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赐履按:这一回,是衣赐履读通鉴《大赵天王》单元的第一回,讲一讲汉赵帝国的接班人问题。
接班人问题,太重要了。对汉人政权重要,对少数民族政权,一样重要;对大一统王朝重要,对割据政权,更重要!
这一回,我们讲汉赵帝国皇帝刘聪是如何确立接班人的,先回放一些背景。
公元310年,七月十八日,汉赵帝国皇帝刘渊去世,太子刘和即皇帝位。
当了皇帝之后,刘和看自己那几个弟弟,齐王刘裕、鲁王刘隆、北海王刘乂,还有楚王刘聪,个儿个儿都像反贼,就打算全部干掉。
刘和成功了一半,干掉了刘裕和刘隆,但没能搞掂刘聪和刘乂。
七月二十四日,刘聪率军进入皇宫,反杀皇帝哥哥刘和。
文武百官都很识趣,恭请刘聪登上皇位。刘聪表示,老弟刘乂是嫡子,应该由刘乂即位。
刘聪手握重兵,刘乂哪敢造次?他与文武百官一道,坚持请刘聪即皇帝位。刘聪于是“勉为其难”地做了皇帝,但向所有人承诺,百年之后,将把皇位传给老弟刘乂。
【这个刘聪,有点轻佻】
随后,刘聪下诏,以刘乂为皇太弟,兼大单于、大司徒。封儿子刘粲为河内王,刘易为河间王,刘翼为彭城王,刘悝为高平王。
公元312年,四月,刘聪封皇子刘敷为渤海王,刘骥为济南王,刘鸾为燕王,刘鸿为楚王,刘劢(读如卖)为齐王,刘权为秦王,刘操为魏王,刘持为赵王。
六七月间,刘聪任命河间王刘易为车骑将军,彭城王刘翼为卫将军,共同统领皇宫禁卫军;高平王刘悝为征南将军,镇守离石(山西省离石县);济南王刘骥为征西将军,镇守西平城(本年新建城池,位于平阳西北十公里处);魏王刘操为征东将军,镇守蒲子(山西省隰县。隰读如习)。
十月,刘聪封儿子刘恒为代王,刘逞为吴王,刘朗为颍川王,刘皋为零陵王,刘旭为丹阳王,刘京为蜀王,刘坦为九江王,刘晃为临川王。
衣赐履说:刘聪有着强大的生殖力,上面这些王爷,全是他的儿子,封王、授兵,我想,皇太弟刘乂得有点压力吧?呵呵。
另,汉文帝刘恒,登基前就是代王,刘聪给一个儿子起名刘恒,封为代王;曹操是魏王,刘聪就给另一个儿子起名刘操,封为魏王,刘聪很有点幽默感。
公元314年,四月,刘聪任命河间王刘易为太尉,设置“相国”官,只有做到上公、立有特殊功勋的,死后才能赠予“相国”称号。
又设置太师、丞相、大司马等七公,位为上公,配绿色绶带,戴远游冠。以皇子刘粲为丞相,兼大将军,录尚书事,进封为晋王;以江都王刘延年为录尚书六条事,汝阴王刘景为太师,王育为太傅,任顗(读如以)为太保,马景为大司徒,朱纪为大司空,中山王刘曜为大司马。
衣赐履说:这里有几个地方需要探讨:
第一,大家要注意,刘聪设置了“相国”的职务,专门用来追谥有特殊功勋的上公。
第二,所谓的上公,应该是指太师、太傅、太保、大司徒、大司空、大司马,再加上丞相,也就是七公。
第三,原三公为太尉、司徒、司空,刘聪在司徒、司空前面加了一个“大”,又以大司马替换了太尉。但同时又任命刘易为太尉,不知是史官记录有误,还是出于什么考虑。
第四,江都王刘延年录尚书六条事,不晓得是哪六条。
第五,刘粲应该是刘聪的嫡长子,很早就成为刘聪重点培养对象。以刘粲为丞相,还兼大将军,又录尚书事,并且,封为晋王,只看这几个头衔儿,我们就可以推知,皇位肯定是要传给刘粲的。至于“七公”,我只能理解为,除了丞相,其他六公,基本上都是摆设。
如果刘乂看不出来刘聪的用意,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又设置辅汉、都护、中军等十六个大将军,各配二千兵士,都以儿子们担任。又设立左、右司隶,各管辖二十余万户人家,每万户设一个内史,一共任命了四十三个内史。又设置单于左、右辅,各统领胡、羯、鲜卑、氐、羌、乌丸等六个少数民族十余万落(“落”大约可理解为“户”),每一万落设一个都尉。撤销吏部,设置左、右选曹尚书,共同负责选举事务。
衣赐履说:这十六个大将军,全是刘聪的儿子,各配二千兵士,作为刘聪的拱卫。
另,四十三个内史,即四十三万户人家;单于左、右辅共管辖二十余万落少数民族,也即是说,刘聪能够有效控制的人口,有六十多万户,以每户(落)五口计,共三百余万,实力已经相当强了。
十一月,刘聪任命晋王刘粲为相国、大单于,总领文武百官。
衣赐履说:我们刚说了,相国这个职务,本来是用来追谥有特殊功勋的上公的,现在,竟然直接任命给了刘粲,相国,管朝政,大单于,管少数民族,又总领文武百官,这个诏命下了之后,如果还有人觉得皇太弟刘乂能继承皇位,我就无话可说了。
公元315年,三月,汉赵帝国东宫(太弟宫)延明殿,下了一场血雨,皇太弟刘乂心中厌恶,就向太傅崔玮、太保许遐请教。
崔玮、许遐说:
皇上过去让殿下担任太弟,只是为了安抚大臣之心,他实际上早就想以相国刘粲为继承人了。相国这个职务,自汉魏以来,那就不是人臣之官(应该是指做到相国的人,大约都被认为是有志于皇位的,或者有篡逆之心的,比如董卓,比如司马昭)。皇上本来都发过诏书,说相国是赠官,现在又突然让刘粲来担任,其仪仗威严,都超过了殿下的东宫啊。国务军政,全是刘粲说了算,其他的亲王们,也都配置营兵作为羽翼,殿下您不可能继承皇位,已经至为明显了。而且,别说继承皇位了,没准儿还会有性命之忧诶,殿下您得早定对策啊!
现在,四卫精兵不下五千(胡三省注说,四卫指东宫左、右、前、后四卫率),其余掌管各营的王爷们都还是毛孩子,可以直接夺了他们的营兵。刘粲行为轻佻,只需一个刺客就可以把他解决掉。大将军(应指刘粲老弟勃海王刘敷)没有一天不外出的,发动突袭,即可秒夺他的军营。只要殿下有意,举手之间就可获得两万精兵,然后擂鼓进入云龙门,禁卫的士兵,哪个敢不倒转戈矛,听命于殿下呢下!大司马刘曜也不会有什么异动,不必担心他。
刘乂不同意。
衣赐履说:不得不说,刘乂读了那么多儒家经典,仁义礼智信,他还真当真了。当然,读书人信这些,是应该的;但你是权力旋涡中人,也这么想,就幼稚了。如果做不了狠人,至少可以装疯卖傻抛掉皇太弟这个烫山芋嘛。
另,关于血雨,不必较真儿,我们只需知道,可能发生了什么事儿,刘乂有些紧张,与他信任的两个老臣商议对策就行了。
又另,崔玮、许遐,应该不是太傅、太保,而是太弟太傅、太弟太保,否则解释不通。《十六国春秋》《晋书》和《资治通鉴》,都记为太傅崔玮、太保许遐,省了几个字儿,造成多少误解。
四月,东宫舍人荀裕告发崔玮、许遐劝刘乂谋反。汉帝刘聪下令收捕两人,安了个其他罪名给杀了。
衣赐履说:太弟宫(东宫)的干部举报太弟,说明什么?
【软禁啦】
刘聪派冠威将军卜抽,率军监守东宫,禁止刘乂参加朝会。刘乂忧愤恐惧,不知所措,上表请求将自己贬为老百姓,儿子们的爵位封地,也全都免去,同时,盛赞晋王刘粲,请求皇上把刘粲立为皇位继承人。但卜抽把刘乂的上表扣在手里,没有上报。
衣赐履说:这是要把刘乂往死里整的节奏。
中常侍王沈、宣怀,以及中宫仆射郭猗等人,都受到刘聪的宠信,专权横行。从公元315年冬天开始,刘聪就不上朝了,天天在后宫游乐宴饮,政务全部交给相国刘粲,只有赦免、诛杀、封官、拜爵,才让王沉等人入宫报告。而王沉这帮家伙,经常也不报告,就按自己的意思决定。因此,很多有功之臣得不到升迁录用,而那些个奸佞小人,有的几天之间,便做到二千石级别的官员。王沈等人的车马、服饰、私宅,比亲王们还要豪华、拉风,子弟或表亲中,被任命为郡守、县令的,有三十多人,这些家伙又贪又坏,无恶不作。
中护军靳准,率靳氏全族,对王沈等人大拍马屁,大吹法螺。
郭猗和靳准,都怨恨皇太弟刘乂。
公元316年,年初,郭猗对刘粲说:
殿下您是光文帝(刘渊)的长孙,是皇上的嫡子,四海之内,谁不归心?这大好的天下,怎么能传给太弟刘乂呢!而且,我听说,太弟跟大将军刘敷密谋,打算在上巳日(三月三日。上古时代,阴历三月上旬,含有地支“巳”的日子,称上巳日。曹魏时代,确定为每年的三月三日。每逢此日,官员百姓,都到河中沐浴,祭祀祈祷,洗去身上的恶鬼,称为“修禊”。禊读如细)宴会上发动叛乱,事情成功,则以皇上为太上皇,刘敷为皇太子,又许诺卫将军刘劢(读如麦)为大单于(刘敷、刘劢都是刘粲的弟弟),刘敷、刘劢都已经答应了。皇上对刘敷和刘劢都很信任,他俩都握有重兵,一旦举事,哪有不成功的道理!
刘敷、刘劢贪图一时小利,背叛父亲,与别人亲善,但别人又怎么会真的和他们亲善呢?叛乱一旦成功,皇上哪还会有命在?殿下您,以及您的那些兄弟们,就更不用说了。东宫、相国、单于,这些个职位,肯定都会封给武陵王兄弟(应为刘乂的儿子),别人想都别想。现在,大祸将至,事不宜迟,要早做谋划。我多次对皇上说起这件事,但皇上心太善,对兄弟太好了,而总是不能相信我这个刑余(郭猗是宦官)之人的忠言。殿下如果不相信我的话,不妨召见大将军从事中郎王皮、卫军司马刘惇,给他们以恩德,允许他们自首,再向他们询问,就能知道真相(王皮是刘敷的手下,刘惇是刘劢的手下)。
刘粲同意。
郭猗告辞出来,一道烟找到王皮和刘惇,说:
两位亲王(刘敷、刘劢)打算谋反,皇上和相国(刘粲)都知道了,你俩参与了吗?
二人大为惊骇,说,没有。
郭猗说:
唉,事情已经定了,我只是一想到二位马上就要被诛族,心里也不好过啊。
言罢,郭猗流下两行热泪。王皮和刘惇吓出一身白毛汗,连忙磕头,请郭猗指一条生路。
郭猗说,我倒是替你们想到一个保命的法子,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做得到。
两人说,我们全听您的。
郭猗说:
相国一定会向你们询问,你们只要说“有此事”就行。如果相国斥责你们为什么不事先启奏,你们就说,我们的确身负死罪,但是我们考虑皇上宽厚仁爱,殿下敦厚温和,我们说了,皇上和殿下恐怕不信,我们就会因诬陷挑拨而被处死,所以不敢说。
王皮、刘惇答应。
刘粲召见王皮、刘惇,两人虽然一先一后到达,但所说的话,完全相同,刘粲于是认为,刘乂打算谋反,板上钉钉。
衣赐履说:郭猗真是搞阴谋的高手。
当初,靳准有个堂妹,做了刘乂的妾。据说这位堂妹颇为淫荡,跟家里的仆从搞破鞋,刘乂大怒,就把她给杀了,然后时不时就拿这个事儿来嘲笑靳准。靳准又羞又怒。
靳准很早以前就对刘粲说过:
东宫是皇上的接班人,那个位子应该是殿下您的,以东宫而领相国,才能让天下人心有所系。
此番,靳准对刘粲说:
我听说,大将军、卫将军等人,打算和太弟刘乂一起作乱,时间约定在三月,如果刘乂得了天下,我恐怕殿下就没有立锥之地了。
刘粲说,为之奈何?
靳准说:
皇上乍闻太弟作乱,恐怕不会相信。按照我的愚见,应该解除东宫的禁锢,不要阻拦太弟的宾客,让那些轻薄之徒与太弟交游。太弟这个人,对士人一向很好,不会拒绝他们。轻薄之徒,必然会迎合太弟,为太弟出谋划策,但这些人往往有始无终,难以持久做到坚贞不屈。时机成熟,下官为殿下表奏太弟的罪行,殿下拘捕那些与太弟交通之人,严加拷问,只要有了供词,皇上就没有不相信的道理。倘不如此,现在朝野之中,心向太弟的人很多,皇上一旦驾崩,我恐怕殿下就危险了。
【这哥们儿,是真狠】
衣赐履说:靳准够狠,通晓人性。
刘粲于是命令负责监守东宫的卜抽率军离开。
少府陈休、左卫将军卜崇,为人清高正直,平素就憎恶王沈等人,王沈等人也深深忌恨他们。侍中卜幹对陈休、卜崇说:
王沈等人的势力,可以翻天覆地啊,你们自己想想,你们是比窦武比皇帝的关系还要亲密,还是比陈蕃更为贤能?
衣赐履说:窦武是东汉灵帝时期的外戚大将军,陈蕃是太傅,两人联手准备铲除掌权的太监,但被太监反杀。卜崇的意思是,窦武和陈蕃强强联手,都不是太监的对手,您老两位,好好掂量掂量。
陈休、卜崇说:
我们已经年过五十,身居高位,只缺一死罢了!为忠义而死,死得其所。怎么能低眉顺眼做阉人的奴才呢!卜公,你就不要再说了。
二月,刘聪终于从后宫出来了,驾临上秋阁,命令拘捕陈休、卜崇和特进綦毋达(綦毋,复姓)、太中大夫公师彧、尚书王琰、田歆、大司农朱诞,一并诛杀,这些人都是宦官们所忌恨的。
衣赐履说:从史书记录来看,似乎这些干部都是被太监们陷害而获罪的。刘聪不是善男信女,诛杀大臣,并不鲜见,但这样大规模的滥杀大臣,又没有给出具体理由,实属罕见。我个人感觉,有可能是刘聪在为刘粲继位清理场子,太监们背了锅。
刘聪问刘粲,认为王沈等人怎么样,刘粲怒赞王沈等人既忠诚、又清廉。刘聪非常高兴,封王沈等人为列侯。
衣赐履说:刘聪也开始封太监为侯了。
八月,刘聪在光极殿开Party,宴请文武百官,把皇太弟刘乂也叫来了。刘乂容貌憔悴,头发胡须都已花白,哭着向老哥刘聪承认自己的过失,请求原谅。刘聪也很感动,真情流露,落下泪来。于是,两人开怀痛饮,倾诉衷肠。据说,刘聪对待刘乂,就像以前一样。
衣赐履说:柏杨先生评论说,刘乂不抓住这次难得见面的机会,要求让出皇太弟的位置,是他太傻?或是他仍贪恋?或是他打算使汉赵帝国在他当权时复兴?一念迟钝,时机已逝。
对柏杨先生的看法,我比较认同。
对这一段儿,我有两个问题没想明白:
一是关于太弟刘乂打算在上巳节作乱的事儿,没有下文了。
二是大将军刘敷和卫将军刘劢打算协助刘乂作乱,刘粲是怎么处理的,史书也没交待。
公元317年,三月,刘粲准备对刘乂下手了,他让手下干部王平对刘乂说:
刚收到诏书,京师将会发生变乱,请太弟迅速作好战斗准备。
刘乂信以为真,就下令东宫臣属,全都穿上铠甲,外面罩上平常的衣服,随时待命。
刘粲派人飞驰通知靳准、王沈,靳准立即禀报刘聪说:
皇太弟刘乂图谋作乱,他的手下,全都在外衣下面,暗穿铠甲!
刘聪大惊,说,怎么会这样!
王沈等人都说,臣等早就听说太弟刘乂有犯上作乱之心,没有向陛下报告,只是担心您不信啊。
刘聪于是命令刘粲率军包围东宫,刘粲让靳准、王沈拘捕了氐族、羌族酋长十余人,大刑伺候,把他们的脑袋都卡在高架之上,然后用烧红的铁箝去灼烧他们的眼睛。酋长们吓得哭爹叫娘,立即表示,没错没错,刘乂逼着我们跟他一道谋反!
王沈等向刘聪汇报了审讯情况,刘聪说:
现在才知道你们是忠于朕的,你们要保持这种知无不言的优良作风,不要念计过去我没有信用你们上言的事。
于是,刘聪下令,诛杀平素与刘乂亲近的大臣,以及东宫官属数十人。被诛杀之人,都是靳准、王沈一向憎恨的人。
四月,太弟刘乂被废黜为北部王。不久,刘粲让靳准将其谋害,坑杀刘乂兵众一万五千余人。
刘聪听说了刘乂的死讯,非常悲痛,哭着说:
我们兄弟七人,就剩下你我二人了,却不能相容,怎么才能让天下人知晓我的心呢!
氐人、羌人有十余万落反叛,汉赵朝廷任命靳准为代理车骑大将军,平定叛乱。
七月,刘聪立刘粲为皇太子,兼任相国、大单于,总摄朝政如前。
【估计刘粲不应该是这个形象】
衣赐履说:刘聪哭刘乂,与刘聪杀刘乂,并不矛盾。哭刘乂的,是老哥刘聪;杀刘乂的,是汉赵皇帝。皇位是传给刘乂那枝儿,还是自己这枝儿,对刘聪而言,是最大的政治,老弟刘乂死,儿子刘粲继位就没有了障碍,痛哭之余,刘聪势必长长吁出一口气来。
政治,是不讲亲情的。
【图片来自网络】
且喜且怜之
生在帝王将相家,早晚身首要分家,一切富贵都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