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没成本,就应该要放弃吗?

科技不单仁行 2024-01-08 08:35:02

本文首发于“单仁行”公号,订阅“单仁行”公号

从企业家的角度探究商业本质

01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

眼看着经济下行,投入了很多资源的项目不好做了,赶紧要放弃。

有些事业干了几年,没有太大上升空间了,我们要赶紧换行业了。

教科书把“过去投入的那个成本”称为“沉没成本”,就是指已经发生,难以通过任何方式收回的成本。

我们也听很多名人说过,我们要学会放弃,要及时改正。

沉没成本的概念虽然听上去简洁易懂,但我发现,在太多人的渲染下,这个概念慢慢变味了。

他们把沉没成本的理念,完全片面理解成为“及时止损”:

我不否定“及时止损”的必要性,但无论是“沉没成本”还是“及时止损”,都不是我们找一个理由随意放弃。

沉没成本是按照当前的状态,我很难收回的成本部分。

但我们的决定当中,不能因为过去“难以收回”,就要影响我们今天以及未来的决策。

之所以我们会把沉没成本,理解为“及时止损”,原因是因为人性有些弱点:

比如我们都痴迷于曾经付出的“成本”,我们都某件事情投入越多,越痴迷,越难舍弃,越难回头。

但我们片面地把沉没成本曲解为“果断放弃”,事实上这也走向了事物的另一个极端。

沉没成本只是一个描述成本属性的词,它既没有否定坚持的正确性,也没有附加让人停止的劝导。

任何事情的坚持和放弃,都有可能正确或者错误,马上停止,他未必是及时止损,他也可能是功亏一篑。

就像很多在教科书里的例子,他们坚持了那么一下,后来看到了结果。

但一旦结果不好,这个人就叫执迷不悟。

但结果好了呢?就变成特别睿智,不负韶华了。

就像曾经20年没有盈利过的亚马逊,20年你都不赚钱,按道理早就应该放弃了,但最后因为坚持,成就了一个世界最大的电商平台。

所以,在真实的商业决策里,我们到底是坚持,还是放弃呢?

我觉得有必要跟大家聊一聊“边际收益、机会成本和重置成本”这几个概念。

因为我是学财务专业毕业的,我比较喜欢用“财务的概念”,跟大家讲解很多经济方面的话题,我们把这几个概念放进到自己决策的模型中,会有更好的效果。

02

我们很多企业经营者应该都知道:

企业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

太小了,很难发挥规模的优势,成本会很高,太大了又会造成资源浪费,甚至产生很多的摩擦,反而导致成本上升,那就是大企业病。

所以,企业的利润率,就像下面这幅图的走势一样:

也就是随着我们的投资在某个阶段,利润率会越来越高,但到了某个临界点,随着投资的增加,利润率会越来越低,最终利润率为0。

横轴是你的投入,随着投入的增加,利润率会逐渐提升,达到一个最大值后开始下降。

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一个方向上持续投入,即使过了最高点,只要有利润产出,我们要持续增加某些杠杆的关键要素,使得利润最大化。

我们可以用数学当中函数的方法来推导它的存在,也就是:

利润=收入-成本。

利润最大的点,斜率为0。

斜率又是函数的倒数,所以利润=收入-成本,但当边际利润率=0的时候,利润是最大的。

所以,利润最大点,就是在边际利润=0,也就是边际收入(投入)和边际成本是一致的时候。

听起来可能有点复杂,它的原理是按照微分极值,如果利润函数的一阶导数等于零,也就是边际利润等于零,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那么,总体利润会达到最大值。

所以,我们在做决策的时候,就是要追求让我们的边际收入等于我们的边际成本。

我在辅导很多学员的时候遇到这样的问题,他们在网络上一个月投资5万,会获得100万的利润产出,利润率很高。

这个时候其实对企业来说,我们需要增加投入的规模,也就是从5万可能到10万,我们再去看这个10万产出的结果,有没有利润?

只要继续产生利润,那么我们就应当继续增加投入,一直到边际收入和边际成本=0的时候,就是利润最大化的时候。

所以,很多企业到了某个阶段走不下去的原因,在我们需要去做关键投入的时候,比如我的固定资产、人工、房租,这些都是固定(成本)产生的时候,你只要增加一些广告推广,或者某些关键人员,就可能产生更大的收益,产生更高的利润。

但是,投入到一定阶段,有可能利润率会下降,最终边际利润=0的时候,总体利润最大化。

03

边际利润的这套理论,想用好也没那么简单。

因为它的推导,存在于一个孤立的假设之中。

现实是什么呢?

我们回到所讲的生意中来。

我要放弃掉这个事业,不是简单的放弃了而已。

我还得去找别的项目,我重新要付出时间、精力。

所以,边际利润的理论,想要用好,我们还得再考虑几个因素。

第一个叫做机会成本:

假如你有100块,你投资卖鱼,就等于失去了卖猪的机会。

假设你去创业,你就失去了打工,拿到稳定工资的机会。

我们每做出一个选择,无形当中,都要放弃其他选择能带来的收益,被放弃部分的成本,就叫做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从另一个维度来说,是“坚持”的成本。

你选择坚持下去,就要放弃“选择放弃另一件事”能带来的收益。

所以,在边际利润=边际收入-边际成本的函数里,我们再加一个“机会成本”:

但在重大决策当中,这么去考虑还不够。

04

我们放弃之后,需要重新找项目,重新定目标,从0到1去起盘,这中间要付出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就叫做“重置成本”。

这个重置成本是多少呢?

它约等于沉没成本。

因为它是你“放弃”的成本,负负得正,就是“坚持”的收益。

所以,边际利润的最终形态,其实应该是这样的:

边际利润=边际收入+重置成本-边际成本-机会成本。

利润最大点,就是在边际利润=0的时候。

有了这个公式,我们就可以正确理解沉没成本的含义,也能更全面的去做我们人生的规划了。

做决定,要用未来的眼光看问题,也就是考虑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

但我们也不要忽视“隐形”的成本,也就是其他可能性的机会成本。

更不要忽视“放弃”现在,也就是把所有事情推倒重来的重置成本,这个成本的大小,可以用我们已经付出的沉没成本来参考衡量。

05

当然,因为今天单仁行的内容涵盖了一定的数学函数知识,大家可能听起来有点迷糊,我们最后做个总结,

沉没成本的最大意义在于告诉我们:你当下的决定要着眼于当下和未来,不应该沉溺于过去,它并没有让我们马上放弃。

因为机会成本告诉我们要看到多种可能性,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我们每一个选择背后,都是放弃了另一种人生的代价。

而重置成本告诉我们,人生推倒重来要面临巨大的成本,就像我们可能离婚之后,重新结婚,要面临重新磨合的成本。

我们既要懂得参考沉没成本,也就是“读史使人明鉴”,从过去吸收智慧。

也要重视我们每一次的选择,也就是选择的时候要慎重,多角度考虑,因为人生能“重置”的机会真的不多。

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没有任何一个理论或者“真理”能够指导我们人生中的每一件事。

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全面的思考问题,要把多种方法论结合起来使用,也就是关键位置要慎重。

当然,我们必须要提出一点,即使我们上面的理论推倒的再有逻辑,它仍然都有致命的缺陷:

很多时候,那些所谓的形形色色的“成本”和“收益”,从来都没有一个标准值,只不过我们要按这个方向去思考而已。

他们究竟是多少,是靠你的主观判断来估计的。

看你对你所处环境、行业的了解,看你对自身能力的认知。

所以,有句话叫“选择比努力重要”,这句话我们再加一句注解:

能力决定了你选择的正确与否。

归根到底,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才能让我们的决策更偏向于正确。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0 阅读:0
科技不单仁行

科技不单仁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