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中寄寓着儒家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他们把茶叶看作正义、质朴、圣洁的象征,并通过茶叶来表达自己对于君子之道的敬仰和高尚人格的追求。
儒家人在品饮茶叶时,会将具有灵性的茶叶跟人的道德修养联系起来,茶“性洁不可污,为饮涤尘烦”。品茶活动也能促进人格的完善,因此沏茶品茗的整个过程,就是陶冶心智、修炼品性、完善人格的一个过程。
儒家注重人格思想,追求人格完善,茶叶的中和特性也被儒家的文人所关注,并将其与儒家的人格思想联系起来。茶道中蕴含着儒家人追求高雅、淡泊的君子品质。
儒家的人格思想同时也是中国茶道的思想基础。茶为“饮中君子”,能表现出人的精神气度和文化修养,以及廉洁与朴素的思想品格。这是由茶叶本性决定的,喝茶对人百利无一弊,茶叶自古就有君子之誉。
同时,由于人们对于君子之风的崇尚,使得茶叶的“君子性”在文人雅士的品饮活动中有了更为深刻的内涵。
我国历史上的很多文人都与茶叶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的品茶活动都带有深刻的文化情结,其中以怡养性,塑造人格精神是其第一要务。
“茶圣”陆羽也将品茶作为人格修炼的一种方式,他一生之中不断地实践和修炼“精行俭德”的理想人格。苏轼也曾经为茶叶立传,留下了不少关于茶叶的诗文。司马光也在品饮茶叶之中,把茶看作是刚正、淳朴、高洁的象征,借茶叶来表达高尚的人格理想。由此可见,众多文人雅士都赋予茶叶节俭、淡泊、朴素、廉洁的品德,并以此来寄托人格理想。
儒家倡导积极入世的人生观,这种乐观主义精神也渗透到了中国的茶道之中,使得茶道具有了“乐感”的文化特征,同时也具有抚慰心灵的作用。
我国茶道在产生之初就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因此茶道中也蕴含着儒家积极入世的乐观主义精神。儒家的乐感文化与品茶活动相互结合,使得茶道成为了一门雅俗共赏的艺术。品茶的乐感不仅仅体现在味觉上的满足,更体现在观赏中。我国古代以茶为乐的人很多,唐代李约就以亲自煎茶、煮茶为乐,每天都是手持茶器,毫无倦意。
儒家知识分子在失意的时候,也会把茶叶作为安慰人生、平衡心灵的重要方式。他们往往会从品茶的境界中寻得心灵的安慰和人生的满足。
古人对茶叶的品饮,还讲求其品茶环境的幽雅,主张品饮茶叶是可以伴明月、花香、琴韵、自然山水,以求得怡然雅兴。而民间的茶坊、茶楼、茶馆中更是洋溢着一种欢乐、祥和的气氛。所有这些都使得我国茶道呈现出欢快、积极、乐观的色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