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哕下利病第十七之23

潘凤评健康 2023-09-28 05:05:00

23.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

《金鉴》云:哕逆属气上逆为病也。上逆之气得出上窍,皆能作声。故肺气虚上逆,则作咳。气从喉出,而有咳逆之声。若为邪所阻,则为喘满,故无声也。胃气虚上逆,则作哕。气从咽出,而有哕逆之声。若与物凝结,则为痞痛,故无声也,是知气病也明矣。

渊雷案:

哕逆有因实阻而起者,视其前后,利之则愈,是也。

本方证则纯乎神经性,故以橘皮为主药,《金鉴》所谓气病者也。《金鉴》以咳与哕为肺胃之气上逆,固是,以为气虚上逆则非。咳与哕固有不虚者,其上逆则一也。

橘皮竹茹汤方:

橘皮一斤。竹茹二升。大枣三十枚。生姜半斤。甘草五两。人参一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尾台氏云:此方药量与水率不相当,且他药分两多,人参仅一两。长沙方中绝无如此者,疑有错误。按:《朱肱活人书》有半夏。

《外台秘要》云:深师疗伤寒呕哕,胸满、虚烦不安,大橘皮汤(于本方去竹茹、大枣)。

《千金翼》云:竹茹汤,主哕方。竹茹一升,橘皮、半夏洗,各三两,生姜四两切,紫苏一两,甘草一两炙。上六味,㕮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出霍乱门)。

《活人书》云:大橘皮汤,动气在下,不可发汗。发汗则无汗,心中大烦,骨节疼痛,目运恶寒。食则反吐,谷不得入。先服大橘皮汤(即本方),吐止后,服小建中汤。

《三因方》云:橘皮竹茹汤(即本方),治咳逆呕哕,胃中虚冷,每一哕八九声相连,收气不回至于惊人者。

又云:橘皮竹茹汤(于本方去大枣加茯苓、枇杷叶、麦门冬、半夏),治胃热多渴,呕哕不食(元坚引,今检《三因》未见)。

《卫生家宝》云:人参竹茹汤(于本方去大枣加半夏),治一切呃逆,及治伤寒、中暑等吐。

《活人事证方后集》云:橘皮汤(即本方)治中暑痰逆恶寒。

《伤寒蕴要》云:橘皮竹茹汤(于本方去参、姜、枣加半夏、茯苓、黄连、葛根),治胃中壅热而哕呕者。

《伤寒大白》云:人参橘皮竹茹汤(于本方去大枣加厚朴、半夏、藿香),治胃虚呃逆。

《方极》云:橘皮竹茹汤,治胸中痹,哕逆者。

《方机》云:治胸中痹而呃逆者。

《类聚方广义》云:小儿哯乳及百日咳,此方加半夏,极效。随腹诊,兼用紫圆、南吕丸。

《方函口诀》云:此方主橘皮之下气,兼竹茹之润降,故气逆发哕者主之。又用大量甘草,妙法也,用少则不效。伤寒痢病,脱阳而哕者,不效。至于杂病之哕,虽经月余者,必效。若浊饮上逆而哕者,在阳则半夏泻心汤,在阴则吴茱萸汤所主也。若胃气衰脱,奔腾而哕者,不在此数,乃死证也。

魏氏云:哕逆者胃气虚寒,固矣。亦有少挟虚热作哕者,主之橘皮竹茹汤。橘皮、竹茹行气清胃,而毫不犯攻伐寒凉之忌,佐以补中益气温胃之品,而胃气足,胃阳生,浮热不必留意也。

《古方便览》云:一贾人七十余岁,患呃逆三十日,口不通勺饮,诸医治之不愈。东洞先生往诊之,咽喉肉脱,吃吃之声已出尽,惟腹中有响,乃作橘皮竹茹汤,一帖重十二钱,与之,二剂而奏效。

余论:

元坚云:呕吐之证,其因不一。今细检经方,吴茱萸汤之呕与干呕,因阴逆。四逆汤之呕,因阳败。大黄甘草汤之吐,因食壅。

除此之外,凡十一方,虽有兼凉兼温之殊,大要皆不出于驱饮逐水,则知其系于水饮所致者为多。盖胃喜燥而恶湿,故水饮停潴,其气易逆也。蛔之为物,最能使呕,叙在次篇。哕,啻举气逆证。然黄疸篇有小半夏汤之法,则亦有自停饮者,可以推知,而其更有数因,前人辨之尽矣。

1 阅读:21
评论列表

潘凤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