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看不到的网络空间里,有一个很可怕的东西正在消蔓延。一种看似无害、充满创意的互动方式——“举牌视频”,正在悄悄演变成一场未成年人心理和行为的隐形危机。
从表白语到性暗示,这种本该单纯的互动形式已经被不法分子利用,慢慢脱离了原本的轨道。随着短视频的快速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加入到了这个事情里。许多平台都规定了未成年用户在使用平台时需要遵循的年龄限制,通常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不能单独注册账户或进行直播。
然而,现实情况是,许多未成年用户通过虚假信息、家长代为注册等手段,绕过了平台的年龄认证,直接进入了直播和短视频创作的“娱乐圈”。最近新出了一种情况叫“慢脚文化”,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她指的是一些年轻人模仿或创造低俗、边缘化的网络行为,以此获得关注或追求短期的“快钱”。就在这个所谓的慢脚文化里就有这么一个现象,未成年人拍摄“举牌视频”。

一些未成年人通过拍摄举牌视频或参与低级、恶搞的挑战,获得。平台的短期流量以及经济收益。现在很多网络平台上充斥着大量以“猎奇”和“极限挑战”为卖点的视频内容,部分未成年人就是因此逐渐产生了通过低俗内容吸引眼球的错误观念,进而拍摄举牌视频等低级视频,以期获得平台上的“点赞”和“打赏”。他们拍摄这个举牌视频啊,最便宜的只需3元一条,这种低廉的变现成本,无疑会吸引大量未成年人参与进来。
平台流量的不断倾斜和用户偏好的变化,让更多未成年用户愿意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而放弃道德和伦理的底线,拍摄不合适、不健康的视频内容。未成年人的心智尚未成熟,且对外界信息的辨别能力较弱。
“慢脚文化”及不当视频的频繁观看和参与,可能导致未成年人对身体、性别角色等方面的认知扭曲。时间长了甚至可能逐渐对社会规范产生误解,包括对自己的人格形成产生不良影响。这种举牌视频的“背后”,就是一些平台利用未成年人的好奇心和攀比心理,诱导他们通过不正当手段赚取短期利益。而这种会让未成年人忽视长远的社会责任和伦理约束,形成对不良价值观的认同。长期处于这种文化氛围中,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可能会发生严重偏离。
未成年人拍摄举牌视频与“慢脚文化”的蔓延,是网络平台内容监管不严与社会价值观引导不足的综合体现。说白了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责任。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平台、政府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协同合作,才能帮助下他们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