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阳之战,孙坚不费一兵一卒吓退董卓数万西凉铁骑,真实的空城计

娇洋看过去 2024-03-12 04:54:57

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冬季,孙坚率部至鲁阳(今河南南阳鲁山县)依附袁术。袁术表奏朝廷,举荐孙坚为破虏将军,所以皆称其为“孙破虏”。孙坚在鲁阳稍作休整,训练士马,积蓄物资,准备进攻屯驻洛阳的董卓西凉军。

在鲁阳整饬军伍一段时间之后,孙坚便准备出师攻打董卓。临出征前,他派长史公孙称回州郡催促军粮。公孙称动身前,孙坚设宴为他饯行,在鲁阳城东门外搭起军帐,在帐中摆上宴席,邀请麾下众将吏前来欢聚。待酒酣耳热、杯盘狼藉之时,众人谈天说地,手舞足蹈,大帐里气氛融洽,其乐融融。

忽然有探马来报,说董卓派兵前来鲁阳迎战,其前锋数十骁骑已经抵近鲁阳城东。众人听后皆大吃一惊,酒醒了一半,唯有孙坚若有所思,不发一言。

原来董卓听说孙坚准备出军攻伐自己,就决定先下手为强,派遣数万步骑直扑鲁阳,打算将孙军扼杀在“摇篮” 里。帐篷里原有的轻松气氛顿时凝固成冰,将士们都有些惊恐,这也难怪,替公孙称送行的酒宴就设在城东门外,而西凉兵却不声不响地逼近,众人不惊慌失措才怪,敌兵有备而来,大伙儿能不能顺利逃回城里都难说?

其实孙坚乍一听说董卓派来的兵马已经逼近城东,心里也猛地“咯噔”了一下,惊慌了片刻,随后这位临敌而勇的悍将很快便恢复了他一向镇定自若的神情。他先传令在大帐外的卫队摆好阵势,没有他的命令不得轻举妄动,然后,然后让众人回到座位上,举起酒杯劝饮,一副啥事都没发生的样子, 笑着让部下们继续畅饮叙谈。部下们不知孙坚心里作何打算,又不敢细问,只好心怀忐忑,故作镇定地举杯和破虏将军同饮。

西凉军陆续开至,聚集在距离鲁阳城东不远处,越来越多,最后已有数万大军集结,人喊马嘶,刀枪林立,声势骇人。孙坚得知董卓军主力已经开到,与自己近在咫尺时,这才不慌不忙地缓缓放下酒杯,慢慢站起来,带领大伙儿走出大帐,镇定自若、井然有序地带领将士们鱼贯入城,队伍排列整齐,有条不紊,毫无遇乱惊惶之象。

待队伍悉数退入城中,紧闭大门后,孙坚才对有些困惑的将士们说:

“向坚所以不即起者,恐兵相蹈藉,诸君不得入耳 ” 。《三国志》

这句话的意思是,刚才敌军骤至,我孙坚若是急忙下令撤回城里,恐怕会引起军士们的恐慌心理,队伍秩序大乱,士兵争先恐后,人马自相践踏,诸位就难以退回城中了。众将士听孙坚这么一分析,恍然大悟,无不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另一方面,西凉军诸将看孙坚不慌不忙,其队伍临敌不乱,误以为他早有准备,因此不敢贸然追击,后来又见孙坚部森严壁垒,众志成城、兵马齐整、纪律严明,感到一时难以破城, 遂放弃攻城的打算,怏怏撤兵而返。

这次没有动刀兵的事件被史书称作“鲁阳之战”,也是三国时期真正发生过的“空城计”,比小说《三国演义》中虚构的诸葛亮戏弄司马懿的那次“空城计” 更牛,因为孙坚这事是被记入史册的、是真实发生过历史事件。

孙坚不光勇猛,还有智谋,他用兵的才能与胆略由此可见一斑,鲁阳之战虽未费一兵一卒,但也算完美一战——保全了自己,逼退了强敌。战场形势本就瞬息万变,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是所谓“兵者,诡谋也”,统兵将帅对于真假的判定往往是能否取胜的关键所在。

孙坚懂得利用战场上的虚实特点,用假象来扰乱敌将的判断,令敌军处于不明就里、犹豫不进的状态,从而给己方争取有利的时间,这就是在军事上必须慎之又慎、非常冒险的心理战。

心理战有风险,若非知己知彼、缺乏胆略之人,是不敢轻易尝试的,若被敌方将帅识破就麻烦大了。在鲁阳之战中,孙坚举重若轻,完美而无虞的运用了心理战,足见孙坚的将帅之才,非但是勇冠三军的猛将,军事才能高人一筹,即便是胆略和霸气也是超拔流俗、不输人下的 。

孙坚在鲁阳兵不血刃退敌后,于汉献帝初平二年(191)二月率领10万豫州军向洛阳进发,袁术、孙坚讨伐董卓的首战即将打响。

【配图源自网络】

0 阅读:4

娇洋看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