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期,大将军一职位高权重,位在三公之上,《汉官仪》载:“汉兴,置大将军,位丞相上。”《文献通考》卷五十九云:“大将军内秉国政,外则仗钺专征,其权远出丞相之右。”但是大将军却不常置,整个西汉历史上也只有6位大将军,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这6个人,看看谁是您心中的Top1。
1、淮阴侯韩信韩信是秦汉之际杰出的军事家,早年家贫,曾受“胯下之辱”,后投身反秦起义,初随项羽未受重用,转投刘邦得萧何力荐,拜为大将,开启传奇生涯。
公元前206年,韩信献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助刘邦突破汉中,击溃章邯等三秦王,夺取关中,奠定东进根基。前205至前203年,韩信以“背水一战”灭赵,水淹龙且破齐楚联军,先后平定北方诸侯,开辟第二战场,使项羽陷入战略包围。前202年,韩信率三十万大军合围垓下,设“十面埋伏”击溃楚军,逼项羽乌江自刎,助刘邦一统天下。刘邦赞其“战必胜,攻必取”,封楚王,后改淮阴侯。

韩信影视形象
韩信军事天才冠绝当世,但政治敏锐不足。楚汉相争时,曾挟齐地要挟刘邦封王,埋下猜忌之因。汉朝初立,刘邦以“谋反”罪名贬其为淮阴侯。前196年,吕后与萧何合谋,诱韩信入长乐宫,以“勾结陈豨叛乱”为由将其诛杀,夷三族。
2、魏其侯窦婴窦婴是西汉观津(今河北武邑)人,窦太后侄,历经汉景帝、武帝两朝,以军功与政治斡旋能力闻名。其一生跌宕,集中体现了外戚集团与皇权的复杂博弈。
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吴楚七国叛乱,窦婴被景帝任命为大将军,赐金印紫绶,总领平叛军事。他举荐栾布、郦寄等将领,并驻守荥阳督运粮草,为周亚夫主力提供战略支持。七国之乱平定后,封魏其侯,食邑万户,权势仅次于丞相周亚夫。

窦婴影视形象
除了平定七国之乱以外,窦婴在大汉的朝堂上也是一个硬汉。景帝时期窦婴因反对废黜太子刘荣(栗太子),触怒窦太后,一度被削职禁足。武帝即位后,窦婴任丞相,推行“独尊儒术”,与推崇黄老之学的窦太后矛盾激化。建元二年(前139年),因支持赵绾、王臧改革遭窦太后打压,罢相归隐。
失势后,窦婴与武帝舅父田蚡交恶。田蚡任丞相后,借“灌夫骂座”事件构陷窦婴,指控其伪造景帝遗诏(“矫诏”),终成致命罪名。元光四年(前131年),窦婴以“矫诏”罪被处斩,家族遭株连。
3、长平侯卫青卫青是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西汉抗击匈奴的核心将领。其姐卫子夫为汉武帝皇后,但卫青凭军功超越外戚身份,成为武帝时期军事改革的关键人物。
元朔二年(前127年),卫青率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设朔方郡,解除匈奴对长安的直接威胁。元朔五年(前124年),卫青率军奇袭匈奴右贤王庭,俘获匈奴贵族十余人、部众万余人,汉武帝擢升其为大将军,统领诸将,成为汉军最高统帅。

卫青
元朔五年至元狩四年(前124—前119年),卫青七次出征,与霍去病协同作战,在漠南、河西、漠北三线歼灭匈奴主力,尤其漠北之战击溃单于本部,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漠北大战得胜班师回朝后,卫青被汉武帝封为大司马大将军,与外甥霍去病同掌大汉军权。
卫青虽位极人臣,但谨慎谦退,主动分权于霍去病等将领,避免功高震主。元封五年(前106年)病逝后,谥号“烈侯”,陪葬茂陵。卫青以奴隶出身逆袭为军事统帅,终结匈奴对中原的百年威胁,重塑汉帝国边疆格局。其“骑兵突袭+后勤革新”战术体系,成为古代中原王朝对抗游牧政权的典范。司马迁评其“直曲塞,广河南,破祁连,通西国,靡北胡”,奠定其“帝国双璧”(与霍去病并称)的历史地位。
4、博陆侯霍光霍光是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霍去病异母弟,西汉中期的权臣。历经武帝、昭帝、宣帝三朝,以谨慎持重与铁腕执政著称,主导汉朝权力交接近二十年。
后元二年(前87年),汉武帝临终前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与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共同辅佐八岁的汉昭帝。
公元前80年,霍光挫败上官桀、桑弘羊与燕王刘旦的政变,独掌朝政。推行“轻徭薄赋”,延续武帝晚年休养生息政策,扭转经济颓势。
公元前74年,汉昭帝英年早逝,没有留下子嗣,所以霍光就拥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但是刘贺荒淫无道,仅27天后即被废黜,于是霍光便改立武帝曾孙刘询为帝,即汉宣帝,完成汉室平稳过渡。

霍光
霍光执政期间,大将军府权超皇权,其女为宣帝皇后,子弟党羽遍布朝野。地节二年(前68年)病逝后,宣帝以帝王礼葬其于茂陵,谥“宣成侯”。然其家族长期专权引发宣帝忌惮。地节四年(前66年),霍氏密谋废帝事泄,霍禹(霍光子)被腰斩,霍皇后遭废,全族诛灭,牵连数千人。
霍光以“周公辅成王”自居,虽无篡逆之举,但其废立皇帝、压制君权的手段,凸显外戚权臣与皇权的根本矛盾。班固评其“匡国家,安社稷,守冲垂统”,承认其稳定汉室的贡献,亦指其“蔽主专权”埋下祸根。但是宣帝在麒麟阁十一功臣中仍然将霍光列为第一位。
5、阳平侯王凤王凤是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人,西汉成帝时期权臣,汉元帝皇后王政君长兄,王氏外戚集团的核心人物。其执政标志着西汉外戚专权的恶性膨胀,为家族后代王莽篡汉埋下伏笔。
竟宁元年(前33年),成帝即位后,王政君尊为皇太后,王凤随即被擢升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总揽军政大权。其权势之盛,史称“王氏子弟皆卿大夫侍中,分据势官满朝廷”,开创西汉外戚执政巅峰。

王凤
王凤在位期间,先后排挤丞相王商(同名非王商本族)、京兆尹王章、名臣冯野王等,迫使成帝舅父许嘉、名儒刘向等退出中枢,独掌官员任免权。成帝欲封宗室刘歆为中常侍,王凤以“白虹贯日”天象谏阻,成帝被迫收回成命,叹曰:“朕不能专主!”
阳朔三年(前22年),王凤病卒于大司马任上,成帝亲临吊唁,赐谥“敬侯”。其弟王音、侄王根等相继接掌大权,王氏五侯竞相奢靡,终致“王莽代汉”。王凤以“稳固成帝君位”之名行专权之实,其任内架空皇权、垄断选举,使西汉中枢权力彻底腐化。班固评其“依东宫之尊,假甥舅之亲”,以权术凌驾法度。
6、成都侯王商王商,西汉权臣王凤的弟弟,王莽的叔叔,被封为成都侯。王商凭借外戚的身份骄奢放肆,有一次生病时,王商想要避暑,就直接找汉成帝借明光宫供自己使用,试问普通的臣子哪个敢朝皇帝要东西。
永始二年(前15年)正月,堂兄王音去世,王商被特进为大司马卫将军,秉持朝政。他曾请求成帝将自己的户邑分封给侄儿王莽,同时,很多名士也联名上书,盛赞王莽的人品和才德。汉成帝顺水推舟,封王莽为新都侯。

王商
元延元年(前12年),王商以年老为由,请求辞职,汉成帝怜悯他便擢升他为大司马大将军,增封2000户,赐钱百万。半个月后王商去世,其七弟王根继为大司马。
小结:
淮阴侯韩信以"兵仙"之姿助刘邦定鼎天下,明修栈道、十面埋伏等经典战术冠绝古今,终因政治失察遭诛杀。魏其侯窦婴平定七国之乱功勋卓著,却在儒道之争与外戚倾轧中身首异处。长平侯卫青七征匈奴收复河套,开创骑兵突袭战术,以谦逊姿态得善终,成就"帝国双璧"美誉。博陆侯霍光历辅三帝,行废立之事权倾朝野,虽稳定汉室却埋灭族之祸。阳平侯王凤与成都侯王商兄弟,作为外戚专权代表,架空皇权垄断朝政,其家族奢靡腐败直接催生王莽代汉。六位大将军皆以非凡才能登上权力巅峰,又在皇权博弈中命运浮沉,共同勾勒出西汉百年军政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