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他被刚被授少将军衔,随即就给组织上写信:我想回老家种地

史说新读 2023-11-19 15:13:11

1955年,我军举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大授衔,在这次授衔中,时任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的甘祖昌,被授予少将军衔。

但在授衔结束后不久,甘祖昌将军便主动向组织提出,自己要回老家种地。

得到组织批准后,这位开国少将在五十岁出头,在前途似锦且大有可为的年纪,辞去了所有职务,最终回到了家乡务农。

自此,他与土地相伴,平平淡淡的过完了余生,这份豁达,时至今日也让人敬佩不已。

说起甘祖昌将军,也是一位“老后勤”。

甘祖昌将军是江西莲花人,由于他忠厚可靠加上觉悟高,因此,早在1920年,他就参加了莲花当地的农民运动。

而在1925年,他便开始担任莲花县红色独立团的军需处处长职务,负责独立团的军需工作。

也是在这一年,甘祖昌被派往井冈山学习,在这里,他有幸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接见。

毛主席对他的一番鼓励,更坚定了甘祖昌投身革命的信念。

在此之后,甘祖昌经历了土地革命时期,又跟随红军参加过长征,同时也亲身参与了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

有意思的是,在这几个时期,甘祖昌一直都负责后勤方面的一系列工作。

比如在土地革命时期,甘祖昌是湘赣军区红军兵工厂的科长,而他这个科长,可以说是身兼多职,不仅要负责采购、生产,还兼任会计和出纳,另外,厂里百余人的伙食也是由他负责。

不过,虽说负责工作繁多,但甘祖昌却能在当时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依然把各方面工作打理的井井有条。

所以说,甘祖昌将军是一个“全能型”的基层干部。

到了红军长征时期,湘赣军区兵工厂被编为红六军团工人连,而甘祖昌依旧是负责部队的后勤、司务等工作。

抗战爆发后,甘祖昌的部队被改编为八路军120师359旅,而他这次则担任了军需科长,与八路军战士一同奔赴前线。

我们在看一些抗战时期的史料或者文学、影视作品时,更多的关注点,可能都在冲锋陷阵以及与敌人斗智斗勇的八路军战士身上。

实际上,在这些八路军战士冲锋陷阵的背后,那些类似于甘祖昌一样的后勤人员,同样功不可没。

要知道,当时八路军的根据地经常会遭到敌人扫荡和封锁,而这就导致各种物资奇缺,甚至有时候吃饭都成问题。

而在这种情况下,负责后勤的干部与战士,就得想尽一切办法来满足各种军需。

举个例子来说,在1941年,中央决定开展大生产运动,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自身需求,而当时甘祖昌所在的359旅,就参与到了著名的南泥湾大生产之中。

正是有了他们在后方的不断付出,才保证了前线的战斗能持续进行。

所以说,革命的成功,不是靠着一两个人就成功的,也不是仅靠着冲锋陷阵就可以的,是靠着包括前线、后勤等各方面的配合与努力才取得的。

而那些为保证前线战斗顺利进行所作出付出的后勤人员,同样值得我们尊敬。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甘祖昌依旧还是负责后勤工作。

在1947年,甘祖昌调任至西北野战军后勤部,担任后勤部部长一职,期间他还跟随彭老总参与了解放大西北的战役。

西野改编为一野后,甘祖昌任一野1兵团后勤部部长,而1兵团,正是当年进军新疆的那个兵团。

而在新疆和平解放的过程中,甘祖昌颇有建树,在他的组织和协调下,不仅解决了部队十万余名指战员的口粮问题,同时,在新疆和平解放后,他又参与到了稳定当地物价的工作中。

在这期间,他也为密切解放军与新疆各民族的关系奔走颇多。

正因为他在各个历史时期,默默在后方做出的突出贡献,因此,在1954年评定军阶时,大家一致推荐,要给甘祖昌评一个正师级别的军阶。

而最终,总政治部根据甘祖昌的表现与贡献,将他评为了准军级,到了55年大授衔时,甘祖昌被授少将军衔。

这一年,甘祖昌将军刚满50岁,并且,当时他的职务是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

50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年龄,同时不仅是少将还身兼要职,按照正常轨迹去看,甘祖昌将军的未来必将大有作为。

但仅仅在两年后,也就是1957年,他亲手放弃了这一切。

在授衔结束不久,他回到家便对妻子提出过想要回家乡的想法,并且他多次说过,“组织上给自己的荣誉和地位太高了,而自己做出的贡献,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太少了”。

言下之意,甘祖昌将军是为自己“居高位”感到不安,更为那些已经为革命而牺牲的战友感到惋惜。

正是这种情绪的促使,让他下定了想要返回家乡的想法。

对于丈夫的这个想法,甘祖昌将军的妻子龚全珍毫无怨言,早在他们二人相结合之后,她历来的做法,就是对丈夫的所有决定,一直都给予了最大程度的支持。

所以,如今既然丈夫有这个想法,那么她也没有丝毫不满,不就是回老家嘛,自己就是从农村出来的孩子,没什么大不了的。

况且,当时甘祖昌将军的身体状况,也确实不太适合继续从事军区的领导工作。

怎么回事呢?这得说到发生在1952年时的一次意外。

众所周知,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尚且还有部分敌人、特务之类的分子隐藏在群众之中,这些人无时无刻的都在处心积虑的想办法破坏新中国的稳定。

其中,我党、军的干部,更是他们的首要目标。

而在1952年时,甘祖昌将军就遭到了一次潜藏敌特的袭击,当时敌特分子将一座木制桥梁偷偷锯断,目的就是等甘祖昌将军路过时令他坠桥。

结果,对此一无所知的甘祖昌将军,在检查工作结束并走到这座桥时,车辆从桥上坠下,以至于他身负重伤。

之后虽说经过紧急救治,甘祖昌将军的伤情得到稳定,但自此他也遗留下了严重的脑震荡后遗症。

具体的症状就是,时不时感到头晕,甚至有时候会突然晕倒。

在这种情况下,本身就对自己的地位和待遇感到不安的甘祖昌将军,更觉得自己对不起党给他的一切。

他十分想继续为国家工作和奋斗,但奈何身体不允许,所以经过考虑之后,最终做出了辞掉所有职务回老家的决定,把职位让更有能力的同志。

而在经过甘祖昌将军夫妻二人达成一致后,他便向组织上提出申请。

最开始,组织上自然是不同意,毕竟甘祖昌将军的能力与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况且他的身体也在不断好转,组织上还是希望他能继续工作下去。

但甘祖昌将军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想法,在被拒绝后,又接连两次向组织提出申请。、

最后一次,他当面向当时时任总政治部副主任的萧华提出自己的想法,好说歹说后,萧华最终表示同意。

1957年,组织上批准了甘祖昌将军的辞职申请。

组织批准后,甘祖昌将军随即便开始动身返回江西莲花,而在动身前,他特意叮嘱家人,“不必要的东西都留下,少带行李,尽可能的为国家减少差旅费”。

就这样,一位开国少将,在离职返回家乡时,除了身边的家人外,仅仅带了三个行李箱。

古人曾说“衣锦还乡”,而甘祖昌将军在多年后回到故里,却简朴至此,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敬佩。

回乡之后,甘祖昌将军并没有闲着,反而比之前更忙碌了。

除了投身到农业生产之中外,他还为家乡的建设积极奔走,甚至是自掏腰包贴补在了这方面。

据统计,甘祖昌将军在回到家乡后,共参与建设了3座水库,4座水电站以及多条公路、桥梁。

并且,在他回乡后,国家也给予他有相应的待遇,到他去世之前,加上他之前的存款,一共有十万元多一点。

而这十万元,他拿出来了将近八万元,都用在了家乡的建设以及帮助贫苦乡亲上。

至于家中日常生活的开销,全靠着妻子微薄的工资支持。

甘祖昌将军的妻子龚全珍,在回乡后去也没有闲在家,而是去当了一名乡村教师,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她丝毫没有“将军夫人”的架子,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到了事业之中。

在教书育人的同时,龚全珍还抽出时间组织了革命传统教育报告,通过自己的演讲,把革命精神告诉了更多的人。

可以说,甘祖昌将军夫妻,是一对儿具有高风亮节的夫妻。

不仅是对自己有极高的觉悟和要求,对于儿女,甘祖昌将军同样也是如此。

甘祖昌将军一共有一子四女,而他的这几个儿女,基本上都是普通人,要么是工人,要么是农民,要么就是农村的基层干部。

曾经,他的大女儿想当兵,就准备让父亲给部队打声招呼,结果甘祖昌将军不仅没打招呼,反而批评了女儿一顿。

这便是开国少将甘祖昌将军,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毛主席的战士,都是具有高风亮节的人,也都是不忘初心的人。

1986年,甘祖昌将军病逝,享年81岁。

0 阅读:170

史说新读

简介:喜欢历史,正能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