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遇刺后江东暗流涌动,但孙权在外部无力插手的情况下稳定局势

史海撷英 2024-10-10 17:16:32

孙策去世时,孙权痛哭以致无法喘气,张昭对孙权说了一番话:“孝廉,此宁哭时邪?且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非违父,时不得行也。况今奸宄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张昭用“奸宄竞逐,豺狼满道”来形容当时江东的局势,这说明孙权的内部并不稳定。

庐江太守李术背叛

孙策去世后,庐江太守李术不肯听从孙权,又经常招纳叛逃之人,“庐江太守李术不肯事权,而多纳其亡叛。权以状白曹操曰:‘严刺史昔为公所用,而李术害之,肆其无道,宜速诛灭。今术必复诡说求救。明公居阿衡之任,海内所瞻,愿敕执事,勿复听受。’因举兵攻术于皖城。术求救于操,操不救。遂屠其城,枭术首。徙其部曲二万余人。”

庐陵太守孙辅暗通曹操

孙辅是孙权父亲孙坚兄长孙羌的次子,是孙权与孙策的堂兄。

孙策去世后,“辅恐权不能保守江东,因权出行东冶,乃遣人赍书呼曹公。行人以告,权乃还,伪若不知,与张昭共见辅,权谓辅曰:‘兄厌乐邪,何为呼他人?’辅云无是。权因投书与昭,昭示辅,辅惭无辞。乃悉斩辅亲近,分其部曲,徒辅置东。”这起事件也被孙权平定。

孙权

定武中郎将孙暠企图夺权

孙暠是孙坚弟弟孙静的长子,是孙策与孙权的堂兄弟。“策薨,权统事。定武中郎将暠,策之从兄也,屯乌程,整帅吏士,欲取会稽。会稽闻之,使民守城以俟嗣主之命,因令人告谕暠。会稽典录载虞翻说孙暠曰:‘讨逆明府,不竟天年。今摄事统众,宜在孝廉,翻已与一郡吏士,婴城固守,必欲出一旦之命,为孝廉除害,惟执事图之。’于是暠退。”

貌似孙权没有追究孙暠谋反未遂的责任,孙暠的孙子孙峻后来成为东吴的权臣。

边鸿杀孙翊、妫览和戴员欲献丹阳郡给曹操

孙翊是孙策和孙权的三弟,“翊名俨,性似策。策临卒,张昭等谓策当以兵属俨,而策呼权,佩以印绶。”

几年后,边鸿因为与孙翊有矛盾,亲手刺杀了当时担任丹阳太守的孙翊,边鸿被孙翊部下抓住,后被妫览和戴员杀死,但孙翊的部将认为孙翊之死,与妫览和戴员有关,因为他俩与边鸿关系好。

孙翊

妫览和戴员知道孙权的亲弟弟孙翊被杀,孙权肯定饶不了,于是一不做,二不休,把孙权的一个族兄弟孙河也给杀了,准备把丹阳郡献给曹操的部将刘馥。

紧急关头,孙翊的遗孀徐氏与孙翊的亲信一起谋划,成功诛杀了妫览和戴员,孙权回来后,杀尽了妫览和戴员的三族。“建安八年,以偏将军领丹杨太守,时年二十。后卒为左右边鸿所杀,鸿亦即诛。”

山越叛乱

山越是指分布在江东地区的本地土著人,一般占山为王,与孙权政权对抗,孙权政权还没有建立的时候,就已经有山越了,直到孙权称帝后好几年,才完全平定了境内的山越人。比较有名的山越首领有祖郎、严白虎、潘临、尤突、彭绮等人,这些山越人动不动就起来反叛江东政权,一反叛江东政权就会派兵平定,双方断断续续地打了几十年。孙权一缺人,就派部将打山越,一打山越就能俘虏好多人,以充实江东兵员和人口。

山越势力范围图

孙策刚去世的时候,就有数万山越叛乱,孙权亲自率军攻打山越,斩杀六千余人,收编一万余人。孙策去世后,孙权的麻烦事并不少,内部叛乱四起,外部有曹操虎视眈眈:“是时天下分裂,擅命者众。孙策莅事日浅,恩泽未洽,一旦倾陨,士民狼狈,颇有同异。及昭辅权,绥抚百姓,诸侯宾旅寄寓之士,得用自安。权每出征,留昭镇守,领幕府事。”

孙权之所以能够镇住局面,有三个原因。

核心领导层稳定

孙策去世,孙权接班,虽然地方上时有叛乱,但是江东集团的核心领导层还算团结,张昭、周瑜等人拥护孙权,这两人是核心人物。再加上孙策与孙坚的旧部支持,江东核心领导层基本上稳定,只要领导层不乱,地方上的叛乱都容易解决。

孙权有些能力

孙策之所以选择孙权接班,就是看中他的能力,孙权的能力不在于军事,而在于政治,孙策本想让孙权以政治能力来守卫江东,避免倾覆。

孙权‍

但军事是政治的延续,孙权虽然打仗不厉害,但政治上确实没得说,他团结了核心领导层,不断招揽人才,诸葛瑾、鲁肃、严畯、步骘、陆逊、徐盛、顾雍、顾邵都是孙权招揽来的。这些人一部分是北方流亡江东的士人,一部分是吴郡的豪门大族,笼络了这两部分,政权也就稳定了,这就是孙权的能力。

外部势力忙,没空理孙权

孙策去世时是建安五年(200年),当时曹操正值官渡之战,没空理孙权,这也是曹操不插手孙权攻打李术的原因,否则以曹操的性格,怎么会不插手呢?

至于刘表,很少主动攻打江东,刘表的理想就是割据一方,保荆州平安,反而是孙权多次攻打刘表,从建安五年(200年)到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三征刘表,反而不见刘表主动攻打孙权。

0 阅读:16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