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应急品的轻型航母,帮美军撑过了太平洋战争最艰难的一段时间

兵道争战史 2023-09-23 07:23:02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到1941年年中,纳粹德国已经占领了几乎整个西欧和中欧,并拉开了苏德战争的序幕。

在太平洋西岸的中国抗日战场已经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1938年12月,美国对国民政府提供贷款;早就对日本的野心有所提防的美国迅速采取了制裁措施,1939年,《日美通商航海条约》被美国撕毁。

1940年9月,臭名昭著的《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签订,美国的还击则是对日本实行禁运,尤其是禁止运输对日本至关重要的废钢铁。1941年,美、日关系恶化到极点,面对如此形势,美国参战显然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可就在此时,美国人才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最新的CV-8“大黄蜂”号大型舰队航母将于1941年10月建成,而下一艘已于1941年4月开工的大型航母——CV-9“埃塞克斯”号,要到1944年1月才竣工。中间足足2年零3个月的空档期!

日军航母

假如真的爆发战争,美国只能以现有的7艘航母(第一艘CV-1“兰利”号已经被改成水上飞机母舰),要撑到1944年埃塞克斯级航母服役!而1941年,日本有10艘航母!

事实上,到1942年10月,美国海军就只剩下被打得破破烂烂的“企业”、“萨拉托加”两艘航母轮流上阵了,此时距离埃塞克斯级航母完工尚有1年零2个月。

对于这样的尴尬局面,罗斯福总统决心借鉴护航航母的建造思路,利用作战舰艇的舰体紧急改造一批应急航母,也许这些航母的性能比不上大型舰队航母,但至少可以保证美国海军安全度过埃塞克斯级大型航母批量服役之前的空白期。

在罗斯福总统的轻型舰队航母计划中,他打算将在建的巡洋舰体快速改造成航母。为此,罗斯福提议从1941年8月订购的一批巡洋舰中选出一部分改造成航母。

根据总统的设想,当1941年美国海军舰船局基础设计处着手设计时,他们从故纸堆里翻出来一大堆五花八门的“巡洋舰航母”设计方案,而把罗斯福总统关于“简易改造”的初衷彻底抛之脑后。

但总统不是那么好打发的。10月25日,罗斯福要求海军总司令启动新一轮的巡洋舰改造航母研究。总统脑子里想的其实很简单,就是把不久前大获成功的护航航母改造方案依葫芦画瓢复制到巡洋舰的舰体上。

联委会却觉得,护航航母搞这种简易设计没问题,就是在商船船体上搭个机库和飞行甲板而已,当初美国海军几乎没人拿她当军舰看;但是要参加舰队作战的舰艇怎么还能如此简陋呢?

这样的矛盾其实并不难理解:总统作为把握全局的总 BOSS,他更明白军队需要的是什么样的能力,明白如何弃车保帅,保证获得最急需的东西;而舰船局作为专业部门,他们的职责就是拿出尽量完善的军舰设计来,粗糙的设计对他们来说就是渎职!

美黄蜂号航母

1942年1月2日,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哈罗德·斯塔克上将函告舰船局罗宾逊将军,转告了总统对“护航航母式的简化”这一思路的支持,并要求后者先行启动1艘巡洋舰的改造;他还提出,后续还将实施一系列同类改造工程,并希望在此“创造新纪录”。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采取了简化思路,但最后美国人还是通过给舰体增设突出部以抵消上部重量增加的方式让改造航母获得了相当理想的性能。

毫无疑问,独立级轻型航母最终的设计方案比1941年9月时舰船局考虑的那些方案都要逊色,与埃塞克斯级大型航母更是有天壤之别。

但是在1942年1月设计方案定稿时,太平洋战争已经爆发,建造速度才是最重要的指标,其他都可以将就——这才是CVL设计的核心。

1943年1月14日,轻型航母首舰“独立”号服役,之后前往加勒比海进行海试。当第一艘独立级加入美国海军时,美国海军航空兵的官兵们惊讶地看见,自己得到了一艘和以前多年经验几乎完全相悖的航空母舰。

独立级舰体太小,难以在恶劣海况下收放飞机作战;飞行甲板太小,舰载机群规模太小,根本不可能实施“全甲板攻击”;机库和设备加工车间空间过小,执行飞机维护任务时困难重重;最后,防护也很薄弱。

独立号航母

1943年7月3日,“独立”号完成舰员训练抵达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并于当月14日启程前往夏威夷与先期抵达的“埃塞克斯”号共同进行战术合练。

不久,“独立”号和“埃塞克斯”号身旁又出现了2艘埃塞克斯级大型航母,即“约克城”号和“列克星敦”号,以及2艘独立级轻型航母“普林斯顿”号和“贝劳伍德”号。

就在仅仅6个月前,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还只有1艘“企业”号独臂擎天,但是现在,一切都改变了。到1943年10月,大型埃塞克斯级航母仅有7艘完工,实际参战的更是只有2艘。

前三艘独立级轻型航母都赶在1943年4月第二艘埃塞克斯级“列克星敦”号之前完工,其余6舰也都赶在1943年底之前完工服役。

在这战前建成的航母损失惨重,大批新的埃塞克斯级尚未形成战斗力的青黄不接之际,这9艘独立级为美国海军提供了大约相当于4艘大型舰队航母的战斗力。

于是,太平洋舰队的航母特混大队干脆选择了“2艘大型航母+2艘轻型航母”的配置方案。这些轻型航母的作战定位倒也明确了:她们就是半艘大型舰队航母,一样承担着进攻和防御的任务。

在1944年6月的马里亚纳大海战中,轻型航母“贝劳伍德”号的鱼雷机队就击沉了日军“飞鹰”号航母。当然,毕竟这是一艘简易设计的航母,在惨烈的海空战中,独立级未能全身而退。

1944年10月24日,“普林斯顿”号和僚舰们一起空袭吕宋岛上的日军机场以支援登陆。舰队自身的防空起初一切OK,来袭的日机还和往常一样或被击落,或被赶跑。

但在上午9:38,一架孤零零的日军俯冲轰炸机突然冲出来攻击了“普林斯顿”号,命中这艘轻型航母的舰体中央。舰上官兵们立即按照无数次训练过的那样展开抢险。

普林斯顿号

但是对于这种防护力和安全性都不理想的轻型航母来说,抢险显然不像大型航母那样有效。中弹后大约20分钟,大火引爆了存放在机库后部侧壁上的鱼雷,巨大的爆炸摧毁了机库和后部飞行甲板。

虽然日机还在不断来袭,海况也比较恶劣,但是周围护航的驱逐舰和巡洋舰还是紧紧靠到航母近旁,协助舰员们灭火。

这种协作却意外带来了更大的损失,15:23,“普林斯顿”号机库后部的鱼雷舱爆炸了,巨大的火球撕开了航母的整个后部,还重创了靠在舰尾处协助救火的“伯明翰”号轻巡洋舰(CL-62),巡洋舰挤满人群的前甲板立即血流成河。

眼见天色将晚,燃烧的航母会把夜袭的日军飞机潜艇准确引导到美军舰队来,美军只好撤离这里,临走前用鱼雷击沉了“普林斯顿”号。

在这场不大不小的灾难中,“普林斯顿”号官兵114人战死,190人受伤,遭殃的“伯明翰”号承受了最大的人员伤亡:241人被炸死,412人受伤。

最终,有8艘独立级轻型航母存活到战争结束。其中“独立”号在1946年的比基尼岛氢弹试验中沉没,其余7艘舰都在1947年被封存。

轻型航母

虽说一艘改造轻型航母的战斗力还达不到大型航母的一半,而且事故率偏高,但无论如何,这9艘轻型航母在1943年底前就为美军提供了相当于4艘大型舰队航母的战斗力,贡献也不可忽视。

0 阅读:5

兵道争战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