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仅存的46行手稿,“唐楷”真正面貌!

我一定好好工作 2024-09-15 02:19:05

若说唐代书坛的最大遗憾,那必定是“唐楷”少有真迹传世,众所周知,唐代楷书发展极为繁盛,由初唐“楷圣”欧阳询领导,开创“尚意”风潮,各时期的名家,以“欧楷”严谨势态为根基,形成风格多样的楷书姿态。

譬如“褚字”曼妙绰约,“颜体”雄浑宽博,“柳字”神清气爽,真可谓百花齐放,后人多爱临摹“唐楷”,既能培养法度意识,提高用笔的准确性、从容感,还可以呈现灵活多彩的艺术之美。

可惜自然环境、唐末战乱的影响,导致纸张无法保存,很多精妙之作,要么失传,要么灰飞烟灭,目前公认可信度较高的“唐楷”名家真迹,统共不超过3幅。

至于传世拓本,米芾曾说“石刻不可学”,拓本细节不精善,缺乏墨色和神采之美,并且势态精严,现代初学者的参透力偏差,难以剖析出正确笔法。

好不容易1900年,王圆箓道士发现敦煌藏经洞,挖出5万多卷文书,包含诸多唐代精妙的墨迹,却因未得到妥善保护,被外国人抢占先机,以超低价格,挑走大量名帖。

譬如“楷圣”欧阳询仅存的46行手稿——《敦煌遗书》,不慎被伯希和选走,如今现身法国国家图书馆,编号为P.5043,此作因长久埋藏地下,纸张部分残缺,全卷剩余400多字。

但是每个笔画清晰润丽,毫无磨损、漫漶之处,线条曼妙圆融、飞动畅意,略有几分行书意态,这种活泼气象,在传世的“欧楷”法帖中极为少见。

我们常见的“欧楷”,多为《九成宫》、《皇甫君碑》等,比较肃穆严整的风格,字体刚健锐利、平正峭劲,很多网友看后,声称其字寒俭,给人不近人情之感。

而此作字体与它们不同,点画起伏波动、灵动多姿,就像“大”、“故”、“天”等字的撇画,普遍意态圆融,收尾时以尖峰飞出,形成一个凸起的小笔丝,线条形态随之弯曲,好像蓄力奔跑一般,极具流动感。

墨色和筋骨,不再一味追求瘦劲,变的浓郁浑厚,更具华芳润丽之美,艺术气象更鲜明,同时丰富内层质感,具有古雅质朴的韵味,再搭配险绝势态,和错落起伏的章法,通篇神采超逸,艺术风韵鲜明。

这种鲜活的生命力,可谓揭露“唐楷”真正面貌,改变大众对其严整的固有印象,时常临摹此作,可以通过清晰、鲜明的墨迹,掌握正确“欧楷”技法,实现基本功、艺术性的双重收获。

0 阅读:191
评论列表
  • 2024-09-15 11:24

    这副确实是欧阳询小学时真迹[点赞]

我一定好好工作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