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两江新区公安、江西日报
百亿工程竟是空气项目!俩骗子用萝卜章骗走700万!
熊某一直苦于没有工程做,四处联系业务,偶然认识杨某、沈某,杨、沈二人称刚接到一个“大业务”,是一个涉密重要工程,熊某瞬间来了兴趣,当即与对方签订了4亿立方土石方工程合同,并缴纳保证金80余万,为了能顺利做到工程,以“打点关系”、借款等名义,陆续转账给杨、沈二人近100万元。
然而工程并没有顺利开工,等来的是各种搪塞的理由,一次次推迟进场,使熊某失去耐性,要求对方退款,当他按约定时间来退款时,却发现杨、沈二人办公室已是人去楼空,从此二人便“销声匿迹”了。
有人敢说,有人敢信。4亿立方土石方工程什么概念呢?
三峡工程总土石方量约1.34亿立方米,4亿立方米相当于3个三峡工程的体量。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土石方量约2200万立方米,4亿方相当于18个港珠澳大桥的土方量。
按西湖1400万立方米的库容计算,4亿立方米土石方的体积相当于约28.6个西湖的水量。若将这些土石方堆成一个底面积1平方公里的土丘,高度可达400米(相当于132层楼高)。
4亿立方土石方工程总造价估算在百亿级别。接到熊某报案后,两江新区公安分局经侦支队立即组织精干警力展开调查取证,发现杨、沈二人通过租用高档办公楼,对外宣称能拿到重要工程,虚构工程项目、文件等,通过同样方式还骗取张某、李某等10余人钱款700余万元。
目前,杨某涉嫌合同诈骗被警方抓捕,沈某潜逃珠海,在当地警方协助下,被抓获归案。
经审讯,杨、沈二人对实施合同诈骗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经查,二人以牟取利益为目的,共谋商量虚构国家级项目工程,安排公司员工伪造建设工程办公室《开工令》《施工图纸》等,骗取受害者信任,与其签订《施工合同》,收取保证金后,全部用于支付办公室租金、吃喝玩乐,挥霍一空。目前,二人已被执行逮捕,该案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签合同之前务必对工程项目真伪进行核实,对工程项目涉及公司及个人主体、资质、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全面考察,对公司合法性和履约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切记不能只听一面之词。
犯罪嫌疑人往往利用贪图便宜、急切做工程赚大钱等心理,诱导对方当事人签订合同,以达到骗取钱财目的。合同陷阱花样百出,诈骗套路多,请谨慎转款、避免落入诈骗陷阱。
国企违法分包工程,施工团队垫资千万难收回
“不仅要我们包工包料,连质量和安全风险也全推给我们!”近日,来自抚州的吴先生等人反映,
南昌三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多个房地产项目中涉嫌违法分包,并将材料采购、施工安全等责任转嫁给个人承包者,导致工程完工一年多仍无法结算,他们垫资1000多万元难以收回。记者就此展开调查。遭投诉的南昌三建。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付强 摄
吴先生告诉记者,他是抚州市临川区人,牵头组建了一支水电安装施工团队。自2016年起与南昌三建合作,承接其开发的楼盘水电安装工程。他告诉记者,最初团队仅提供劳务,但南昌三建要求其“包工包料”,否则拒绝合作。迫于生计,吴先生和工友四处筹钱垫资购买建材,先后完成了“清华城”“梧桐墅”等6个项目的水电安装工程。
“2023年6月前,所有项目都已竣工并投入使用,有的开发商早已结清款项,但南昌三建一直拖延材料审核和结算。”吴先生提供的一份《水电安装施工承包合同书》显示,承包方需承担本工程的全部水电安装工作,包工、包料、包质量、包辅材、包工具、包工期、包安全等全部责任,并组织进场所需工种人员。甚至在施工过程中,需自行应对市容、环卫、安全、质监、排水等政府部门现场检查和监督,所有问题由承包人自行解决,并承担相应费用。
南昌三建将工程转包给个人的合同。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付强 摄
在这6个项目中,一笔笔银行转账记录显示,吴先生所聘的采购员邓小华曾多次转账给材料商购买电线、电缆、PVC管材,还有部分工程款转入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余松青、邱明等私人账户。
对此,记者来到位于南昌市丰和中大道1318号的南昌三建核实情况。面对质疑,该公司相关负责人邱明回应,确与吴先生签订合同,但坚称属于“劳务分包”,拒绝进一步回应。记者追问“包工包料为何算劳务合同”,邱明表示不接受记者采访,也不再回复记者问题。
4月2日,中国建筑业协会法工委副会长、江西省建筑业协会法工委主任陈正分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建设单位将工程发包给个人的属于违法分包,应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而且,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的,均可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
早在今年2月19日,记者将掌握的情况反馈给南昌三建相关部门,对方表示调查后会给记者答复。截至发稿时,该公司仍未回应。同时,吴先生也书面向南昌三建公司的上级单位——南昌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反映情况,也未得到回应。
业内人士透露,此类违法分包在建筑行业并非孤例,企业通过转嫁风险降低成本,不仅容易引发偷工减料,危及建筑质量,还是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推手。同时,极易出现连环追债、欠薪等诸多问题,诱发不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