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AI是人才辈出,涌现了那么多令人瞩目的年轻才俊,但其中,罗福莉这个名字却因其超凡的才智和短短几年内的非凡经历,成为了比较扎眼的一个。最近,在她的朋友圈中,她直言不讳地批评了媒体和自媒体的过度渲染,称自己“并非什么天才少女”,并表示“神化一个人的结果就是捧得多高,摔得多重”。这番话反映了她内心的疲惫与无奈。
作为一位在AI领域迅速崛起的年轻女性,罗福莉无疑承受了超出年龄和经历应有的公众关注与期待。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和自媒体为了吸引流量,不断放大某些人物和事件的“光环”,将一个个普通的年轻人推向聚光灯下。而这种过度神化的做法,往往将个体推向一个无法承受的高度,最终让其在压力中崩塌。罗福莉或许正是体验到了这种“高处不胜寒”的痛苦,她渴望的是一个能专心致志、踏实做事的环境,而不是无休止的关注和评价。罗福莉的成长历程确实就充满了逆袭的色彩。

从四川宜宾的一个小村庄,到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再到保研至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罗福莉用她的勤奋与智慧,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她的成功离不开对未来的清晰规划、对未知领域的大胆尝试和对自身能力的深刻理解。她的数学老师李波回忆称,罗福莉在研究生阶段就已经显现出过人的潜力,最终选择进入阿里达摩院,开始了她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耕。这一系列的选择和成长,让罗福莉从一名普通的乡村女孩迅速崛起为AI领域的佼佼者。她不仅在深度学习、预训练语言模型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还被业内认为是未来人工智能行业的领军人物之一。
罗福莉的职业生涯,虽然短暂,却极为精彩。她曾在DeepSeek担任深度学习研究员,参与研发MoE大模型DeepSeek-V2,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她也曾因出色的才华吸引了雷军的关注,传闻称雷军为她开出了千万年薪,邀请她加入小米AI实验室,领导大模型团队。尽管这些机会让她站在了行业的风口浪尖,但她似乎并未轻松接下这一切。媒体曾报道她在考虑是否加入小米,而最终,她选择了离开DeepSeek,进入新的岗位,而这个新岗位依然未对外公开。罗福莉的沉默与低调或许是她对公众舆论的回应,也是她在面临事业选择时的一种自我保护。在AI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行业中,许多年轻的天才都面临着选择的困境:要么迎合公众的期望,成为流量明星;要么选择远离喧嚣,专注于技术和创新。
而罗福莉的转变正是这一困境的体现。她的选择透露出对个人成长与内心平衡的渴望,也彰显了她对职业生涯方向的自主掌控。还是对他保有最大的尊重和祝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