孩子往往缺乏男子气,易成为毫无主见的妈宝男。
二、牺牲型妈妈
很多母亲为了家庭和孩子,而不得不放弃了事业,然后希望培养一个成功的孩子来体现自己的价值。
这对于子女来说,是一件可怕的事。一个没有自我的母亲,常常把人生和命运寄托在子女身上,依赖越大,期望也越大。
一方面这会给子女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这种共生的关系,也会让他们失去自我的边界。
“严母慈父”的教育方式有毒。中国式家庭教育以母亲为主导的居多。国内一项调查显示,60%妈妈在家庭教育中独当一面,父亲主导作用的家庭仅占15%。
父亲缺位的家庭里,妈妈常常是缺爱的,很容易心态疲惫。妈妈的气质里情绪作用多,当她们疲惫不堪而得不到关爱的情况下,也很难做到高对孩子的高陪伴,又缺少足够的时间精力,也让亲子沟通趋向于简单化。这容易造成孩子冷漠、不喜欢交往、尤其不善于倾听和共情。
另一方面,当父亲放弃了家庭教育的阵地,母亲往往会用高度的热情去弥补,这很容易形成“严母慈父”的教育模式。已有专家指出,“严母慈父”的教育方式,会使孩子的心灵扭曲。
于是,一些大人喜欢用物质补偿感情的不足,用过度的关注或管教来弥补前期的忽略,或用过度的宠爱和自由来补偿前期的严苛。
这其实是错上加错,教育孩子最讲究的是时机,每个孩子的关键成长期就那么点,缺失了就无法再回来,后期是补偿不了的。
补偿也无法弥补子女成长中的遗憾。你的“补偿”只会让子女觉得理所当然,变得更加自私自利,并有了推卸责任的借口。
家庭教育更不能缺少父亲的参与。为何父亲的教育在现代家庭中更不可缺失?
因为,男性角色中拥有更多的是勇敢、坚强、自信、挑战自我和勇于探索的品质,他们有着更广阔的视野。这些气质和优势,是孩子们在未来的社会中立足与制胜的法宝。
而女性角色更趋于保守,更倾向于追求安全、稳定,她们情感细腻,关注于眼前,缺乏创造性。这也更不利于培养孩子未来最需要的创造力。
在灵活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家庭教育应宜粗不宜细。粗心的男性,可以为孩子提供成长的主干;细心的女性,则更多地为孩子成长提供枝叶和养分。
让主干撑起重要作用,分枝作为辅助和补充,这样的粗细结合,孩子这棵‘树苗’才会长得主干挺拔,同时又枝繁叶茂。
而许多家庭中的情况恰恰相反,母亲挑大梁,父亲成了可有可无的角色,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代表力量、智慧、刚毅、坚强的父亲角色,能带给孩子更大的安全感和无尽的力量,这是母亲角色中普遍缺乏的。
父亲更善于引导和鼓励孩子,母亲则注重于保护和控制。父亲鼓励孩子探索,给孩子更多的挑战自己的勇气与机会和更好的成长空间,而母亲由于谨慎而相对保守,更倾向于规避风险,防范于未然,让孩子安全稳妥的代价,是孩子失去了多元发展的可能性。
单亲家庭中往往缺乏父亲角色,怎么办?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母亲也不要盲目填补空缺。妈妈可以带孩子多接触男性亲属和社会中的广阔天地,这样,也能让孩子增加体验和见识,补充母亲自身角色的不足,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是,妈妈自己要学会成长。不成长的家长,因为自己价值感低,内心缺乏力量,才站不起,立不稳。同时,成长不足的人,会陷入到惨烈的付出与牺牲中,并把这当成了爱。但不幸的是,他们往往不被领情。
一位妈妈曾这样哭诉:
我辛辛苦苦、费尽心思把儿子拉扯到初三。我省吃俭用、绞尽脑汁给他提供优越的学习条件,盼他能考上市重点高中。而他的模拟考试成绩伤透了我的心。今天5点半催他早起读书,才说他几句,他竟然骂我“更年期,吃饱了精力过剩……
其实,付出和牺牲,与成长和爱无关。
与其寄希望于孩子成长,不如先成长自己,然后,给孩子力量,让孩子努力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