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几十年,清王朝大抵只干了两件事。
一,割地赔款。
二,准备下一次割地赔款。
自1840年鸦片战争始,70年间就有30多个不平等条约,桩桩件件,无一不是丧权辱国。
西方列强要地,要钱,要商埠,能搬的就搬,搬不动的就搞分期。
面对着坚船利炮,腐朽没落的清王朝大屁崩不出一个。
《马关条约》,日本漫天开价,要白银3亿两,拿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要长江及吴淞口岸的通航权。
在俄、法、德等列强的干涉下,日本人才将白银降到2亿两,并放弃了辽东半岛。
比这更狠的,是1901年的《辛丑条约》,清王朝需要赔付11国列强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高达9.8亿两,以关税、盐税等作为抵押,列强可在北京到山海关一线驻军。
按现在的说法,这就是“套路贷”、“高炮”。
我们的铁路,要让列强来修,以便他们深入腹地。
我们的海关,要让列强来管,以便他们横船架炮。
我们的经济,要让列强来捏,以便他们手握生杀。
什么叫“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就是。
辛亥革命的武昌枪响,苟延残喘的清王朝两腿一蹬,嗝屁了。
清王朝是人死鸟朝地,将一屁股烂账露天晾着,留给了后人。
许诺的特权,还给不给?
欠下的白银,还付不付?
面对这样的难题,新上台的民国政府很快作出通告。
在《中华民国成立孙大总统告友邦人士书》里,明确说明了以下三条:
其一,革命以前,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均有效。
其二,革命以前,清政府所借外债、所认赔款,均有效,由民国政府承担。
其三,革命以前,清政府所让出的权利,均有效,民国政府照办。
没办法,这样的胯下之辱,不认不行。
不认账,不想赔,那就得认别人的坚船利炮。
临时政府是成立了,可力量实在太过弱小,内部山头林立,都是各怀鬼胎。
南方宣布独立的各省,虽在名义上隶属临时政府,但多是“听调不听宣”的一方诸侯,孙中山是很难指挥得动的。
另一方面,也应了那句老话: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清王朝虽是名义上的亡了,可溥仪还能以皇帝的身份住在紫禁城中呢,大清皇室的影响力还在,指不定哪天又将死灰复燃。
因此,为了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临时政府必须得低头讨好。
而当时所谓的“国际社会”,实际上就是那些列强。
自身实力不行,需要获得支持,仅凭这两点,这些烂账非赔不可。
当然,也许有人会问:“就是打死都不赔,又如何?”
事实上,这也不行。
如果真的撕破脸,不仅要被别人打死,钱也留不住。
因为,当时的经济命脉,已被拿捏在列强手中。
清王朝为了丧权辱国,把关税、盐税都给抵押出去了,还有办法藏住白花花的银两么?
自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海关”一词,似乎就被列强从我们的字典中抹去。
自1861年始,直到1944年,长达83年的时间,我们的海关始终被人拿捏在手里。
连续3任海关总税务司司长,都是英国人。
第一任是赫德,从1861年干到1908年。
第二任是安格联,从1911年干到1927年。
第三任是梅乐和,从1928年干到1944年。
这样的屈辱,贯穿着晚清、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压在中国人头上近一个世纪。
钱袋子掌握在别人手里,就算我们不想赔,人家也可以直接通过海关收入“自动划账”。
打也打不过别人,只能打掉牙往肚里咽,认栽!认赔!
大大小小的赔款,有很多是清王朝可以一次性付清的,比如《南京条约》的2100万两白银,比如《北京条约》的800万两白银。
《马关条约》经过讨价还价,虽是从3亿两降到2亿两,但当时的清王朝已是千疮百孔,根本没法一次性掏出这么多白银,怎么办?
眼看小日本催账催得紧迫,清王朝在临死之前还要坑后人一把,找了俄、法、德三国进行贷款。(也是这3个国家“帮助”清王朝与日本砍价,其中的水有多深,不言而喻。)
既然是贷款,必然是要有抵押的。
这一次,俄国获取了在东北修建铁路的权利,法国人拿到广州湾,德国人得到胶州湾。
这特么,简直就是“债中自有债中债,一债更比一债坑。”
赔到裤衩都不剩,到了《辛丑条约》的4.5亿两白银,清王朝干不动了,只能搞“分期”,一直要赔到1940年,本息合计9.8亿两白银,不包括各省地方的一些赔款。
自《辛丑条约》签订始,至清王朝嗝屁,已经赔付2.5亿两。
而剩下的7.3亿两,也成为了他们留下来的最大一笔烂账。
事实上,在清王朝嗝屁的同时,世界格局也在不断演变。
随着时局变动,《辛丑条约》里需要赔付给11个列强的白银,有一部分是不用给了。
一战过后,德国、奥匈帝国战败,德国被迫放弃这笔赔款。奥匈帝国瓦解,奥地利与匈牙利也先后放弃了奥匈帝国之赔款。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之后,苏联宣布放弃俄国原先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包括未付赔款。
除了这些不用赔付之外,还有“庚子退款”。
《辛丑条约》中,列强瓜分的4.5亿两白银,各国所占比例大致为:俄29%,德20%,法15.8%,英11.2%,日7.8%,美7.3%,意5.9%,比1.9%,其余的均不足1%。
美国能够拿到手的,不算多,但也不少,超过3200多万两。
1904年,清政府驻美国公使梁诚跟美国交涉,讨论退款的问题。
赔都赔了,为什么还能找他们退?
因为梁诚发现了问题,美国虚报赔款数额,他们多拿了。
本质上,这些列强的贪婪嘴脸都是一样的。
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有部分列强就曾提出,不要再用白银进行结算,改为黄金结算,目的就是为了捞到更多。
梁诚于美国不断奔走游说,经过数年争取,终于促使美国议会于1908年通过决议,退还部分赔款。
直到今天,仍有很多人对美国曾经的“庚子退款”感恩戴德,这是让我最为不解的地方。
甲抢了乙的钱,被乙逮着说抢得太多,决定退回一些,这难道就叫“甲是公正仁慈的”?
扯淡呢!
美国的第一次“庚子退款”之后,在接下来的十余年间,英、法、意、比、荷等国也有部分退款。
从始至终,分文不退的,只有日本。(德国战败后,他们在中国的特权也由日本继承了。)
从本质上来说,小日本就是拿着我们的钱,侵略着我们。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国民政府仍继续向日本进行赔付。
1937年,中国数十万军民血溅上海,逾三十万冤魂埋骨南京,小日本的飞机大炮,就是用我们白花花的银两打造出来的。
1939年,国民政府宣布,不再支付日本之赔款,而此时距离39年的“分期”年限,已不到1年,他们该拿的都拿了。
自《辛丑条约》签订之日起,至1939年1月国民政府发出通告停止支付赔款,各项赔款实付总数为6.64亿两,扣除英美等国退款,为5.76亿两。
“庚子退款”的主要用途,在于兴办教育。
这是好事,没错。
但列强干这事的用意,却非出于好心。
亡国,不可怕。
在潜移默化中,灭掉一个国家的文化,才是杀人诛心。
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引得众多学子东游日本,中国留日学生日增。
之后数年,日本在华势力日益扩张 ,引起美国的高度注意。
1906年,美国伊利诺大学校长詹姆士说:“哪个国家能够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就将在精神、商业上取得最大收获。”
于是,美国的第一次“庚子退款”,就作出了承诺,其中一半作为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之用。
此番用意,不言而喻,自然是要以教育作为突破口,培养一批亲美的“代理人”。
1908年,美国向尚未倒台的清王朝要求,在他们退款的前4年,中国每年至少派出100名留美学生,第5年之后,每年至少派出50人赴美,直到退款用完。
对于这些学生,美国也作规定,应有80%学农业、机械工程、矿业、理化、金融等,20%学法律、政治、财经、师范等。
同时,美国与清王朝商定,要于北京建立一所留美训练学校。
1909年,游美学务处于北京成立,这也就是如今清华大学的雏形。
到了30年代,美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了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他们在中国建立的12所教会大学之中,就包括了赫赫有名的燕京大学。
中国亲美势力的发展,让其余列强眼红不已,他们纷纷学起美国,退款大多用于教育文化事业,或是充作外国银行发行内债基金之用。
这其中,法国最为鸡贼。
他们将这些赔款弄成基金,在中国发行售卖,一分钱没退不说,反倒又从中国卷走一大笔钱。
名为“退款”,列强并没有将真金白银交给中国,而是需要各个文化团体自己去向他们申请。
这样的套路,是很可怕的。
拿了我们的钱,再用来收买人心。
对于这些文化团体、民间百姓来说,跟自己政府拿到钱,和跟外国人拿到钱,是不一样的。
久而久之,民间很容易就形成一些舆论:“跟政府拿不到钱,倒是跟外国人拿到了。”
兴办教育,是实打实的好事,这个我们认同。
但是,如此好事背后的险恶用心,往往都能杀人于无形。
以教育之名,欲行文化侵略之举,这是最难防的。
赔款的问题,算是搞得七七八八。
剩下的,就该说一说列强的各种特权。
比起数目清楚的白银损失,列强在中国的特权,使得华夏大地所遭受的荼毒更甚。
本质上来说,这些特权的最终走向,就是对中国的彻底侵略。
最接近这个终极目标的,就是日本。
一个弹丸小国,究竟是如何一步步地侵略中国的?
事实上,人家早就借着种种特权,完成了侵略前期的各项工作准备。
驻军,移民,在中国修建铁路,在中国开采矿山,在中国的江海河流等水路航行自由。
在《辛丑条约》中,清王朝允许列强于北京至山海关一线驻军。
得益于此,小日本的触手在北京、天津、塘沽、山海关等地延展开来。
驻扎于此的小日本军队,又被称为“驻屯军”,发动卢沟桥事变的就是他们。
1905年,日俄战争之后,日本接收了俄国在我国的部分特权。
在此之前,俄国已经取得南满铁路的运营权,修建了大连至长春的铁路线,他们于东三省如入无人之境,甚至可以直接从国内调兵进入中国,并禁止任何中国人靠近铁路。
干跑俄国之后,小日本从“驻屯军”中抽调数万人,大摇大摆地布防于关东州与南满铁路沿线,又称为“关东军”,而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就是他们。
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此言非虚。
租界、口岸、商埠、通航、关税、铁路......
看似只是让出了一处小小的土地,或是一条交通要道,但只要给侵略者一块小小的踏脚板,他们就能顺势攻入,在我们的家中耀武扬威。
武昌起义时,英、美、俄、日、德的军舰,就那么肆无忌惮地摆在汉口江面。
要知道,武汉并非上海,这可是远离长江口千余公里的中国腹地。
列强得以陈舟于此,这该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国民政府曾与列强谈判,想要废除他们在不平等条约中获取的各项特权,但此事因为九一八事变的爆发而不了了之。
没办法,想要干小日本,国民政府还需要将希望寄托在其他列强身上,怎么能收回他们的好处呢?
1943年1月,为坚定中国与日本拼死一战的决心,美、英与国民政府签订协议,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
当然,强盗就是强盗,别把强盗想得那么好。
这种协议本质上只是拉拢,他们所放弃的租界,当时已控制在小日本的手里。
他们既然得不到,倒不如与国民政府耍个心机,卖个人情。
要是他们真的想放弃,香港何必要等到1997年才能回归?1943年他们就该放弃了。
在清王朝嗝屁之后的三十多年里,他们留下的一屁股烂账,始终没法彻底抹干净。
欺负了中国近一个世纪,那些列强或许不曾想到,中国人也有翻脸不认旧账的那一天。
1949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即将诞生的新中国身上。
这个百废待兴的国度,这条受尽欺凌近百年的东方巨龙,将采取怎样的外交政策?
1949年1月,毛主席在与米高扬的会谈中,掷地有声地介绍了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毛主席说,我们这个国家,就像一个家庭,屋里太脏了,柴草、垃圾、跳蚤、虱子什么都有,必须认真清理,等到屋内打扫干净,我们真正的朋友可以帮忙,可以让他们早点进来,但别的客人得等一等,暂时不能让他们进门。
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要将那些外来的跳蚤、虱子全都扫了出去。
1949年9月29日,《共同纲领》通过,其中明确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彻底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为了妥善解决旧约问题,周总理批准成立条约委员会,负责审查以往对外结缔的各项条约。
在审查中,除部分边界条款需要另行处理之外,没有任何一个条约或协定可以全部承认,或值得修改适用。
这等若说,想与新中国谈外交,一切都得推倒重来!
1950年1月,北京军管会宣布,市内所有的帝国主义军营一律收回,所有的帝国主义建筑全部征用,某些外国所谓的“驻兵权”必须全部取消,七日之内各使馆人员必须全部撤离。
对于这样的要求,美国总领事柯乐博向周总理写了一封信,声称自《辛丑条约》以来,美国就拥有了北京东交民巷的驻兵权,希望中国不要侵犯他们的权利。
对此,周总理严词反驳。
面对强硬的新中国,列强们显得束手无策。
摆明了“生死看淡,不服就干”姿态的新中国,令他们望而退却。
清王朝留下的一屁股烂账,自此永远被扔进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