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陕省主席熊国炳西征失败流落民间,解放后老说人死太多愧对组织

晚上回忆这百年 2024-12-25 13:13:13

熊国炳

熊国炳,原名熊廷南,1899年出生,万源县竹岭乡熊家湾人,贫苦农民出身。

其父熊朝兴因家贫生活难熬,忍痛将其抱与熊家坪、熊邦杰为子,取名熊国炳。熊国炳勤俭朴实,孝顺老人,深得养父母宠爱。为不让养父母为自己读书操劳,读书一年后,弃学耕种,随养父挖中草药,学一些简单的治疗方法。

祸不单行,他刚成年,养父母留下一身债帐离他而去。后经姨姐介绍,娶太平山赵紫香为妻,夫妇俩披星戴月,日夜劳累,勉强度日。但随孩子相继出生,深山老林难以维持生活,于是熊国炳跑东家串西家,收购山中的梨子、杮饼、皮货、药材等外出贩卖,被街民称为“梨子客”,以此为生。

1930年春,因太平山自然灾害袭击,一家人挖树皮草根度日,熊国炳只得将家人带回熊家湾。田无一丘,地无一垄的熊国炳,到处奔波,打短工,抬滑杆等仍不得温饱,再次上山挖草药,为人行医治病,猎取野物,收集山货等贩卖。

1932年冬,熊国炳在通江洪口场卖山货时结识了红军侦察员刘子才,眼界渐开,认识日深,认定只有参加革命,跟共产党走,穷人才能过上好日子。

此时红四方面军正欲从陕南进入川北。为接应红四方面军入川,熊国炳告别贤妻爱子,以卖梨子、皮货为掩护,同刘子才一道在川北的咽喉要道和重要场镇侦察,掌握了川军的情况。

12月中旬,能国炳和刘子才翻山越岭,赶到陕西钟家沟及时向红四方面军领导机关汇报了川北敌人的防务空虚和入川道路与地形情况,并于12月18日引导红军翻越巴山天险,进抵通江两河口。

红10师攻占了沙溪嘴和洪口场,熊国炳随赤卫军返乡建立乡村苏维埃政权,被群众选为竹峪乡赤卫军队长和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因他工作认真负责,积极肯干,受到红四方面军徐向前等领导的夸奖。

1933年2月初,经袁克服介绍,熊国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川陕省委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了省常务委员会委员,又于2月中旬,在川陕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历史将这位苦水里泡大的庄稼人,推向了川陕革命根据地斗争的大舞台。

熊国炳为巩固川陕革命根据地,主持发布了《关于土地改革布告》。指出“土地是穷苦雇工、农民的命根子”。为实现这一土地法令,他一方面组织各种宣传队,深入农村宣传动员,一方面带领和组织各级政府工作人员深入实际,贯彻落实。在很短时间内,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在川北地区迅猛开展起来。

分得土地的广大穷苦农民摆脱了几千年受剥削、受压迫的封建枷锁,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熊国炳为保障红军的物资供给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条件,重抓经济建设。多次强调“加紧春耕生产”“不荒一寸土地”“百倍努力,加紧生产运动”。

他经常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1934年在农村调研中发现种子不足,立即由省苏维埃政府发放15万斤粮食种子,保证了春耕用种。

为解决生产中耕牛、农具和劳动力不足等问题,带领苏区人民组织各种生产合作社、代耕队、收割队,抢种抢收,使粮食产量大增,受到中央苏维埃政府毛泽东同志的赞扬。

熊国炳还重视发展工业生产,及时组织省财经委员会和建设局的负责人拟规则、定措施,组织人员深入苏区各县发展,使军工、民用工业迅速发熊展。食盐厂、铁工厂、铧厂、缝纫厂、加工厂、兵工厂、木工厂等厂房、工厂,所生产产品不仅满足了军需,也保证了民用。

红军反“三路围攻”后,他为扩大根据地,带领工作人员日夜兼程,奔赴江口、阆中、广元、苍溪、万源等新区,仅10余天就组建六个县的苏维埃政权,形成了以通南巴为核心的川陕苏区。

1933年8月1日,熊国炳在川陕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再次当选为苏维埃政府主席。

1933年秋,红军胜利进行了仪南、营渠、宣达三次进攻战役,根据地随之扩大,熊国炳率领工作人员即时奔赴新区,新建起渠县、营山、长胜、宣汉、达县、红胜、城口等七个县的苏维埃政权。

至此,川陕革命根据地东起城口近郊,西至嘉陵江沿岸,南达渠县、营山,北到陕南宁强、镇巴等23个县(市),总面积4.2万多平方公里,人口近600万,成为全国第二大苏区。

为配合红四方面军反敌六路围攻,1933年11月4日熊国炳在巴中城召开了苏维埃主席联席会议,要求各苏维埃政府进一步动员苏区人民努力生产,踊跃支前,扩红参军,搞好后勤服务,积极投入反围攻斗争。

在反“六路围攻”的十个月中,熊国炳一直处在战斗前沿,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筹粮、筹物、扩红、慰问、运输等工作。

他指挥运送粮油、衣物、弹药等物资;在前线组织人员担架队、医疗队,抢运伤病员;组织赤卫军、游击队打击土匪、恶霸对苏维埃的侵袭,保卫苏区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协助红军战斗,组织群众战后清扫战场,掩埋烈士,收缴战利品,为反“六路围攻”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

1934年12月11日,熊国炳第三次选为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主席。

西征途中,熊国炳惊闻敌人将自己两个儿子杀害,妻子一气身亡,父母、兄弟被捆绑、毒打,逃往他乡,悲痛欲绝,几乎休克。但他想到自己是共产党人,家仇私恨应放一边,解放劳苦大众才是己任,又振作起来,带领机关工作人员发动群众分田分地,筹措粮物,扩红参军,为红军长征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6年10月10日,熊国炳作为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和陈昌浩、徐向前等领导带领西路军两万余人西征,与6倍于己的“马匪”连续血战,因兵力、后勤补充不继,惨遭失败。

1937年3月14日,西路军在石窝山上成立西路军工作委员会,由李卓然、李先念、李特、曾传六、熊国炳、王树声、程世才、黄超八人组成。

熊国炳带领后勤部的200余人从石窝山向西行进,不幸被敌阻截,在金戈寒光中与敌血战,弹尽粮绝,大部分人牺牲。他奋勇冲出敌群,后脑被弹擦伤,摔进一个雪坑,被敌人抓去,他谎称“伙伕”,改名张炳南。

敌人四处搜捕,重金悬偿买他人头。他在淘金掌柜杨育俊等的救助下,逃脱虎口。他想去找党组织,但因敌人封锁搜查太严,加之脚伤,未能如愿,后与当地寡妇白玉生为婚,在奔波劳苦中艰难度日。

1949年9月,酒泉解放,熊国炳向酒泉政府填过参加革命登记表,政府补给他50元,麦子4石,他以此为本,经营磨坊,生活逐步改善。

1950年冬,熊国炳回到万源县竹峪乡蕨村坝,家乡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年轻人“笑问客从何处来”,中老年人告诉他走后家庭亲人惨遭敌人追杀,父亲熊朝兴带着剩下的家人逃到草坝乡莲花院去了。

熊国炳翻山越岭来到莲花院,看到脚跛眼瞎的父亲,抱头痛哭,共话离别之盼。从此,他与父亲、弟弟居住。1952年2月28日,万源县政府还给他一家五口分了田,填发了土地房产所有证书。

人们问他:“你在川陕省就是省主席了,又经过长征,现在还在农村当农民,为啥不去找政府。”他沉痛地说:“川陕革命根据地出去那么多人都死了,我还活着,我没有脸找组织,没脸见父老乡亲,我很惭愧!”没多久,又回到酒泉。

1959年4月,熊国炳带着老伴白玉生再次回到竹峪熊家湾,本想在此安度晚年,但白玉生不习惯这里生活,又返回了酒泉。

1960年10月,熊国炳因病在酒泉泉湖乡去世,享年61岁。

0 阅读:31
晚上回忆这百年

晚上回忆这百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