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地产业内人士们编造的新词“第四代住宅”开始到处刷屏,这个东西在土拍公告中一般被称为“立体生态住宅”。之所以各地都在推广,是因为大家都发现土地卖不动了。既然刚需不愿意高价接盘也接不起高价房,此时唯一还能有点市场的就是超大户型豪宅。
固然豪宅只有极少数人买得起,但这些富人至少表面上不差钱(不管是不是脏钱,不管杠杆高不高),总归能为冷若冰霜的楼市补充一点成交量。豪宅本就是极小众市场,此类地块也卖不出多少,放在以往只是无人在意的配角,但今时今日蚊子腿肉也是肉。
那么,既然是豪宅,必定伴随着超大面积和超高单价、总价。比如福州规定“立体生态住宅”单套面积要在144㎡以上;厦门甚至规定不得少于200㎡。今年泉州也加入战局,年初拍出的首幅“第四代住宅”地块规定180㎡以上户型不少于50%,并且售价可以上浮30%再加3000元/㎡的精装,由此把“限价”抬到一平方3.38万,令当地老百姓看了直摇头的份上。
眼瞅着各个城市为了卖地纷纷祭出追捧豪宅的“大招”,我们必须看到这种“立体生态住宅”带起的风气很不好。尤其泉州还干脆将其称之为“改善型住房”,这词看得更是令人感到震惊。试问,只有绝大部分人买不起的豪宅配称改善房吗?平民百姓不配改善吗?
人家原本住着60㎡小两房,现在换套90㎡三房是不是改善;原来一家三代住90㎡三房,现在买120㎡四房是不是改善?平民百姓置换大一点的房子,新一点的小区,好一点的地段,这都是改善。而如今居然把这种动辄大几百万上千万,令人望尘莫及的豪宅称为改善型住房,借此把房价抬到新高,普通百姓改善得了吗?难道“立体生态住宅”就只能是超大户型,就只有富人才配享受吗?
强推“立体生态住宅”这股歪风邪气也意味着当地新盘放弃了刚需市场,这种硬把价格拔高一截的楼盘在福州、泉州显得格外突兀,在厦门反倒不显山不露水。这是因为厦门房价本就高得离谱,不需要冠以“立体生态住宅”的名号,岛内随随便便一套面积大点的单元房甚至老破房都能上千万。
而且我们看看厦门土拍便会知道,岛内这些容积率高得吓人的地块,立体确实很“立体”,动辄四十层往上,可是怎么好意思提“生态”二字?比如要拍的这幅思明区将军祠地块,容积率4.5。这要放在其他城市,当地百姓看了都会感到震撼,然而放在厦门岛内这只是日常操作罢了,毕竟还有湖滨里容积率7.5的先例摆在那儿。
当然,这种只有富人能住大豪宅,只有富人能买改善房,平民百姓只能挤“鸽子笼”的景象,的确是一些为富不仁之徒洋洋得意的幻想。还有一些跪舔在富人脚下,妄图借此发家的“业内人士”,平日里也是这么做白日梦的。然而时代的逆流最终会被吞没,对人民群众怀着深深恶念的人,终究会在大家的诅咒和唾骂声中走到穷途末路。
厦门的房价乱局必然无法在短时间内平复,此前文章写到的一些法拍豪宅,成交总价还得一千万左右,毕竟以往八九万乃至十几万一平方的房子,不可能一下子跌到地板上。而今我们尽管耐心看热闹,看着这些“负嚎”一步步走向法拍末路,看着法拍房一平方四五万、三四万慢慢往下掉。
在福州问题就简单很多,超大户型是富人专属吗?工薪阶层难道买不起吗?我们看到目前福州市区相当于厦门岛内的地段137㎡总价不到200万,120㎡总价不到150万,甚至只报价130万。固然这些户型不如144㎡以上那么大(安置房最大一般135㎡),但也并没有小很多,完全可以满足绝大部分家庭改善需要。
或许普通工薪阶层面对这样的总价还是觉得压力大,但凡是收入高一点的工薪族,有点积蓄的家庭,都不会觉得买大户型改善房是个无法企及的梦想。大房子并不是富人的专属,固然有些狗腿子看着平民百姓都能买得起物美价廉的房子恨得咬牙切齿,照样成天到晚诋毁谩骂实惠房,可人家就是能够做到不付出惨重代价住得又大又舒坦,面对“负嚎”们可没有一点自卑感。就算赚得没那些“有钱人”多,可是负债也远比他们少啊,普通家庭反而可以更加安稳地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