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郊区某人民公社,在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中,为了实施宏伟的远景规划,决定在三秋之前新开一条向阳河。这天,测量员芳芳拿着花杆和红白小旗,兴冲冲地去测量河道线路。
芳芳在泖荡田畔竖起花杆,测量方位。她顺着花杆望去,发现河道线路对准竹园,笑着自语:“哈,正巧!爷爷估计对了,新开向阳河果然要穿过我家小竹园!”她一抬头,见爷爷朱永农大步赶了上来。
朱永农是公社水利工程顾问,他肩挑一担竹制路桩,一路上心情激荡:“学大寨,红旗扬,开新河,围芦荡,造农田,测量忙,显示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新气象!”
芳芳忙招手喊道:“爷爷,你来看,我家小竹园真把河道挡住啦!”朱永农从竹筒内取出蓝图,瞧了瞧说:“为集体开河,该把小竹园让路!”
这正合芳芳心意:“对!马上砍掉竹园!”“慢!”朱永农劝阻道,“先与你奶奶商量一下。”
芳芳认为奶奶一定会同意的。朱永农对她说:“芳芳!你不要以为竹笋出土只只直,碰着石头也要横里出!你奶奶心爱这个小竹园,要砍掉它啊,恐怕她还有点想法呢!”“那你的意思?”芳芳急着问。
朱永农意味深长地说:“大寨的根本经验,就是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我们这次开河,重新安排河山,千万不能丢了这一条。听说富农分子花嘴婆在趁机造谣,破坏‘农业学大寨’运动。”
朱永农停了停又说:“这次开河,不仅是向大自然开战,也是一场向小农经济思想的进攻战。芳芳,我们要使你奶奶懂得这些道理,你说对吗?”“对,对!”芳芳连连点头。
朱永农叮嘱孙女,全家一定要处理好这个小竹园,在开河中起个带头作用。随后,祖孙俩指划着蓝图,兴奋地议论着测量的事情。
祖孙俩测量到小竹园边,忽听有人在喊:“芳芳,你们回来啦!”芳芳回头一看,欢跃着说:“奶奶,爷爷正要找你商量事情呢!”
我也正等你们回来商量呢!”奶奶叫史云英,她说着扬了扬竹篮:“喏,我特地挖了几只竹鞭笋,烧两碗鞭笋鸡蛋汤慰劳慰劳你们!”
原来,她要祖孙俩趁开河的机会,多挑几担河泥,给自家小竹园壅壅土,施施肥,好让小竹园越长越兴旺。朱永农和芳芳听了,禁不住相视大笑。
朱永农随手展开公社党委新近修改的水利规划图,叫老伴先一起来看看。史云英点点头说:“看看这图纸也叫人高兴呀!嗯,这条又粗又长的红线,大概就是要开的向阳河吧?”“一点不错。”芳芳抢着回答。
突然,她又觉得奇怪:“咦,向阳河里怎么还有几根小芦头?”芳芳说,这不是小芦头,是自家屋后的小竹园。史云英一怔:“早先不是讲,开向阳河在村子前面经过吗?”
朱永农告诉她,原来的线路经过测量,发现要碰着一路高压线,大家一讨论,决定改啦。这样一改,向阳河象线一样笔直,引水改造盐碱田,就能旱涝夺高产,双手绣出金银滩。
芳芳见爷爷描绘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远景,心情激动,就问奶奶改得好吗?史云英不予回答。芳芳急着说:“奶奶,党的政策很明白,砍掉小竹园,集体会补偿的。”
史云英觉得孙女年轻不懂事,即使赔一个新的竹园,出笋也要等三年啦!朱永农启发她说:“三年里少了一个小竹园,多了一条向阳河;少吃几箩嫩竹笋,多收粮食千万斤,我们要顾全大局啊!”
向阳河要开,小竹园也要保住!史云英脱口说:“哎,我看这也不难,只要在图纸上面曲一曲,改一改,开起河来打个弯,这样向阳河照样开得成,对我家小竹园也没妨碍。
朱永农连连摇头:“这办法也有人提过,大家讲,这是小农经济的点子,走的是老步子,不好!”
朱永农接着说:“全国农业学大寨,我们怎能绕着小竹园打转弯?!要从革命事业的大局考虑问题啊!”芳芳也凑上一句: “对!向阳河一定要笔直开,不能改。”
史云英分辩道:“我又不是只顾自己不顾集体的人。为了队里的事,我看鸡管鸭,割草积肥,烧茶送水;为了这次开河,我在小竹园里砍了不少竹头编畚箕···”芳芳打断她说:“奶奶,你不要吃老本!”
史云英有点不服气。朱永农问她:“现在开河碰到小竹园,你说怎么办?”“我…………”史云英强辩着说,“这也不能怪我嘛。千不该,万不该,改线路出主意的人最不应该,要是改到他的竹园里,看他怎么办?”
芳芳咧嘴笑个不停:“奶奶,改线路、出主意的不是别人,就是爷爷!”“啊!又是你啊!”史云英指着朱永农嚷道,“唉,你怎么吃了自家饭,臂膊朝外弯!”
朱永农笑道:“我的臂膊是朝里弯呀!你想,开向阳河要是在小竹园旁边打个弯,公社就要损失良田一亩三!一年要少收粮食几十担。为个人还是为集体,这臂膊究竟朝哪里弯呀?!”“这···”史云英被问住了。
朱永农进一步说:“你不能被几片竹叶迷住心眼啊!”芳芳忍不住,冲着说:“爷爷讲得对!奶奶,你私字当头不应该,你不要为了三分三的小竹园,把革命事业全丢开!”
“啥!我讲一声弯一弯,你帽子大得象座山,真是毛头姑娘无老小。”史云英借机发泄说。芳芳也撅起了嘴:“革命不分老和小,有理可以驳奶奶。
史云英恼火了,说小竹园由她作主,谁也不准动。她还叮嘱朱永农:“改线路是你出的主意,这小竹园也要你想办法!”说完,提起篮子气冲冲就走。
芳芳急得没办法,就手握竹刀,要去砍竹园。朱永农连忙阻止:“芳芳,砍掉竹园容易,难的是要开通奶奶思想。”
开通思想?···”芳芳说,“我看把竹园砍了,奶奶的思想不通也会通了。”朱永农摇摇头:“你想过没有,砍掉竹园,群众影响怎样?阶级敌人会怎么样?”
那怎么办?”芳芳有点急了。朱永农深情地说:“芳芳,我们要以阶级斗争为纲,耐心帮助奶奶,使她提高觉悟,明辨是非,继续革命大步闯!”
正说着,朱永农发现蚂蚁筑坝,鸟雀低飞,估计风潮要来了。他要芳芳马上去通知测量组,穿过竹园,继续测量;自己去找队长汇报情况。
朱家这一场争论,花嘴婆听得十分高兴。她躲在墙角边想:小竹园前面的五十六亩高头地,是我家祖传的财产,要是开河穿过竹园,这地就保不住了…………对,想办法拖住芳芳奶奶……
花嘴婆钻进朱家,低声喊着:“芳芳奶奶——”史云英看到是花嘴婆,不悦地问:“你有什么事?”
花嘴婆手指小竹园说:“嘻嘻,想问你买几根竹头,做开河用的畚箕。价钱么,比市场上高一点好啦。”史云英沉着脸说:“花嘴婆,你跑错人家啦,我们是贫下中农,你不用来这一套!”
嘻嘻,我不是这个意思。”花嘴婆转笑为愁说,“唉!开河,开河,照老河道修修补补也好开嘛,何必…………”“照老河道开?!”史云英随口问。
花嘴婆趁机点火说:“是呀,河有曲路有弯,千年百代传下来!听说有人已经去向公社党委提意见了,要求开河改道。”史云英听了点点头:“嗯,要是真的那倒好了。”
花嘴婆又连掮几扇,就溜走了。史云英经花嘴婆这么一挑动,满以为找到了“根据”,兴冲冲下厨房烧好点心,等候祖孙俩回来,准备进行劝说。
一会儿,田野里传来“嚯——嚁”的哨子声。史云英朝外一望,果然是祖孙俩在忙测量。她端着两碗鞭笋鸡蛋汤,给朱永农和芳芳送点心来了。
朱永农一看,打趣说:“哦,鞭笋鸡蛋汤,这样好的点心。”史云英顺水推舟:“嗯,吃吃想想!要是没有三分三小竹园,哪有这样好的点心?!”
是啊,是要吃吃想想。”朱永农接过话题说:“旧社会,我们贫下中农吃的是眼泪拌糠菜;今天吃到这样好的点心,全靠毛主席、共产党的领导。真要好好想想啊。
我们要翻身不忘本,要想到世界上还有多少阶级兄弟连肚皮都填不饱...喏,是要吃吃想想啊!”朱永农这一席话,讲得史云英无言可答。
朱永农接着说:“新开向阳河,改造泖荡田,是我们公社农业学大寨的一项新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大农业的百年大计!刚才我同队长和群众商量了,大家一致要求提前完成测量任务,小竹园要··”
史云英责怪道:“你急点啥,不是要照老河道开吗?”朱永农忙问:“这是谁说的?”史云英朝隔屋一呶嘴:“喏!···”但马上又不说了。
这时,测量队员小高急匆匆奔来,向朱永农报告:“气象台发出紧急通知,暴风雨就要来了,公社党委决定低荡田提前抢收,测量要赶在风潮前完成!”
朱永农登高眺望,猛地一挥手:“老太婆啊,风潮来了,要分秒必争!家里的事情再大也是小事,不能耽误测量啊!”“对,马上打桩!”芳芳说着去取竹桩。
史云英急忙上前拦住:“不许打!等我公社回来再说。”朱永农一声猛喝:“打!”芳芳手起槌落,“啪啪啪···”把竹桩打了下去。
史云英气极了,嚷道:“好,好···这样大的泖田,啥地方不好开河。偏要开到自己竹园里来!人家讲得有道理嘛,‘河有曲路有弯,千年百代传下来’,向阳河为啥不能曲不能弯?!”
史云英越说越气,冲上去使劲拔起竹桩,在石凳上一坐,虎着脸说:“我,我就是不让!”
河有曲路有弯,千年百代传下来。”朱永农想了想问道:“这句话是不是从花嘴婆那里听来的?”史云英一惊,默认不语。
朱永农气愤地指着老伴坐的石凳,问道:“你先看看你下面坐的是什么?”史云英猛地站起,朱永农上前掀起石凳,原来是花嘴婆家的一块界石,上面刻着“教德堂界”四个黑字。”
朱永农激愤地说:“这是花嘴婆一九六二年埋在田头的变天账!我们千万不能忘记啊!···”这块破界石,使人们追溯到苦难的过去和战斗的年代。
解放前,旧泖荡恶水成灾,有三十六曲、两百廿八弯,田中有河,河中有田。朱永农向地主租种了两亩薄地,要兜三里路,过四条浜,花嘴婆说是“河有曲路有弯,千年百代传下来”。
一声春雷响,升起红太阳。全村贫苦农民斗地主,闹土改,庆解放,喜气洋洋。花嘴婆咬牙切齿地说什么“你耕田,我收租,千年百代传下来”。
全村贫下中农在毛主席关于“组织起来”的伟大号召下,很快成立了合作社,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花嘴婆贼心不死,跳出来说:“穷靠富,富靠天,千年百代传下来。”
今天,新开向阳河,改造泖荡田,花嘴婆又说:“河有曲路有弯,千年百代传下来。”这一阵阵阴风冷雨,说穿了,就是梦想复旧,妄想复辟!
妄想复辟?”史云英茫然不解。朱永农手指竹园,问长杆前面是啥?史云英望了一望,说:“我家三分三的竹园啊。”“竹园前面呢?”“五十六亩高头田。”
朱永农又问:“这高头田解放前是谁家占有?”史云英这才明白:“哦,开河穿过小竹园,就会碰到花嘴婆过去的田?”
“对,挖到花嘴婆的老根了!”朱永农点点头,“老太婆啊,剥削阶级的复辟野心是不会死的,他们往往利用千年百代传下来的旧意识,借尸还魂,妄想使复辟希望得逞呢!”接着,他叫芳芳去向党委汇报这一情况。
史云英听了,悔恨地说:“花嘴婆心底埋藏变天账,挑动我去做她的挡风墙。她正是黑甲鱼剖腹心不死,只恨我一时糊涂上了敌人当!”“这不是一时糊涂!”朱永农严肃地说。
朱永农诱导她说:“近年来,你钻进竹园小天地,疏远了阶级斗争大战场。忘记了昔日泖荡血泪史,听不见敌人磨刀在身旁。我们要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才能够树立雄心把大步闯呀!”
公社党委根据群众的揭发,批斗了花嘴婆的新罪行。在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前提下,领导决定把小竹园移栽到向阳河边上。史云英激动得久久不能平静,催着祖孙俩: “来,我跟你们一起打桩!”
“对!打桩!”朱永农一声令下,祖孙仨立即投入了打桩战斗。这真是:贫下中农红心永远向太阳,穿风破雾不转向,斗天斗地斗敌人,打牢这万年幸福桩!
在非洲一个叫撒拉的小镇,有一处墓地,人们把这里叫做“快乐墓地”,有一块墓碑上写着这样的话:笑口常开,知足常乐,使我活得很开心,学我吧,我没有什么,我一生未婚,无妻无儿女,我没有什么压力和负担,全部的财产只有两亩沙地,和一片不成材的树林,我一生除了饼子和粥之外,我没吃过什么,但是我每天都在说笑中度过,我总是对自己说,就这么快乐地活着吧,这么活着真好,我就这么快乐的活了一生,我不知道我缺少什么东西,也许缺很多东西,也许什么东西都不缺,愿你们也像我一样快乐,不要老是感觉自己缺少什么东西,只要你快乐,你就什么东西都不缺。
一个人,要想完全脱离社会而自由,是不可能的,但是,要想深居简出,少与人交往,过半隐居的生活,还是勉强可行的。
山野闲散庸懒之人,无心于功名利禄,荣华富贵。
古语云: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