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泼斯坦副驾驶员披露:飞机上空姐都是未成年,克林顿曾坐过26次

安琪小世界 2025-02-21 05:50:31

一架波音727飞机静静停放在一片私人机场的跑道上,机舱内的奢华装饰让人一眼就能明白,这不是普通的私人座驾。

这是一架被称为“洛丽塔快线”的飞机——因其诡异的名字和背后的重重秘密而闻名。

驾驶了近30年的副驾驶拉里·维索斯基终于在法庭上透露,机舱后部的几间卧室装有锁门装置。

每次航班中,被安排在机上服务的空姐竟然全是未成年少女,而这些少女的行为和穿着,明显是被精心设计和挑选的。

在这架飞往权力巅峰与罪恶深渊的飞机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反性侵运动引爆爱泼斯坦案

2017年,随着好莱坞制片人哈维·韦恩斯坦性骚扰丑闻的爆发,全球范围内的#MeToo运动(反性侵运动)迅速兴起。

数以千计的女性勇敢站出来,通过社交媒体和公开采访,分享自己曾遭遇性骚扰或性侵的经历。

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迅速波及各界,无论是演艺圈、政坛还是企业高层,都开始面对来自社会的审视和指控。

在这一过程中,许多曾被掩埋多年的权势人物的恶行浮出了水面,他们的故事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共鸣与愤怒。

亿万富翁杰弗里·爱泼斯坦的名字,便是在这样的风口浪尖中出现。

其实,围绕爱泼斯坦的争议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已初现端倪。

2008年,他曾因与未成年人进行性交易而被起诉并认罪。

但由于其强大的法庭辩护团队以及显而易见的社会关系,他仅被判13个月有期徒刑,且可以在白天“释回外出”处理工作。

这场轰动一时的案件之后,爱泼斯坦却并没有彻底退出公众视野。他继续积累财富,维系自己的权力网络,同时也被多次爆料出疑似在各地继续从事性交易活动。

2017年反性侵运动的兴起,却让这一切情况发生了变化。

越来越多的指控和举报开始聚焦于爱泼斯坦的性犯罪行为,尤其是其涉嫌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系统性性贩运网络,而这个网络的目标集中在未成年女性身上。

据若干受害者后来的描述,爱泼斯坦利用金钱和资源诱骗那些生活在经济困境中的少女到他的豪宅“工作”,并通过威逼利诱、胁迫恐吓等手段,使她们沦为性交易的对象。

少数逃脱的受害者借助#MeToo运动开口发声,这使执法机构不得不重新关注他。

这些声音中,有人详细描述了爱泼斯坦团队的运作方式:他手下还有许多“联络者”,这些人负责替爱泼斯坦物色目标,尤其是在学校、贫困社区和模特公司中寻找未成年少女。

终于,在2019年7月6日,纽约警方和联邦调查局(FBI)联手行动,正式在新泽西州的特拉华机场对返回美国的爱泼斯坦实施了抓捕。

搜查中,执法人员突袭了爱泼斯坦位于曼哈顿上东区的豪宅。

令人震惊的是,他们不仅在豪宅内发现了包含大量未成年女性裸体照片的保险箱,还找到了一些潜在的通讯记录和文件。

曝光与沉默的权贵名单

就在爱泼斯坦被捕后的第二天,美国媒体NBC曝光了一段尘封已久的视频。

这段拍摄于上世纪90年代的视频中,时任地产大亨的唐纳德·特朗普正与爱泼斯坦共同参加一个私人派对。

在这段仅几分钟的视频里,二人看上去相谈甚欢,不时大笑,还对在场的女性进行评头论足,口若悬河地发表着不堪的评价。

2019年7月8日,纽约联邦检方正式起诉杰弗里·爱泼斯坦,指控其涉嫌未成年人性交易和合谋拐卖。

同时,检方还列举了几十年来爱泼斯坦所建立的系统性性贩运网络的诸多证据,重现了其如何在多个地区操控、剥削未成年女性的犯罪过程。

这些指控以大量的受害者证词以及FBI从爱泼斯坦豪宅中收集的图片、通讯记录和其他资料为支撑。

面对审判席,爱泼斯坦始终否认所有指控,并坚称自己无罪。

三天后,也就是7月11日,爱泼斯坦的辩护律师团队提出了一套复杂且高代价的保释方案,希望说服法庭允许他在等待审判期间不必继续被关押于监狱中。

这套提议的核心是以爱泼斯坦巨额资产作为保证,包括拿出价值数千万美元的曼哈顿豪宅和私人飞机作为抵押,还主动提出支付高达1亿美元的保释债券。

此外,律师还声称,为缓解公众的忧虑,如果获准保释,爱泼斯坦愿意在自己的豪宅中全天候接受法庭指定监护员的严密监控,并安装电子脚环以追踪行踪。

检方明确指出,爱泼斯坦的巨额财富和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使他有无数途径可以潜逃逃脱法律制裁。

事实上,根据调查,他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多处豪宅和隐秘资产,据称还有多本护照和私人飞机。

执法人员在搜查中曾发现其保险柜内藏有多国护照,其中包括一份过期的沙特护照,职业一栏被写为“亿万富翁”。

检方还强调爱泼斯坦对未成年女性造成的严重心理创伤,称其行为模式对公众构成潜在威胁。

如果他在保释后继续犯罪,将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在7月18日的听证会上,纽约联邦法官理查德·伯曼全面否决了爱泼斯坦的保释请求。

同时,鉴于案件的复杂性和影响范围,将爱泼斯坦置于监禁环境中是维护司法公正的唯一选项。

飞行员的证词揭露惊人内幕

在爱泼斯坦性贩运案的早期庭审中,第一个出庭的关键证人是他的私人飞机飞行员拉里·维索斯基。

这名飞行员为爱泼斯坦服务将近30年,亲历了上千次飞行,“洛丽塔快线”,这是维索斯基描述这架专属波音727时的第一句话。

他表示,这个名字并不夸张,飞机的内部装饰和运行方式确实让人联想到洛丽塔式的故事情节,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维索斯基在证词中详细回忆了洛丽塔快线的布局和特征。

机舱内的装饰非常奢华,但更令人难以忽视的是机舱后部的几间封闭卧室,门总是被严密地控制关闭。

机上工作的空姐年纪很轻,几乎都是20岁以下,她们穿着浓妆艳抹、衣着暴露,看起来更像是糖果脱衣舞娘而非普通空乘人员。

虽然她们的工作表面上是提供服务,但维索斯基指出,这种“服务”显然远不止端茶倒水这么简单。

维索斯基还透露,驾驶飞机时,他通常是和权贵们隔绝的。“驾驶舱的门一直是关闭的,我什么都看不到,”他说。

但即便如此,他依然能隐约听到舱内传来的喧闹声和嬉笑声,这些声音来自舱内的特殊乘客。

维索斯基记下的乘客名单,让整个案件的范围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他提到的名字包括比尔·克林顿、安德鲁王子、凯文·史派西、唐纳德·特朗普,以及比尔·盖茨等大人物,还有多名美国参议员和企业高管。

更夸张的是,据维索斯基所述,克林顿曾搭乘这架航班26次,造访了包括加勒比海私人岛屿在内的多处目的地。

维索斯基还描述了爱泼斯坦对飞行安排的严格控制。

任何进入飞机的人都需要经过爱泼斯坦团队的筛选,通常是直接由他本人或副手确定。

虽然维索斯基声称,爱泼斯坦在飞行执行业务时很少与驾驶舱进行沟通,但通过这些年积累的模糊线索,他渐渐觉得爱泼斯坦的行程远远不只是普通的商务旅行。

疑点重重的监狱死亡

2019年7月,爱泼斯坦被关押在位于纽约曼哈顿的大都会管教中心(MCC)。

这是高度安全级别的联邦监狱,主要用来关押被判重刑或高风险的在押人员。

接下来的一个月,这位亿万富翁在监狱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让人对这座“严防死守”的机构管理能力感到疑问,更让观察者怀疑其中是否掺杂了更为复杂的动机。

7月23日,爱泼斯坦在狱中被发现神志不清且颈部受伤。

根据监狱一开始的报告,他似乎试图用床单自缢。

他的律师却声称,他在事发前曾表示自己感到对人身安全的担忧,并告知监狱方面他担心“有人想要他死”。

随即,一些媒体爆出,爱泼斯坦的狱友—一名因谋杀和毒品罪被判刑的前警察—在事发当时同样在牢房内。

这一情节迅速成为公众猜测的焦点:这到底是自杀未遂,还是有人试图警告甚至谋杀爱泼斯坦?

无论是家人还是律师方面,都对官方“自缢未遂”的说法表示质疑。

然而,尽管疑点存在,监狱方面还是依据规定对爱泼斯坦启动了防自杀监视措施,安排专人定时巡查,并在监禁环境中加强监控。

这种“特殊待遇”仅持续了两周左右,就因不明原因被解除。

进入8月后,爱泼斯坦被转移到另一间独立牢房,与他同住的囚犯被突然调离,而两名负责看护的狱警也因“工作时间过长”被调休或安排从事其他值班任务。

8月9日晚,距最后一次巡查还不到几个小时,监狱方面突然将对爱泼斯坦的所有自杀防范措施取消,包括每30分钟巡视一次的规定。

当夜,监控设备被曝出“出现技术故障”,导致监控录像中断,狱警也未按照要求前往查看。

于是,在这个几乎没有任何干预的夜晚发生了爱泼斯坦的所谓“自杀”事件。

8月10日早晨6时30分,狱警在常规巡视中发现爱泼斯坦倒在牢房中,颈部缠绕着床单,早已没有生命迹象。紧急医疗团队到场进行抢救,但收效甚微。

最终,法医裁定他因“上吊自杀”死亡。这一官方结论并未终结外界的质疑,反而激起了更大范围的关注。

有人指出,爱泼斯坦的脖子骨骼损伤不符合通常自缢的生理特征,反而更像是遭受外力施压导致的结果。联邦法医的这个发现,让关于“谋杀”的阴谋论甚嚣尘上。

更令人疑惑的是,包围爱泼斯坦之死的种种异常情况似乎冥冥中串联成谜题的一部分:为何这样一位承载着大量牵涉权贵信息的罪犯,在几乎每一步程序中都出现了人为漏洞?

为何监控设备“恰巧”在事发当天失灵?又为何狱警在该时间段缺乏应有的监管?

此外,监狱高级官员对这些叠加失误的解释模棱两可,更加深了公众的怀疑。

纽约时报后来爆料,两名狱警在事发前曾长时间玩手机,并伪造值班日志以掩盖未按要求巡查的事实。

虽然两人随后因涉嫌玩忽职守被起诉,但这一细节依然未能全面解开疑团。

参考资料:[1]刘美."壕"无所依[J].环球财经,2019,0(10):113-113

0 阅读:14
安琪小世界

安琪小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