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冷漠的孩子,是原生家庭种下“因”,孩子后期结下的“果”

兰妈谈育儿 2023-10-15 20:44:51

文/兰妈谈育儿

一位妈妈抱怨说:

不知道为什么,上初一的儿子现在变得越来越冷漠了,他以前不是这样的

前几天家里来客人了,我叫儿子跟客人打声招呼

结果人家根本不理会,背着书包就往卧室里走,连头都不回一下

我就是随口抱怨一声“这孩子越来越没礼貌了”,儿子就“砰”地一声关上房门

回到房间写了一张纸条“请勿大声喧哗”,然后将纸条贴在房门口警示

这一幕尴尬极了,不知道的还以为孩子这是下“逐客令”了呢

好在当时的客人都是关系不错朋友,对于儿子不礼貌的行为也没有多想

随后,妈妈唉声叹气地说出了内心积怨已久的想法:

“我这儿子可从来没亏待过他,虽然从小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可他要什么都满足了,从来没说过一个不字”

“现在工作稳定接回身边后,你看,跟我一点也不亲,都不知道如何跟他相处了”

听到这里,我大概就明白了:父母和孩子就是一场因果关系

原生家庭前期种下怎样的“因”,孩子后期就会结下怎样的“果”

从孩子的生长周期来看,每个阶段都需要得到不同的抚养方式

6岁之前最需要培养,6~12岁最需要理解,12岁以上就需要“放手”让孩子自由

如果孩子的成长阶段没有得到正确抚养,不符合身心发育的成长自然是不健康,也是破坏秩序的

01

成长是没有重来的机会

“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11岁男孩安安的成长,是我所见过最让人痛心的经历

小时候爸爸整天忙着工作,几乎很少可以回家

妈妈为了可以去麻将馆打牌,就把安安和3岁妹妹锁在家里

一个午睡醒了,妹妹见房门锁着,非要开窗户出去找妈妈

结果,一个没注意,妹妹从高空坠落,发生了意外

这件事,一直是安安内心无法释怀的痛苦,他自责着、也内疚着

而自从妹妹发生意外之后,妈妈就整天跟爸爸吵架

爸爸责怪妈妈不负责任、整天泡麻将馆,没有把女儿照顾好

妈妈又责怪爸爸不顾家,一年到头对家里不闻不问

到了最后,无法走出丧女之痛的妈妈,直接一走了之把安安抛弃了

对于妈妈,安安一直有心存幻想过

可当长大后再次遇到妈妈,他的内心根本无法平静

特别是被抛弃的那些年,满脑子都是妈妈讨厌他的嘴脸

那种无法走出的压抑和痛苦,是根本无法跟妈妈坐下来和好如初的

因为抛弃而无法愈合的伤疤,此类事件在生活中也比比皆是

我的堂姐,2岁的时候被她的父母送给了大伯大妈

当时,大伯和大妈还没有自己的孩子,对堂姐的到来也是视如己出

后来,即便是他们有了自己的儿子后,堂姐在家里的地位也完全没受影响

都说“血缘关系是永远无法割离的亲情”,可比起陪伴的朝夕相处,孩子更贪恋的是后者的真实感觉

堂姐嫁人之前,大伯大妈就提议堂姐“认回亲生父母”

一来是余生可以多一对父母疼爱,二来也是为了在出嫁之前不留遗憾

可堂姐得知后果断拒绝了

她认为“亲娘不如养娘亲”

特别是“把一个没有参与童年记忆里的人喊妈,这是一件特别不自在的事情”

可见,孩子的成长是没有重来的机会

不管是有什么苦衷抛弃孩子,还是家庭条件所限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这些都是你缺失孩子童年记忆里的一种遗憾

等到将来和孩子沟通时,你就会发现孩子是排斥我们的

一句“我需要你的时候不在身边,现在又凭什么来管我”,就是所有孩子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所以,好好爱孩子的第一步,就是尽量把他们养在身边,特别是孩子6岁之前的安全感,就是来自父母的陪伴和悉心照顾

这也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02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肯定TA是维系关系的纽带

经历了6岁之前的陪伴安全感之后,又将是新的阶段成长

不知道有多少妈妈的朋友圈是“6岁之前疯狂晒娃,上小学之后就人间蒸发了”

而关于小学之后就不再晒娃这件事,我想自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了

回想女儿上幼儿园那几年,似乎遇到什么事情都是惊喜而新鲜的

•女儿早上自己起床穿衣服,很棒,拍个照片发朋友圈记录一下

•老师发在家长群里的照片有自家孩子,也是赶紧保存再发到朋友圈

•放学的时候如果大老远看到女儿招手打招呼,那也要咔嚓咔嚓记录一下

……

然而,小学呢,每天只有忙不完的事情

•每天不是在催孩子赶紧穿衣服,就是在帮孩子收拾书包的赶时间

•放学的路上就算没有紧赶着去补习班上课,也是要赶紧回家辅导功课

•到了晚上,孩子学习任务完成得早,还能有点时间聊聊天

•如果遇上磨蹭的孩子那简直是考验你耐心的时候,说不准哪个时间段就暴露你母老虎的一面

•当孩子再大一些,大概到了三、四年级左右,你又发现我们的孩子开始不合群了,过生日时你想给他拍个照片留个纪念,人家会说“哎呀,拍什么拍,烦死了”

•如果你不小心抓拍一张照片偷偷发个朋友圈,被孩子知道后,他们还会闹情绪跟你记仇,甚至好长时间你一掏手机对准孩子,人家就下意识躲到一边去

总体来说,一二年级忙着学习,是没时间晒,到了三四年级以后,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主见,他们不喜欢被随便发朋友圈,也不希望父母未经允许地随意包办

有这样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一段童年经历

小时候上小学四年级时,因为多看几次漫画小说,被妈妈罚站了整整一天

可孩子的世界就是你越禁止、就会越想念

有次私藏漫画书被妈妈发现后,她当着同学面丝毫不留情面地拳打脚踢

那一次被打,也彻底有了芥蒂,以后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小心翼翼地防着妈妈

这样的亲子关系肯定是会越来越生分的

毕竟,小时候就防着的关系长大后又怎会轻易释怀呢

《养育孩子》中指出:孩子少年期的不合群,是属于自我感觉的召唤,他们需要体验过后才能让自己的认知更加全面

如果这个阶段父母给出的是批评打击,那孩子就会体验到强烈的失败、自卑感

这份感觉也会打击着孩子的生命活力

所以,儿童阶段的孩子需要父母把他们当成一个独立个体看待,当你肯定、支持TA时,很多话题也自然就被打开了

03

学会对孩子退出和示弱

是重塑亲子关系的良药妙方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段后,他们需要的是自由、还有可发挥的成长空间

就像孩子慢慢有了自我观念后,陪伴孩子就像是一头老虎,你需要小心翼翼地应付着

如若不然,孩子很有可能下一秒就跟你闹离家出走,或者做出更极端的行为

可能也有人说,叛逆的孩子就是没挨打,你把他狠狠揍一顿,看他还敢不敢

棍子底下出孝子,有时候打出的不是“孝”、而是“怨”

我就是在棍子底下成长的孩子

从小到大虽然不敢跟父母顶嘴,但长大后却连家都不愿意回了

记忆当中的童年,每当我一句话说错、一句话没做好,换来的就是老爸的一巴掌

有时候当着众人的面还不停地对我揭短,几乎是什么话难听就说什么话

上初一那年,我想买一个好看的日记本被拒绝

随后又看到桌子上有20元钱,在欲望的影响下我占据挪用了

这件事被爸爸知道后他批评了很久,甚至逢人就说“那孩子一点出息都没有,也没怎么亏待她,还偷钱买东西”

这句话,每逢人提及一次,我的自尊就被沉重地打击一次

甚至有那么一个阶段,我连门都不愿出了

仿佛别人眼里都是满满的鄙视,耳朵也似乎总出现幻觉,总感觉别人在背后用“小偷”这个称号议论我

在后来,参加工作、哪怕是结婚后带着小孩回娘家,老爸依然喜欢翻旧账、不停挑刺

直到有一天

女儿对我说“不喜欢在外公家睡,外公看起来太凶,不喜欢我们”时,我才逐渐意识到:一个人态度给另一个人带来的感觉是如此之深

父母之心,从来都是为了孩子而不断牺牲,这是本能

有人怕孩子走弯路喜欢包办,也有人望子成龙地批评、严厉相待

其实,当孩子到了一定年龄阶段之后,随着他们的认知能力不断加深,孩子的反抗、拒绝意识也逐渐加强

这个时候父母学会退出、和示弱,可能会有意想不到惊喜哦

如果你发现孩子做什么事情都躲着家长,如果你觉得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变得陌生疏远了

那就适当地示示弱吧

告诉孩子“这个家就属你前途无量,每天都在努力学习,我们要想跟紧时代,以后可要拜你为师,多教教我们这些乡巴佬哦”

没有人不喜欢被夸奖,孩子也是一样

当你试着去夸奖孩子,把孩子当成学习和榜样上的需求时,孩子的存在感就来了,他们身上的自信和向上动力也会随之发酵

所以,学会对孩子示弱是一种教育良方,还可以重塑你和孩子之间那逐渐疏远的陌生关系

04

成长就是一场离别关系

你不“放手”孩子永远长不大

父母和孩子之间本身就是一场离别关系

从孩子脱离母体那一刻开始,孩子就不再是跟妈妈同为一体,是整个家庭的希望

到了会说话、会走路阶段,孩子就是更多小朋友们的玩伴,他们之间才有无话不谈的小秘密

如果上学之后,你又发现随着升学年级的阶梯式发展,孩子跟我们之间相处的时间会越来越少

特别是初、高中之后,刚开始是一个星期回家一次,到了后边甚至一个月才回家一次

而大学呢,孩子就是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成年人,他们会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工作事业、甚至家庭责任

在经历这么多的成长和改变之后,孩子自然是不能像小时候那样整天围着父母转

听一个朋友说,昨天她的邻居和自家儿子打起来了

原因是父母听说儿子最近上课总是传纸条,因为这件事说几句后,孩子就不耐烦了

听说孩子当时和妈妈顶嘴之后,还行为恶劣地在家里摔盆子摔碗

这一幕被爸爸看在眼里气得不行,当时就反手给了孩子一巴掌

没想到,这一次孩子却还手了,直接把爸爸推倒在地

意外之举,爸爸怒了,妈妈也当场气得抹眼泪:

“我们这是造了什么孽呀,养了这样一个白眼狼,现在就是逆子一个,那长大后还得了呀”

事实上,管教孩子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有部纪录片里的妈妈,她和自己儿子的关系特别糟糕

在节目中,妈妈甚至卑微地说“儿子呀,我已经很久没听到你喊我妈妈了……”

深度了解后才知道,原来妈妈是一个完美主义的母亲

为了儿子成为学霸,她是闹钟、也是管家,每天听到最多的话就是:

“作业写没”

“什么时候能完成作业”

久而久之,在句句不离学习、字字不离作业的情况下,男孩就变得越来越不爱说话了

其实,当我们意识到孩子的那张脸逐渐变得成熟之后,内心就会有一种感慨:孩子终究是要离开我们的

的确如此

孩子和父母之间一直就是一场离别关系,如果你不试着“放手”孩子永远长不大,也没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所以,爱孩子,就要在他们需要陪伴的时候陪在身边悉心照顾,不合群的时候给与支持肯定,叛逆顶嘴的时候适当示弱,直至孩子长大后再慢慢“放手”

而这种按照阶段性需求的成长,大概才是丰富童年、走出不凡人生的意义所在吧

那么,关于冷漠孩子是原生家庭种下的“因果”关系,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6 阅读:1961

兰妈谈育儿

简介:专注于育儿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