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得猖狂,败时仓皇,日本疯狂移民,开拓团魂灭东北

拐蚂拐 2022-03-20 23:18:52

2011年8月3日,黑龙江方正县,出了一件轰动全国的事。

县政府斥资70万,修建“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石碑,被千里迢迢赶到黑龙江的网友给砸了。

消息传出,舆论哗然。

许多人纷纷拍掌叫好,力挺砸碑的5个年轻人,称他们为“砸碑五壮士”。

接下来两日,又有数拨网友从浙江、湖南等地赶赴方正县,试图继续砸碑。

2011年8月5日晚,方正县连夜拆碑。

立碑,砸碑,又被网友们称之为“中国式碑剧”,纷纷开贴留言。

“为了吸引日商投资,摇尾乞怜,脸都不要了!”

“没给英雄立碑不说,反倒给侵略者歌功颂德!”

......

那么,这个所谓的“开拓团”,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为何如此招恨?

从本质上来说,这个“开拓团”不是个什么东西,他们是为了侵略而移民的日本人。

清王朝的末期,小日本对广袤的华夏大地虎视眈眈。

最让他们垂涎欲滴的,便是辽东半岛。

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署,在结束甲午海战的同时,也在中国人心中再剜一刀。

日本向清王朝提出,中国必须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作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并赔付日本3亿两白银。

如此狮子大开口,连与小日本同为侵略者的俄、德、法都看不下去了。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俄、德、法三国握紧了手中的长枪短炮,向小日本提出“友善劝告”。

迫于压力,小日本将3亿两白银的赔款降至2亿两,将咽到一半的辽东半岛又吐了出来。

然而,就是这么一吞一吐之间,小日本又向清王朝勒索了3000万两白银,称为“辽东半岛之赎金”。

一下拿不出那么多白银,小日本又催账催得紧,早已赔掉底裤的清王朝便与俄、德、法三国贷款。

为了向俄、德、法的“仗义执言”与“雪中送炭”表示感激,清王朝再一次丧权辱国,许予俄国在东北修建铁路的权利,将广州湾给了法国,将胶州湾给了德国。

这么一来,小日本很生气:“我拿不到的辽东半岛,凭什么你俄国就能在上边搞铁路?”

1904年,日、俄于我国东北开打。

清王朝捂紧已经溃烂的菊花,微弱宣称:“在我家里,你们放心打,我中立!”

1905年,小日本干翻了俄国,并继承了俄国在我国东北的特权。

在此之前,俄国已经修建了大连至长春等多条铁路线,小日本等于是坐收渔利。

控制了我国东北之后,如何经营这块土地,就成了日本朝野上下关注的焦点。

于是,小日本就有了所谓的“试点移民”计划。

再怎么说,不能光有地,还得拉点人过来,不然怎么叫侵略?

小日本的“试点移民”,在日俄战争结束之后,便开始作起了部署。

1906年,日本设立“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关东都督府”。

在当时,日本陆军大将儿玉源太郎就说过:“若将很多日本人移民到中国东北地区,那么东北自然而然就会成为日本的强大势力范围。”

在就职演讲中,“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的第一任总裁后藤新平也说:“满蒙经营之要点,就是实现满蒙移民集中主义。”

为了移民计划的顺利实施,“关东都督府”还制定了详细的《关东州移民实行案》,就移民土地、资格、经费、保护等措施的合理性、可行性都作了论证。

小日本觉得,移民土地应以适合水田为主。

经过水木技师的一番调查,他们看中了金州大魏家屯,这里至少可以开垦出800町步(1町步大概是9920平方米)的水田。

1908年,担任金州大魏家屯巡查的桥本市藏在此试种水稻,收获颇丰。

这一消息,使得“关东都督府”极为高兴,他们决定以此为第一候选地,实施“日本移民模范村计划”。

1914年,“关东都督府”出台具体方案。

如划定70町步水田与10町步旱田,另加6町步菜园及住宅用地,合计86町步,作为移民土地分配。

如作出1915年至1925年的收支预算,按“关东都督府”的预计,在移民的第一年,每户移民的水田收入5280日元,旱田收入480日元,菜园等收入120日元。

1915年3月,小日本正式实施第一期移民,原定为日本山口县20户,新泻县1户,临出发时再补入1户,其中又有3户因病被取消移民资格,实际抵达金州大魏家屯的为19户。

1915年4月10日,因这些移民大多来自山口县的爱宕村与川下村,他们便将大魏家屯移民地更名为“爱川村”。

爱川村,即为小日本在我国的第一个移民村。

从最终成效来看,爱川村移民不算成功。

一是因为这些移民盲目乐观,所携带的资金有限。

中国东北虽是膏腴之地,但“关东都督府”是只管移人,不怎么管养人,这些移民想要白手起家,谈何容易?

二是因为《朴茨茅斯和约》之后,日、俄关系得以缓和。

随着时局的变迁,在经营满蒙的政策中,小日本也更侧重于通过铁路进行商业扩张,对于农业移民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

尽管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但这一次的爱川村移民,也为小日本之后的“武装移民”与“国策移民”提供了强有力的借鉴。

1931年,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

对于我们,“九一八事变”是妇孺皆知的国耻。

对于小日本,这是他们“以武力吞并朝鲜、占领中国、称霸亚洲、征服世界”的所谓“大陆政策”的体现。

伴随着武力而来的,是新一轮的“移民侵略”狂潮。

1932年1月,石黑忠笃(农林次官)、加藤完治(日本国民高等学校校长)、宗光彦(满洲公主岭农业实验所所长)三人经过谋划,向日本拓务省提出了《满蒙移殖民事业计划书》。

这三人主张,以在乡军人(退伍军人)为主体,于全日本范围招募移民。

在日本《满洲特别移民之真相》等资料中,也如此记载道:“让具有一定素质的在乡军人,站到执行国策的第一线,继承几十年来崇高的牺牲者及前辈们努力的成果,成为我大和民族向大陆发展的先驱和帝国的基石,这是最合适不过的。”

1932年8月,日本第63届临时议会通过决议,决定向中国东北武装移民。

自1932年8月,至1936年7月,这样的武装移民,组织了5次。

小日本第一批武装移民团的492人,于1932年10月北上佳木斯,改称“佳木斯屯垦军第一大队”,下辖4个步兵中队,12个小队,还有炮兵1队,机关枪1队。

1933年4月,他们入侵伪满政府三江省桦川县永丰镇,在此建立“弥荣村”移民点。

第二次武装移民的501人,强行进入依兰县,在此建立“千振村”移民点。

第三次武装移民的259人,于1934年10月闯入伪满政府滨江省绥棱县北大沟,在此建立“瑞穗村”移民点。

......

小日本的这种移民行动,非常容易招打。

1934年2月,谢文东搞了次“土龙山暴动”,打死了日本移民39人,使得移民团内部终日惶惶。

为了给日本移民打气,关东军在当年的11月末至12月初,于长春举行了“第一次移民会议”。

会上,西尾寿造(关东军参谋长)特意强调:“向中国东北移民,就是国策之意义。”

1935年5月,日本拓务省制定《关于满洲农业移民根本方案》。

方案决定,自1936年起,日本将在未来15年内向中国东北移民10万户。

1935年10月,小日本在国内成立了“满洲移民协会”。

1935年12月,小日本在伪满成立了“满洲拓殖株式会社”。

小日本的种种操作,只有一个终极目的:彻底侵略中国。

小日本认为,增强日本自身实力,是刻不容缓的第一目标。

势力之培植,首在人口之增殖。

人口之增殖,就必须移殖由日本精神培育出来的日本人。

只要日本移民在中国东北站稳了脚跟,一窝一窝地生下来,不出多久,他们就可占据人口优势。

改变中国东北的民族构成之后,从而实现文化、风俗、精神各方面的“同化东北”,进而“同化中国”,真是打的一手好算盘。

因此,经过最初的“试点移民”与“武装移民”,小日本进入了移民的第三阶段,即“国策移民”。

名为移民,实为侵略。

这铁一样的事实,谁来洗地都没用,强盗就是强盗。

1936年4月,关东军召集了陆军省、拓务省、伪满政府、满洲移民协会等机构,召开了“第二次移民会议”,通过了《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案》等。

1936年8月,小日本正式将“二十年移民百万户计划”列入“七大国策”,并要求伪满政府也将这一计划列入“国策”。

为了掩耳盗铃,小日本将“移民团”改称为“开拓团”。

1937年8月,治安部参谋司调查科形成《从治安上看日本农业移民》,其中明确说出了日本所谓“开拓”的本质。

在“开发产业”、“救济日本农村”、“启蒙开化中国愚民”、“建立五族协和理想国家”等借口背后,这些名为“开拓团”的唯一存在意义,就是成为日本作战的辅助机关。

这特么不叫侵略,什么叫侵略?

所谓侵略,有着几个显著的特征。

预谋性,欺骗性,掠夺性,残酷性,破坏性,小日本样样皆占。

从1905年动员移民,一直搞了几十年,这不是预谋是什么?

打着“共荣”的旗号鸠占鹊巢,这不是欺骗是什么?

以“维持治安”为借口,小日本将所有的移民地都称为“危险区”,赶走当地的中国农民。

截至1943年,小日本逼迁中国东北农户40771户。

截至1945年,小日本通过各种手段,强占土地多达3.9亿亩。

这特么,这不是掠夺是什么?

无数的中国农民遭受压迫,或是背井离乡,或是被逼着给“开拓团”出卖廉价劳动力。

1939年,“千振村”移民点有日本开拓团348户1160人,而被迫充当他们的佃户、雇工的中国农民,就有4379户25548人。

1941年,小日本掠夺土地之后,又以“维持治安”为名,将珠河县的600多户中国农民赶到鹤岗,让他们到煤矿厂充当苦工,使得许多人葬身矿井。

......

这不是残酷是什么?这不叫迫害叫什么?

当然,也有许多人说,“开拓团”成员不完全是侵华日军,他们之中也有贫苦的农民,也算是战争的牺牲品。

这个观点,看似客观,实则扯淡。

不披上小日本的军服,就不算侵略者了?

“开拓团”成员在移民中国之前,有一部分是贫苦农民,没错。

可是他们到了中国之后,就跟“贫苦”二字完全不挂钩了。

他们分到的,是大量的优质土地,并且以十倍于己的中国人作为佃户、雇工。

据统计,当时的东北地区年产粮食不到2000万吨,当地农民全年所需食用粮约750万吨,种籽粮400万吨。

在关东军的要求下,伪满洲国每年还要向日本提供1000万吨以上的粮食。

除此之外,当地农民还需负担“开拓团”的口粮。

“开拓团”的移民,不需要缴纳农业税费不说,还能按月领取口粮。

就这样的压迫者,他们还是当初的贫苦农民?

有资料显示,在当时的东北,给中国人吃米都是一种犯罪。

如果中国人偷吃大米、白面,一旦被发现,就是“经济犯”。

大多数的中国农民,只能吃到一种名为“复合面”的东西,这玩意就跟动物饲料一样。

如果实行侵略行径的“开拓团”是无辜的牺牲品,那么被侵略的中国人算什么?东北抗联的英雄们又算什么?

截至1945年,日本向东北移民多达10万户,超过32万人。

1941年末,太平洋战争爆发,关东军抽调了大批精锐开赴新战场。

为了弥补东北地区的兵力空虚,“开拓团”近10万人应征入伍,从不穿军服的侵略者,变成了穿着军服的侵略者。

1945年8月,在苏联红军的钢铁洪流面前,关东军一败涂地,仓皇撤退。

来时有多猖狂,逃时就有多仓皇。

那些没有披上军服的“开拓团”成员,一夜之间成为了天皇的弃民,很多人再也没法回到日本。

然而,这其中的许多人,并没有放弃追随他们的天皇。

这些深受日本军国主义熏陶的“开拓团”成员,在退无可退的情况下,大多选择了自杀。

他们聚集到一起,堆起炸药和手榴弹,“轰”声过后,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许多的日本女人,先将自己的孩子按到水里淹死,然后自杀。

东安驿,500余名“开拓团”成员在逃亡的列车上,误中自己人埋下的地雷,灰飞烟灭。

韩家事件,自杀160余人。

瑞穗事件,495人服毒自尽。

凤凰事件,200余人自杀。

......

在方正县,由于苏军进行了全面封锁,“开拓团”逃亡的人大约有15000人聚集于此。

仅有的食物,很快消耗殆尽。

饥寒交迫之下,疾病随之而来,“开拓团”的死亡人数与日俱增。

风水轮流转,山水好相逢。

许多被擒获的“开拓团”成员,也被苏军带往更北的地方。

在西伯利亚的严寒之中,他们沦为苏联人的苦力,体验着曾被他们欺负的中国人的生活。

出来混,终究是要还的。

1 阅读:215
拐蚂拐

拐蚂拐

后来,渐渐地没有了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