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宣王朱恬烄的疑惑:凭什么第三子可以封郡王,第五子就不能封王

钱越说史 2022-08-11 16:53:43

以古代低下的医疗水平,一个伤风感冒就可能要了人的性命,即便贵为天潢贵胄也不例外,因此平均寿命很低。就比如明朝亲王及其继承人世子,早早夭折的实例比比皆是,因此还造就了一大批追封亲王及小宗入继的亲王。由此又产生了另一个问题,那便是追封亲王及小宗入继的亲王之子,是否能被册封为郡王?

明朝前期,由于宗室人口稀少,朝廷对他们还算优待,追封亲王及小宗入继的亲王之子都能成功晋封郡王。比如代藩追封代戾王朱逊煓(音tuan)之子朱仕墰(音tan),宁藩追封宁惠王朱磐烒(音shi)的四个儿子皆晋封郡王。再比如由小宗入继的周简王朱有爝(音jue或jiao)、蜀和王朱悦(劭火),诸子同样成功晋封郡王。

明孝宗剧照

随着宗室人口的暴增,朝廷也开始收紧相关政策,特别是以明君著称的孝宗朝,出台了很多限制宗室的措施,比如禁止追封亲王之子晋封郡王。为此还引发了一场横跨弘治、正德两朝的“追封周王诸子晋封案”。周藩荣悼世子朱安㶇(音heng)因种种原因,被熬死在了袭封路上。弘治十五年(1502年)五月,在其子新任周王朱睦㰂(音shen)的奏请下,朱安㶇被追封为周悼王。其后围绕着周悼王诸子晋封问题,产生了巨大的分歧,最终在其诸子获得晋封的同时,还导致大半个礼部高层被掀翻。

这还不算最奇葩的。最夸张的是明朝末年,竟然出现了既非追封亲王,也非小宗入继亲王的子嗣,部分获封郡王,部分不准封王的奇特事例。朝廷对此给出的原因是,他本人虽然属于正常袭封,可其父却是由小宗入继,故子孙只尊以本爵降袭。

这位受到此等非常“优待”的亲王,乃是沈藩第六代王沈宣王朱恬烄。那么他想让儿子们都晋封郡王的目的,能否如愿以偿呢?

继承了沈藩优良传统的贤王

朱恬烄(音jiao或yao),生年不详,为沈宪王朱胤栘的嫡长子,生母沈王妃苗氏。嘉靖十九年(1540年)十二月被册封为沈世子,此时年龄应当在十岁往上。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九月二十七日,沈王朱胤栘薨逝,享年42岁,在位19年,朝廷赐谥曰宪。嘉靖三十年(1551年)十二月,以成安伯郭应乾为正使,翰林院修撰沈坤为副使,持节册封沈世子朱恬烄为沈王,世子妃李氏为沈王妃。

明朝亲王冠服

自永乐削藩以后,朝廷评判宗室藩王贤良与否的标准变为,能够安安分分地待在藩地,不惹是生非,给朝廷制造麻烦,当然若是在文学上有所那是最好不过。沈藩自肇基之祖沈简王朱模起,一直是宗室贤王的典范,遵纪守礼不说,关键是历代沈王在文学上也多有成就,这得益于他们家族一向重视教育传统。

成长于这种环境之下的朱恬烄,自然也会被如此培养。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其父沈宪王朱胤栘就上疏朝廷为他求取《皇明祖训》、《敬一箴》、《五经》、《四书》及《大学衍义》等书,明世宗欣然赐予。

承袭沈王爵位之后,依然好学如故,笔耕不辍,与当时文人多有文字之交,著有《绿筠轩槁》,存世诗词为数不少,有《送吕中甫还四明和程太守韵》等送别、应和之作。《明史·诸王列传》因此评价他“好学,工古文词,审声律”。

在不断提升自身修养的同时,也不忘沈藩重学的传统。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七月,在他的奏请下,明世宗赐予沈世子朱珵(音cheng)尧《敬一箴》、《皇明祖训》、《祖德诗》、《恩纪含春堂诗》、《四书大全》和《大学衍义》等书。

《恩纪含春堂诗》是明世宗之父兴献皇帝朱祐杬的诗集,而《敬一箴》是明世宗为教化天下,宣扬儒学所作。朱恬烄特意为世子求取这两部典籍,一方面自然是爱书、重书,另一方面也是在狂拍皇帝的马屁。

当年十月,朱恬烄上疏请求皇帝陛下为其书堂赐名,明世宗欣然御赐“修业”之名。

兴献皇帝朱祐杬的陵墓——明显陵

正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身为亲王的朱恬烄自然手头十分宽裕,可自嘉靖朝起,由于宗室人口暴涨,朝廷已经负担不起宗室的岁禄,遂有了对宗室的积欠。随着积欠如同滚雪球般的越滚越大,中下层宗室的日子就变得不太好过了,很多人家里甚至已经揭不开锅。

面对中下层宗室的种种惨状,朱恬烄虽然没有如周藩南陵王朱睦楧那般,拥有积极推动朝廷朝廷改革宗室政策的胆魄,却也不是无动于衷。比如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十月,朱恬烄与吉王朱翊镇、晋王朱新㙉、秦王朱怀埢、庆王朱鼒枋等五位亲王,各自上疏辞去禄米一千石,用以补充宗禄,贴补中下层宗室,也算是为国尽力了。为此获得明世宗“赐敕奖谕”。

正是因为沈王朱恬烄具有这种贤良品质,故隆庆三年(1569年)九月,时任山西巡抚靳学颜奏称,沈王素来“好学敦伦”,请求朝廷给予褒奖。

“丁亥,巡抚山西右副都御史靳学颜奏:晋王新㙉孝慈俭素,沈王恬烄好学敦伦,镇康王恬焯、陵川王府辅国将军勋让、庆成王府辅国中尉表祈,俱孝义纯良,宜加旌奖,以劝宗藩。命各赐敕奖谕。”(《明穆宗实录》)

风谲云诡的宗室政策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我们所有人都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渡此一生。即便是被尊为圣人的孔子,贵为天下第一人的天子,也会遇到糟心事。何况是徒有虚名、形如囚徒的一介大明藩王。

万历七年(1579年)六月,沈王朱恬烄上疏朝廷,为自己庶五子朱珵垲(音kai)请封,不成想竟被朝廷一口回绝。之所以会如此,还要从其父沈宪王朱胤栘的身份说起。

朱胤栘是沈恭王朱诠钲的侄孙,承袭父祖之爵受封灵川王,后因沈恭王之孙追封沈怀王朱胤桤夭折,致使大宗绝嗣,才由他按照伦序入继大宗晋封沈王。随即在他的奏请下,祖父朱诠鉌被追封为沈安王,亡父朱勋潪被追封为沈惠王。

幼年宗室剧照——湘王朱柏

嘉靖十二年(1533年)十一月,已然是沈王的朱胤栘上疏为其叔朱勋澈、其弟朱胤梃请封。

弘治十五年(1502年),朱安㶇被追封为周王之后,时任周王朱睦㰂曾为诸弟请封,结果被明孝宗所拒绝,虽然在正德朝如愿以偿,可并不能阻止追封亲王之子不得晋封郡王成为大明宗室请封的潜规则。

大宗的悲剧者之子如此,因小宗得道而鸡犬升天的追封亲王之子自然更无法晋封。所以朝廷干脆利落地拒绝了朱胤栘的奏请。

“甲寅……沈王胤移言其叔勋澈乃祖安王之子,其弟胤梃乃父惠王之子,请皆封为郡王。不许。安、惠二王皆故灵川王,及胤移进爵追封之。复请追封其子,礼部覆其非宜故也。”(《明世宗实录》)

但这一规矩只对追封亲王有效,入继亲王不受此限制,即便是在嘉靖朝,大部分时间依然如此。比如由镇国中尉晋封秦王的朱怀埢(音quan),其庶长子朱敬镕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被册封为隆德王。

秦宣王朱怀埢如此,沈宪王朱胤栘同样如此。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十二月,朱胤栘的第五子朱恬焯(音chao或zhuo)被册封为镇康王。嘉靖三十年十二月,正式册封朱恬烄为沈王的同时,册封其七弟朱恬爖(音long)为安庆王。

由小宗入继的一代亲王之子都可以受封郡王,照理朱恬烄身为入继之后的二代亲王,其子更具有被册封为郡王的权力,其次子朱珵坦就于嘉靖三十八年十月受封保定王。只可惜随着《宗藩条例》这部开宗室改革之先河的法案,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二月颁布实施,一切都变了。

“《宗藩条例》:郡王进封亲王者,本王郡爵不许补袭,以后世子世袭亲王,次嫡庶子每世止照原封世次受本等官职。”(《明神宗实录》)

明世宗画像

即按照《宗藩条例》规定,小宗入继大宗的亲王,除承袭爵位的世子以外的诸子,必须按其晋封前的本爵为基础,来授予爵位。即若是由郡王晋封,那么除世子以外的诸子只能授予镇国将军爵位,每代皆需如此。也就是说,条例出台后,本来可以顺利受封郡王的朱恬烄诸子,只能被授予镇国将军。

若是严格执行条例,那么最惨的是秦藩,因秦宣王朱怀埢乃是由镇国中尉晋封,他之后的秦藩大宗庶子只能被授予辅国中尉,在八级宗室爵位中处于倒数第二的位置,孙辈以下更是只能受封最低档的奉国中尉,怎一个惨字了得。

然而在明朝这种高度集权的专制社会,再好的政策也抵不过皇帝陛下轻飘飘的一句话。

就比如朱胤栘之弟、朱恬烄之叔镇国将军朱胤榳,嘉靖十二年时朝廷明明拒绝了朱胤栘的请封,可到了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七月,竟然在大侄子的奏请下,成功受封德平郡王。

再比如《宗藩条例》已经明确规定朱恬烄诸子只能受封镇国将军,可隆庆六年(1572年)四月,他的第三子朱珵(音ji)竟然被封为德化郡王。用的理由吗,自然是沈宪王朱胤栘晋封亲王,乃是在《宗藩条例》出台之前,所以不受此影响。

如此种种找谁说理去。

为此礼部不得不于万历二年(1574年)再度上疏旧事重提,给这一漏洞打上新的补丁:

“今后各王府虽《条例》以前,但系从弟侄及再从弟侄进封亲王,其次嫡庶子除已封袭者,本王身终之日,其子但授以本等官职,不得妄援前例滥请。”(《明神宗实录》)

明神宗3D复原画像

即只要是非亲弟、亲侄入继的亲王,不管你是在《条例》出台前,还是出台后晋封的,统统得遵照《条例》规定执行。当然出于人性化处理(更多的是给皇帝面子),也做出了一定的妥协,在此之前已经受封郡王的,也无需改正,不过其本人去世后,子孙需按《条例》规定授爵。

正是因此,虽然万历七年朱恬烄为给自家老五请封时,援引了朱恬焯、朱恬爖两个弟弟,及自家老二朱珵坦、老三朱珵㙨获封郡王的前例,依然被礼部所回绝,甚至还拿出了“冒封”这顶大帽子吓唬他,并试图进一步收紧封王条件。

“若自谓应得故复请封不已也。不知以《条例》律之,其封于隆庆年者是谓例后,当以冒封而议革。以近例律之,其封于嘉靖年者,虽在例前,当俟其身后而停革者也。则珵垲之不得复觊郡爵昭然矣……宜杜塞其请,刊布申明唯亲弟、亲侄进封在条例以前者,子孙姑许照常袭封。其例后进封者,虽系亲支及从支,其次嫡庶子俱不许加封。”(《明神宗实录》)

阿越说

朱恬烄为人低调不惹事,醉心文学颇有成就,朝廷有难慷慨解囊,属于典型的三好宗室。但舔犊情深也是人之常情,即便朝廷出台了新规,明确非亲弟、亲侄入继的亲王庶出子孙不得封王,只能依原有的爵位为标准降袭,为了子孙后辈计,依然动起了破格请封的主意。

他为自家老五请封被拒绝,与其说是明神宗的意思,倒不如说是万历朝著名改革家、明朝第一首辅张居正的意思。因为此时明神宗年幼,大权掌握在张居正手中。当然他严控宗室爵位,也是为节省不必要的开支,以为朝廷注入生机,只可惜他一心栽培的皇帝学生并不领他的情。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张居正病逝,身后为明神宗留下了一个得以中兴的政权,可自己却遭到了清算,导致万历新政人亡政息。可以说他的去世,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明亡于万历的进程正式开启。

张居正剧照

朱恬烄也是倒霉,万历七年的请封,算是与以铁腕著称的张居正直接对上了线。好不容易熬到张居正执政末期,几乎可以见到胜利的曙光了,奈何自己却死在了他的前头。

万历十年三月,沈王朱恬烄薨逝,在位32年,直到当年十月朝廷才赐谥曰宣。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朱恬烄去世十二年之后,在其子新任沈王朱珵尧的奏请下,其第五子朱珵垲、第六子朱珵埏,分别被册封为灵寿王和六合王。

相关文章

沈宪王朱胤栘:一位因大宗继承人接连去世而捡了大便宜的好学亲王

沈简王朱模:由开拓东北的塞王,变成低调的藩王,期间经历了什么

沈庄王朱幼㙾:大明最长寿的藩王,一生谨守本分,明朝标准的贤王

梁庄王朱瞻垍:一位怯弱的亲王,却留下一段令人艳羡的爱情故事

秦王夫妇真如《山河月明》中那么恩爱吗?死于宫斗的秦王一家三口

4 阅读:2439

钱越说史

简介:一起聊聊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