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的一位养子,威震边疆,却被其亲手废掉!

情怀历史如风 2024-08-09 13:51:05

众所周知,唐玄宗在位时,唐朝的国力来到了巅峰,这就是著名的“开元盛世”。可是一场“安史之乱”,让唐朝由盛转衰,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再也无法恢复“盛唐”的局面。在这一历史转折的背后,有一位名将往往被人们遗忘,这就是笔者今天要说的王忠嗣。对此,在笔者看来,如果他不被唐玄宗废掉,或许能够阻止安禄山的叛乱。

具体来说,王忠嗣(705年-749年),初名训,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后移居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王忠嗣是丰安军使王海宾之子,也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养子。

王忠嗣九岁时便由唐玄宗养于宫中,长大后“雄毅寡言,有谋略”,很得唐玄宗的器重。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吐蕃赞普大酋在郁标川练兵,部下想要返回,王忠嗣不听,提刀冲入敌阵,斩杀数千人,缴获羊马数以万计。唐玄宗非常高兴,将王忠嗣迁任为左威卫将军、代北都督,封清源县男。不久之后,王忠嗣进军攻取了吐蕃新城,并重创了吐蕃大军。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王忠嗣替代韦光乘为朔方节度使,多次加权知河东节度使。天宝元年(742年),王忠嗣兼任灵州都督。同年,王忠嗣率军北伐,与奚怒皆在桑干河作战,三次将他打败,俘获其大量人马,耀武漠北,凯旋而归。之后,王忠嗣在拔悉密与葛逻禄、回纥三个部落之间使用反间计策,又攻打米施可汗使之败逃。

天宝二年(743年),王忠嗣又击败怒皆及突厥的军队。从此塞外安定,突厥不敢来犯。在此基础上,王忠嗣威震边疆,成为唐朝中期的著名武将。天宝四年(745年),王忠嗣被授予御史大夫,充任河东节度采访使。五月,被封为清源县公。

不过,王忠嗣因为屡立战功,地位和威望不断提升,这也遭到了朝廷小人的嫉妒。其中,李林甫就非常担心王忠嗣入朝当上宰相。至于野心逐渐膨胀的安禄山,也担心王忠嗣会成为自己的劲敌。于是,安禄山提出请王忠嗣派人协助修建雄武城,想趁机截留他手下的士兵。王忠嗣早于约定的期限到达了雄武城,没有见到安禄山就率兵返回了。

对此,王忠嗣屡次向皇帝控诉安禄山将来肯定会反叛朝廷。不过,李林甫多次为安禄山说好话,现在王忠嗣直接控诉安禄山,无疑彻底得罪了李林甫,这成为其结局凄凉的重要原因。

天宝四年(745年),王忠嗣又兼任河东节度采访使。自从张仁亶守边四十多年之后,王忠嗣继承了他的功业,北塞的胡人又停止了战事。天宝五年(746年)正月,皇甫惟明由于在河、陇战败,王忠嗣由此担任西平郡太守、判武威郡事,担任河西、陇右节度使。而这,足以说明王忠嗣手握重兵,并获得了养父李隆基的信任。

不过,王忠嗣长期在河东、朔方很长时间,对边疆的情况非常熟悉,很得士卒人心。到了河、陇,对当地风俗人情非常不习惯,又以功名富贵自傲,威望比往日降低。不久之后,王忠嗣坚持让位朔方、河东节度使职务,唐玄宗同意了。

天宝六年(747年),董延光献计请求攻占石堡城,唐玄宗下诏命令王忠嗣分兵接应他。结果,董延光逾期未攻下城堡,却上奏说是王忠嗣延缓出兵,因此导致战事无功。与此同时,李林甫又命令济阳别驾魏林诬告王忠嗣。

正所谓三人成虎,在多人的诬陷下,唐玄宗也怀疑了这位养子,命令三司详细审讯,这导致王忠嗣几乎被陷害致死。幸好在哥舒翰的求情下,唐玄宗怒气才稍稍消释,不过仍将王忠嗣被贬为汉阳太守。

天宝七年(748年),王忠嗣又被转任为汉东郡太守。天宝八年(749年),或许是心怀不满,或许是路途颠沛,王忠嗣暴死,终年四十五岁。王忠嗣去世的六年后,安禄山正式发动了安史之乱,将大唐的盛世彻底推向深渊。因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假如王忠嗣若在,以安禄山的实力,根本不敢叛乱。

0 阅读:0

情怀历史如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