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师生抗战生活实录,饭菜没油水,有人为吃盘鱼香肉丝攒钱三年

晚上回忆这百年 2024-12-29 02:25:47

同济师生在李庄教学场景

李庄,宜宾古镇。

1939年,自“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应”十六字电文发出起,同济大学、金陵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等十多家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所,在抗战时期迁驻李庄,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如李济、傅斯年、陶孟和、吴定良、梁思成、林徽因、童弟周、梁思永、劳干等云集李庄达六年之久。

1940年同济大学正式迁至李庄,当地人腾出寺庙、祠堂和大院,供同济师生上课办公,同济大学也终于结束了之前数年的漂泊状态,在这个小镇驻足六年之久,直到1946年才全部迁回上海。

那么,这些在李庄的学生生活状况如何呢?

抗战时期,急需国防建设及科技人才,大学实科毕业生供不应求。国民政府为激励学生,给予大量优惠待遇。

当时公费制规定,凡是医药、工学院的学生,一律为甲种公费生,不仅免交学膳费,而且可以补助其他费用;理学院和农学院的学生也有80%和60%的可享受乙种公费,免交膳食费。

同济大学的学生全都在此之列。

吃的主食是政府配发的军米,有的已经霉变,里面还有稗子、渣淬。学生们吃不饱,到吃饭时间总是争先恐后。当年学生多着长布衫,吃饭的时候,衣服上总会因为抢夺饭菜而“挂彩”。

尤其是早上,一大桶稀饭放在地上,饭勺争来抢去,稀饭就被浇到了衣服上。甚至吃完饭以后,稀饭桶里居然还发现有钢笔、眼镜等,那是抢饭时不慎掉进去的。至于菜,萝卜、南瓜、青菜,无半点油星。

当时李庄镇上有一家“留芬”小饭馆,同济师生偶尔去打一盘“牙祭”。那里的美味,让很多李庄同济学生至今垂涎。

医学院有个学生叫吴旻,整整积攒了三年的钱,终于去留芬饭馆吃了一盘鱼香肉丝。他说:“那盘鱼香肉丝好香好香,大概也是我平生吃过的最好吃的鱼香肉丝。”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当年也是同济医学院学生,他也说:“留芬那个店,一个月去打一次牙祭,就吃一个鱼香肉丝,高兴得不得了。”

去得较勤的是波兰犹太人魏特,在工学院土木系教钢结构、投影几何。原李庄区公所食堂炊事员陈荣华曾讲述:“那时我在留芬饭店,有个头发梳得光光的,高个尖鼻子老外魏特先生,一进来,文明棍往左手拐肘上一挎,右手把屁股一拍,我们就晓得他要吃红烧蹄髋。他要是把手一摆说‘肺吸, 肺吸(fish, fish) ', 就晓得他要吃鱼。猪肝是他的最爱,也爱吃红烧狮子头、焖菜花。”

歌声是驱散迷雾的阳光。

机械系学生周建枢等人,曾以“国立同济大学云雀社”的名义,自刻自印了一本英、德、意、法四国文字的五线谱世界名曲,有101首。

1945年,同济附中学生毛树璋、李光谟、廖忠雯等人,找到医学院的德籍教授史图博,请他教唱德国歌曲,史图博凭记忆口唱笔录了51首德国民歌。

同学们记录整理出来,取名《鸿雁》第一集,由国立同济大学鸿雁体育会宣传股音乐组编印。

1945年下半年,同济大学学生社团“大风社”编印了14首英德文著名小夜曲,由晓枫(笔名)翻译了23首中德文名曲,《还乡曲》在学生中迅速传唱开来。

有学生用竹子做二胡,开设二胡社团,还自编自演话剧、滑稽戏,在镇上公演。

后来创作出小说《红岩》的知名作家杨益言当年就曾担任过二胡社的社长,时常在禹王宫戏台演出。

电影演员祝希娟的父亲当年是同济大学职高教师。她回忆说:“我一生中,第一次看话剧就是在李庄禹王宫这个舞台上,演员是同济的学生,演的《雷雨》,我记得很清楚。”

同济的运动场在三江碛草坝,草地上用石灰画出400米跑道,常年踩踏,变成一圈枯黄的环,草地中间是一个不够标准面积的足球场,两头有一个简易篮板。旁边排列着跳高、跳远的沙坑,看台上摆放着单杠、双杠。

同济师生每天下午课后都在操场上踢足球、打篮球,做各种运动,也以各种名义组织各种活动,或以院系,或以乡谊,如川队、湘队、粤队、浙江队、江苏队等,小小李庄操场,俨然全国运动会。

有时也组织校际比赛。据同济校友回忆,曾与中央大学、西南联大、交通大学等高校进行篮球对抗赛,同济大获全胜,很争了面子。

运动场濒临长江,沿河有5千米长的开阔地带,是天然浴场。每到夏天,男女同学在江中尽情游泳,还有学生利用江边操场上突出的石块,作为跳水台,纵身一跳,跳进波涛中。

各个学院都组织游泳比赛。

当地人从没见过女子下河游泳,一时间,成为奇观,还有人远道赶来。夏日落霞,水中健儿,河边茶客,构成了李庄的“三江晚景”。

1942年5月20日,是同济大学35周年校庆日。

三个月前,丁文渊刚履新同济校长,于是他把这次校庆看作崭露锋芒的机会。

他命令新生班会操搞分列式,反复操练,直到标准如军人。事前,他广邀各方嘉宾。如向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发函:“五月二十日为敝校三十五周年纪念,兹订是日起举行运动会。拟请贵所赐赠冠军锦旗,以资奖励。”他的长兄丁文江曾是中央研究院的总干事,与傅斯年、李济等关系亲近。史语所回函表示响应。提前两天,同济大学又给史语所送“本校成立三十五周年纪念公演话剧来宾券四十纸”,可谓礼数周详。

校庆日当天,同济大学在李庄镇上到处悬挂国民党党旗和中华民国国旗。按说旗子的制作须按国民政府规定,但丁文渊在德国数年,受军国主义影响较深,竟要求学校各单位一律仿照德国党卫军的式样制作,然后竖着挂成排。

上午,在东岳庙前的运动场举行纪念仪式及同济大学校运动会开幕式。国民政府教育部、卫生部,四川省政府、省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等派代表应邀出席。史语所也派出一支20人的队伍,从六七里外的板栗坳赶来参加纪念典礼。

丁文渊还请来驻军的乐队奏军歌,还请来宜宾菜坝的飞机场派出教练飞机飞临李庄操场上空,为同济师生、应邀嘉宾、本地民众及外地观众等上万人表演了花式飞翔。

这是同济校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李庄的一件盛事。

学生分住在几十处民户家。教室紧张,图书馆狭小,茶馆是同济人的第二课堂。

上午的几节课下了,书本一夹就到茶馆入座。幺师左手端一摞带茶船的茶碗,右手提一把长嘴铜壶,动作熟练地把茶碗放在客人面前,依次向碗里放茶叶掺水,盖好盖子。

一杯茶泡到中午。“茶留到”,关照幺师,回宿舍吃伙食,饭后再回茶馆。某同学不在宿舍,到他常去的茶座一定能找得到。茶馆常有逞辩才的舌战之士,更多人则在笃学静思,好多同学的毕业论文都是在茶馆完成的。

同济还有一些旁听生,搬块被江水冲磨得十分光滑的长江石做凳子,到教室蹭课。旁听生的来源杂,有的是随大部队逃到李庄避难,全家人罹难,独自留下维持生计;有的边听课,边做工攒钱,等攒够了钱,再交学费注册;有的都三十好几了。

旁听生中的一些人与正读生成了朋友,夹在他们中间跟着熟人混饭吃,蹭觉睡;一些川籍的旁听生主动担任翻译,为有语言障碍的外地学生与当地居民沟通交际。

0 阅读:14
晚上回忆这百年

晚上回忆这百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