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末期还有哪些将才?他们在亡国前后表现如何?

喝下历史的鸡汤 2024-07-03 09:58:41

蜀汉后期,人才凋零,以至后世有“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说法。

实际上,“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不过是后世文人的描述(源自1908年出版的《扫迷帚》)而已。

蜀汉虽弱小,但立国这么些年,打了这么些仗,总是有不少将才的。

只是,在蜀国的亡国之战中,这些人的才具大多没有施展出来。

霍弋:文武全才,有心杀贼,无缘出力

霍弋,是霍峻的儿子,也是“将二代”。

不过,霍弋这个“二代”,其将才是十分了得的,甚至胜过了“一代”中的一些杰出人物。

还记得将军向宠吗?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出师表》

将军向宠,被刘备“称之曰能”,也是诸葛亮认为后主应该“悉以咨之”的人,显然是“一代”中的杰出代表。

然而,在镇压南蛮叛乱的过程中,向宠兵败、阵亡。

其后,霍弋率军镇压,斩杀叛军将领,平息了叛乱。

此后,霍弋为“安南将军”,坐镇南中,“抚和异俗,为之立法施教,轻重允当,夷晋安之”。

可以说,霍弋的文武才,不亚于“一代”中的杰出人物。

魏国发起灭蜀之战后,霍弋深感危机,请求率军回援成都。

但是,后主表示战略已定,成都安稳,不必来援,拒绝了霍弋的请求。

结果···蜀汉灭亡了。

假如后主当时同意霍弋早早回到成都,邓艾“偷度阴平”后,蜀汉又何必让完全没有军事经验的诸葛瞻等人前去抵抗呢?

如果是霍弋率军抵抗,蜀军未必有绵竹之败,未必会亡!

霍弋,文武全才,有心杀贼,却无缘出力,实在令人遗憾!

当然,即便蜀汉灭亡,霍弋也为后主做了最后一点贡献。

蜀汉灭亡后,霍弋不立刻投降,而是表示:如果魏主以礼待后主,我们就举境而降;如果魏主胆敢辱后主,我们就和他拼到底!

直到后主等人已东迁洛阳,霍弋才举境降魏!

虽不能使蜀不亡,但仍尽一切力量维护蜀汉的亡国之君,这就是霍弋!

罗宪:顶级防守大师,却只能“为魏晋而守”

魏灭蜀之战时,守巴东的阎宇率大军回救主战场,留罗宪率领2000人守永安。

其后,蜀汉灭亡。

东吴企图趁机夺取永安,甚至有趁蜀中大乱夺取蜀地的企图。

罗宪率领孤军,慷慨激昂,安定人心,然后组织起对东吴的阻击。

东吴数次进攻,甚至连顶级名将陆抗(入“武庙”的史诗级人物)都亲自来攻!但是,在罗宪的坚强领导下,永安孤城屹立不倒,粉碎了东吴的野心!

罗宪的独守孤城,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几场防御战之一!

遗憾的是:堂堂汉臣打出的这场经典防御战,却是为司马家家而守!

后来,罗宪为晋效力期间,又率军攻破了东吴的巫县,并上陈伐吴之策!

巫,易守难攻,是三峡关键要害。罗宪一举而克,足见其用兵之能,而其后能献伐吴全策,见其才能或有一些帅才!

如此人才,蜀国竟然不大用!

其实,罗宪在蜀国很早就有名气了,只是因为不奉迎黄皓,才不被重用的。

因此,如此良将,在魏灭蜀之战中,只能带领2000人留在吴蜀边境,脱离主战场,不能为国效力!

如果罗宪只带少量兵力,出现了阳安关、江油、绵竹等任何一个点,蜀汉未必必亡!

张翼:一步慢、步步慢;踩不上点的大将

张翼,是此时蜀汉资历最老的大将之一。

早在汉中之战时,他就追随先主征战,征战一生,经验丰富、劳苦功高。

蜀汉末年,张翼已经是左车骑将军,位高权重。

他反对姜维频繁北伐,但姜维执意要打仗,他仍然二话不说,勤勤恳恳。

后来的魏灭蜀之战,张翼也同样是全程参与了的。

只是···一直踩不到点子上!

在魏国发动灭蜀作战前,姜维已经感知到危险,请求让廖化加强阴平桥头,让张翼加强阳安关。

只是,黄皓听信“鬼巫”的话,认为魏军必不来攻,说服后主把事情压了下来!

到了魏国进攻开始后,后主才下令张翼、廖化行动!

然而,张翼尚未抵达阳安关口,阳安关口就丢失了!

其实,阳安关易守难攻,魏军不容易打下!

阳安关之所以失守,关键在缺乏能够服众的领导。蒋舒有降魏之心,而傅佥资历浅压不住,结果蒋舒出城降敌,阳安关沦陷!

如果早早按照姜维的计划,老将军张翼早早坐镇阳安关,阳安关未必有失,汉中也未必有失,不但蜀汉可能不灭亡,甚至姜维“聚谷敛兵”重创魏军都不是没有可能!

阳安关既失,张翼遂随姜维镇守剑阁,阻击钟会。

后来,邓艾偷渡阴平,诸葛瞻兵败。

张翼又随姜维撤退,观望形势,得知后主投降后,他们也一起降了钟会。

最后,姜维欲与钟会搞事,事败后被杀。

张翼,似乎没有参与姜维之谋,但也在乱军中被杀了!

总之,张翼资历老,军事经验丰富,也全程参与了蜀国最后一战。

但是,由于蜀汉组织混乱,张翼始终踩不到点子上,无法施展其才能,就稀里糊涂战败了。

廖化:将略不足,出现失误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看来后人认为这个廖化不太行呀。

作为自关羽时代起就效力的老兄弟,曾经有诈死千里还蜀的传奇人物,多次追随诸葛亮、姜维北伐的宿将,廖化当然不是一个“不行”的人。

但是,在这最后一战中,廖化确实表现得不太行,出现了严重失误。

我们前面介绍张翼的时候说到,因为黄皓作祟,廖化、张翼没有提前前往阴平桥头和阳安关,直到魏国发动攻势,廖化、张翼才开始行动。

张翼,是晚到了一步。

但是,廖化却原本没有晚到。

当时,廖化接受到的任务,是去沓中支援姜维。

廖化走到阴平附近时,发现诸葛绪、邓艾的进攻路线有点奇怪,看不太明白,遂停顿了下来,观望形势!

廖化没有看清楚形势,是因为:邓艾的任务是通过进攻拉住姜维,而诸葛绪的任务是切断姜维回援汉中防线的通道。

廖化没有看清形势,因此,即便已经抵达了阴平地区,仍然让诸葛绪先控制了阴平桥头!

如此,魏军将姜维封锁在汉中、剑阁之外的企图,几乎实现了!

所幸姜维还是在线,一波跑位,把诸葛绪拉了出来,然后经过阴平桥头东去了。

可以说,廖化虽然军事经验丰富,但战略眼光不足,看不清楚要害,以至出现失误,险些直接断送了大事!

此后,廖化的经历,与张翼就基本一致了,跟着姜维守剑阁,然后后主投降后又跟着一起投降了钟会。

不同的是,廖化没有死于钟会之乱。

不过,在准备北迁洛阳的途中,廖化病死了。

廖化也算是经验丰富的名将,不过,总体来说,缺乏战略眼光,短板严重。

如果在指挥明确、统一的队伍中,廖化或可扬长避短,发挥出其忠诚勤恳的优点来。

但蜀国最后一战时,各级都是仓促、混乱,廖化自然无法发挥了!

姜维:一时俊杰,国之支柱;但非但没有力挽狂澜,还难辞亡国之咎!

最后,姜维,是不可能不说的人物。

姜维,是蜀汉后期的顶梁柱!

但是,他也是蜀汉灭亡的罪人之一。

他频繁北伐,透支国力。

虽然他积极北伐这个事情,不是没有道理,但是,直到262年,也就是蜀汉灭亡前一年他还在北伐,这无疑是脱离现实、一意孤行了。显然,这个时候的北伐,不但毫无机会,而且对曹魏的破坏也极为有限,反倒使本就不富裕的蜀国雪上加霜!

随即,他又认为魏延时期开始的汉中防御策略只能防御不能歼敌,转取“聚谷敛兵”之策,主动放弃了秦岭若干险要。

立足歼敌的思想不能说不对,但是,拿着关乎蜀国存亡的汉中安危做“诱饵”,显然是过度激进,不明智的。

当然,如果姜维能指挥如一,蜀汉也未必必亡。

只是,此时的蜀汉已经混乱不堪,姜维并不能指挥自如,其部署又受到黄皓等人的阻挠,难以施展。

结果,汉中沦陷,形势危急!

姜维能摆脱邓艾的追击、诸葛绪的阻截,进入剑阁坚守,倒是再次展现出他的军事才能。

只是,邓艾“偷度阴平”的神来之笔,又使姜维在剑阁的坚守失去了意义。

姜维自一时雄儿也,与某相值,故穷耳。——《三国志.邓艾传》中邓艾所言

就军事表现而言,姜维仍然是比较强的,只是···蜀国国力已远远弱于对手,姜维将略亦不能胜邓艾,其失败是必然的!

其后,姜维又企图利用钟会与司马家、邓艾的矛盾,恢复蜀汉,但到底是失败,被杀!

总体来说,姜维确实有雄才,也有担当、谋略,只是,他好弄险的个人风格,实在与蜀汉的情况不匹配,因此,非但不能力挽狂澜,反倒“开门缉盗”,对蜀汉的灭亡要负重大责任!

人们都说,蜀汉后期,人才凋零。

确实,与刘备时期相比,蜀汉后期的人才星光确实暗淡了不少。

可是,同时期的魏国、吴国,将才又真的比蜀国多吗?

未必!

参与灭蜀之战的师纂、胡烈、田章等人,难道将略胜过霍弋、罗宪吗?

在后来的秃发树机能之变中,灭蜀之战表现突出的几个将领,不过都成了秃发的刀下之鬼!他们有什么特别杰出的才能吗?没有!

而当时东吴除了陆抗之外,堪称良将,胜过霍弋、罗宪、廖化、张翼的,又有几个呢?

所以,蜀汉虽然人才素质有所下滑,但并不明显弱于魏吴。

只是,在混乱的体系中,蜀汉这些良将或无法参战,或不能充分发挥,令人遗憾!

0 阅读:2

喝下历史的鸡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