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中的三国第一谋士又是谁?曹魏篇

元昊说历史 2024-06-11 12:07:48

什么才算一个合格的谋士?

谋士就是跟在大佬身边,遇到事的时候给出主意的,所以一个合格的谋士,他需要清晰的战略眼光,能洞察局势,为君主分析各方势力的优劣和走向;

还要出色的智谋,善于谋划各种策略,如军事策略、外交策略等,以应对不同情况;

良好的沟通能力,能有效地向君主进言,让自己的建议被采纳;

随机应变能力,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中迅速调整策略。

是不是觉得做个谋士不容易,那作为顶级谋士,要求就更高了。

1、精准的预判能力

如郭嘉对孙策之死的精准预判。他能提前看到一些重大事件的发展趋势,为君主提前布局。

2、对人心的深刻洞察

像贾诩那样深知人性,能利用人心达成目的。

3、卓越的全局观

从宏观上把握整个天下局势,而非局限于一时一地。比如诸葛亮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

4、超凡的影响力

其建议和决策能左右整个势力的发展方向,甚至对其他势力产生重大影响。

按照这个标准,曹魏集团的谋士团里有几人可以达到呢?

首先是郭嘉。

郭嘉是东汉末年曹操帐下的著名谋士,他为曹操屡献奇谋,帮助曹操统一了北方。其主要活动时间是在东汉末年的建安年间(公元196年-220年)。

郭嘉向曹操提出过的计谋有:

劝曹操不要放走刘备:刘备战败后被曹操俘虏,曹操询问郭嘉应如何处置刘备。

郭嘉建议曹操将刘备关起来,不要放他走,但曹操想通过诚意招募刘备,结果放走了刘备。

建议曹操先打刘备,再打袁绍:当袁绍气势汹汹地打到中原时,曹操正处于两面受敌的状态。

郭嘉向曹操进言说,袁绍这个人拖泥带水,而刘备现在也没有多厉害,拿下徐州也保不了多久,应该先打刘备,再打袁绍。

曹操果断采纳,结果也正如郭嘉所想。

算刘表:官渡之战胜利后,曹操担心有人会从背后偷袭。郭嘉向曹操分析了刘表,认为刘表没有远大抱负,只是为了自保,不会有所作为,不用理会他。

算孙策:孙策原本要趁着曹操和袁绍开战的时候,趁机夺取许昌。郭嘉进言说,孙策的仇家多,且军权刚立,军心不稳,过不了多久孙策一定会死。结果孙策真的被刺杀身亡。

算袁谭袁尚:曹操担心袁谭袁尚两兄弟会趁他北上时,背后捅刀子。郭嘉对曹操说,这两兄弟之间因分赃不均,矛盾已经非常严重,很快就会自相残杀,而曹操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曹操听了郭嘉的话,最终袁谭袁尚两兄弟在争斗时,曹操发兵一举拿下,获得了相当大的地盘。

郭嘉之所以被认为厉害,主要是因为他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出色的智谋和精准的判断力。

他能够洞察到敌人的弱点和局势的变化,从而为曹操提供有效的战略建议。

他的奇谋妙计帮助曹操在多次战争中取得胜利,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此外,郭嘉的性格洒脱,不拘泥于常规,这让他在思考问题和提出建议时更具灵活性。他与曹操之间的默契和信任也使得他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然而,郭嘉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他身体不好,英年早逝,这限制了他为曹操效力的时间和发挥的空间。

贾诩

贾诩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重要谋士,他出场主要在东汉末年的建安年间(公元196年-220年)。

贾诩向曹操提出过的计谋有:

官渡之策: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峙。曹操因兵力、粮草都不如袁绍而担忧,贾诩则认为曹操在谋略、胆识、用人、决断上都比袁绍强,只要抓住时机就能取胜。

不久后,许攸来降,曹操依计袭击袁绍粮草,最终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

休战养民: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夺取荆州后,打算继续进攻刘备和孙权。

贾诩反对,认为曹操应该利用荆州的资源,安抚百姓,让他们安居乐业,不费吹灰之力就能使江东归顺。曹操不听,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

离间马韩:建安十六年(211年),关中将领韩遂、马超等集结十万大军与曹操作战。

曹操先假意答应马超割地求和的请求,然后按照贾诩的计策,写信挑拨马超与韩遂的关系,导致二人互相猜疑。曹操趁机发动攻击,取得了潼关战役的成功。

贾诩厉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洞察力敏锐:他能够洞察到敌人的弱点和局势的变化,从而为曹操提供有效的战略建议。

智谋过人:他的奇谋妙计帮助曹操在多次战争中取得胜利,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懂得自保:贾诩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能够明哲保身,历经多次易主而安然无恙。

低调谨慎:他不贪心,懂得进退,在曹操去世后,面对曹丕的器重,他更加小心翼翼,不与其他朝臣往来,以确保自身安全。

然而,贾诩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他曾献计导致长安大乱,民怨沸腾,这一行为使他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些负面评价。此外,他的计谋有时过于狠毒,被人称为“毒士”。

程昱

程昱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曹操的重要谋士之一,他出场主要在东汉末年的建安年间(公元196年-220年)。

程昱向曹操提出过的计谋有:

十面埋伏:仓亭之战中,曹操与袁绍对峙,战事久攻不下。程昱向曹操献上“十面埋伏”之计,曹操先用“背水一战”之计规划队列阵法,轮番截杀以削弱袁绍军队的主力,又用“十面埋伏”之计使袁绍以为曹操人马众多,最终袁绍含恨退兵。

诱敌深入:曹操与刘备在汝南交战时,刘备派张飞去劫曹军的粮草,程昱建议曹操不要追击张飞,而是将计就计,在粮草车上装满易燃之物,等张飞来劫时,放火烧车,然后伏兵四起,张飞大败而逃。

离间孙刘:赤壁之战后,孙刘联盟开始出现裂痕。程昱建议曹操利用孙权和刘备之间的矛盾,派人离间他们的关系,使他们互相猜疑,从而削弱孙刘联盟的实力。

当时的背景是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后,逐步统一了北方,但在南方仍面临着孙权和刘备的威胁。

程昱的计谋帮助曹操在与袁绍、刘备等势力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为曹操统一北方和巩固势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程昱厉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足智多谋:他能够洞察局势,提出有效的计谋,帮助曹操取得战争的胜利。

深谋远虑:他不仅考虑眼前的利益,还能预见到未来的发展,为曹操提供长远的战略规划。

善于应变: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局势时,他能够灵活应对,及时调整计谋。

忠诚可靠:他对曹操忠心耿耿,始终为曹操出谋划策,不离不弃。

然而,程昱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他在某些时候可能过于谨慎,导致错失一些机会。此外,他的性格可能较为刚硬,与人相处时可能不够圆滑。

荀彧

荀彧主要活跃于东汉末年建安年间前期(约190年至210年左右)。

荀彧向曹操提出过许多重要计谋,比如:

深根固本之策:在曹操初起时,荀彧建议曹操稳固兖州作为根本,积蓄力量,这为曹操早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当时天下大乱,群雄并起。

奉迎天子:建议曹操迎汉献帝至许昌,使曹操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背景是汉室衰微但仍有一定影响力。

荀彧厉害的原因在于:

战略眼光:能准确判断局势,为曹操指明发展方向。

政治智慧:深知政治格局的变化和人心向背,巧妙利用各种因素为曹操服务。

举荐人才:为曹操推荐了大量优秀人才,如郭嘉、陈群等,充实了曹操的智囊团。

坚守大节:尽管辅佐曹操,但心中仍有汉室,其品德和操守令人敬重。

从战略眼光来看,荀彧对局势的把握精准到令人惊叹。无论是早期对曹操的选择,还是在一系列战争中的谋划,都展现出他的高瞻远瞩。他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和危机,为曹操提供最有利的建议。

从影响力来说,他不仅自己智计百出,还为曹操举荐了众多优秀的谋士和将领,这些人都成为了曹操势力的中流砥柱。可以说,没有荀彧,曹操的霸业可能不会如此顺利。

你认为在曹魏集团内部,谁的能力堪称第一?

0 阅读:6
元昊说历史

元昊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