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阐述“大同”社会的理想社会模式

宝宝聊过去 2024-12-24 19:54:35

孙中山先生

孙中山在日本东京为筹划革命经费写的义卖字。

先秦·《礼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阐述“大同”社会的理想社会模式

《大道之行也》,是出自西汉著名礼学家戴圣所编著的《礼记》中的一篇散文,《礼记》是儒家思想的经典代表作,在西汉时期的时候对秦汉的各种各样的礼仪进行了记录最后编纂而成,总共有四十九篇,算是一部完整的儒家思想的汇编。

这篇文章主要是用来阐明儒家思想里面“大同”社会基本的特征以及古人对于“天下为公”这种理想中的社会模式的追求。

在春秋末期孔子就提出了理想中的“大同”社会到最后再把现实社会和理想中的“大同”社会进行了进一步的阐明,整篇文章节奏分明,变化有序,读起来让人深思,非常鼓舞人心。

《大道之行也》在开篇的部分用来孔子的一段话,用来说明儒家理想中的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样儿的,孔子生活在动荡不止,诸侯争霸,战乱频起的春秋末期,一直迫切地希望能够出现一个太平盛世和理想中的社会出来,才有了这样的一番言论。

一、《大道之行也》对道德的谈论

在五千年的中华民族传承之中,对于道德伦理和思想文化的重视度一直都是非常高的,这也是跟我们不断受到儒学思想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

所以说“大同”既然是儒家思想里面所向往的社会状态,那么在这个社会当中,人们自然也要达到一定标准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的修养。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荐能,讲信修睦。”开篇第一句阐明出如果达到“大同”的社会状态人们需要具备的素质是怎么样的?

“天下为公”匾

天下是大家的天下,管理天下的人应当是贤能之人,人跟人之间也应该讲诚信,和睦相处。这就是儒家思想描绘出的一幅太平盛世的理想社会中人们所应该具备的素养。如果我们从个人角度来看这句话的话。

“贤”“能”作为选人的前提,讲诚信,和睦相处作为道德要求

“贤”“能”是作为选人的前提条件,还有两条道德要求,要讲诚信,和睦相处。在理想社会中对于政客需要达到的要求是贤能,孔子说过,“举直错诸枉,则臣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这也正体现出了孔子的人才观。

只有那些真正贤明的人才会被选出来,他们必须要起到一定的表率作用,为其他人进行引导,百姓们才会真正信服你。

这种人才观也正好给那些有伟大抱负的人一些指引,想要有一些成就,并且能够兼济天下,首先把自己品德修养和自身的能力提升看重一些,这样的观念并不是用“任人唯贤”替代掉“任人唯亲”。

想要达到理想社会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社会责任感

但至少在这种思想下,个人重视自己品行德行,自己的能力大小,才会对整个社会的进步有所帮助,属于一种非常正向的充满“正能量”的价值观念。

要有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在,之后的一句中,“人不独亲其亲,人不独子其子,是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简单来说就是,整个社会像一家人一样,有能力的人可以是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地发挥。

没有能力的人和遇到困难的人有自己的生存空间。这当然是人们都向往的一种社会状态。但是想要一直维系着这样的状态,依靠少数人是不能达到的。需要社会中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到其中来。

理想社会需要具备的社会意识

要具备相应的社会意识,肩负起这一份社会责任,“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就是一种体现,心存一份仁义之心,有着一份社会担当。除了这些之外,孟子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张载也说过,“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也由此可以看出儒家思想中,那一份积极去承担社会责任的仁义之心是多么的重要。然而在受到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一责任感也在我们的主流价值观中得以体现。

理想社会中每个人重义轻利

这种想法也从古至今一直影响着每一代人,也成为了现代人的道德追求。

之后又紧接着说出“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句话大意是在说重义轻利的这种道德意识。在理想的社会里,人们虽然非常的看重个人的财物,但不会有自己私藏的这种心思在。

人们所付出的劳动不仅仅是冲着自己的报酬才去的。也就是儒家思想之中重义轻利的道德意识,也是想达到理想社会对人们所提出来的道德要求。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曾思考过,利益和道义哪个更加重要一些。但从现实生活中也可以看出,从古至今,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是私心多,公义心反而不是很明显,在这样的一种社会环境中自然也就更不用提及个人价值的实现了。

所以实现理想社会的重义轻利也就成了一个比较难突破的道德要求。孔子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还说道,“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儒家的这种利义观也正好应和着社会和个人的发展的需要。

所以也会因此成为“圣人之言”,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也同样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一直到现在,不谋求一己私利,为社会作出贡献,依然是需要去大里区推崇的一种思想。也是现代实现“中国梦”必不可少的一种精神,值得每个人去思考和领会。

从古至今没有人愿意生活在充满欺骗和仇恨的世界

跟上面我们说到的,“选贤荐能”相应和的一句还有“讲信修睦”,虽然在前文中没有详细地说到,但在文章的最后说到“谋必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这种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方式是一样的。

想一想,谁又想生活在一个充满欺骗和仇恨的世界中呢?谁不希望自己身边的人都是诚实守信,品行端正的人呢?这些并不是借靠外力就可以实现的。即使有了和平稳定与政治清明的社会大环境个人也需要具备心怀坦荡以诚待人的高尚人格

以品德和能力为先,有社会责任感、重义轻利、坦荡诚信这些美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就是我们能从《大道之行也》中读出的内容,同时也是“大同”社会对个人所提出的道德要求。它展现了古人对高尚人格的追求,同时也表明了在古代社会中,儒学对人们思想意识的指引。

不只是在古代社会,这种人格追求在现代社会也一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0 阅读:2
宝宝聊过去

宝宝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