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道德经》第十五章:人生大可不必那么完美

问安悟者 2024-02-13 08:12:12

原文: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过去善于行道的人,他的念头很精微,叫做“微”;

他的心思很精妙,叫做“妙”;

他的本领能力又很深奥,叫做“玄”;

他什么都知晓,做什么事情都没有阻碍,叫做“通”。

而这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所以叫做深不可识,我们没有办法去摸清和看透他。正是因为不能全面的认识和解读这种善于行道的人,所以对这样的人只能勉强地描述一下。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冬天要过河,因为不知道冰的厚度,所以在过河的过程中都要小心谨慎,生怕掉到河里。而善于行道的人,他小心审慎,好像冬天踩着薄冰过河一样;

他看起来呢,就像犹豫不定一样,对周围的一切都心存戒备。我们看似他犹豫不决、谨小慎微,实际上他是思虑很精微、洞烛机先。

他恭敬严肃,好像要去赴宴做客一样;

他像春天焕发的阳气一样,可以让冬季的冰块缓缓消融而滋长万物;

他纯朴厚道,就像没有经过雕刻的原木,像没见过世面那么朴素;

他旷远豁达,虚怀若谷,心中可以容纳万物;

正是各种表现混在一起,看起来就像一杯浑浊的水一样,让人难以捉摸。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谁能像浑浊的水流一样安静下来慢慢变得澄清? 谁可以像草木那样保持长时的静寂,却萌动生机而不息?

这就是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慢慢让一切变的明朗;不断积蓄自我,从而让自己在未来充满冲劲。

懂得微妙玄通道理的人,他始终保持不要求满足的心态。

因为他始终不盈满,所以他能够不断的继旧开新。

常言道:大盈若缺,真正的完美总是看起来有缺陷的。

这也告诫所有不断追求完美的人,其实我们所追求的完美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美,反而是一个让自己痛苦的过程。

众所周知,孙悟空是修道的,唐僧看到经书残缺不全时,不知如何是好,孙悟空安慰道:天地本不全,经卷残缺也应不全之理,非人力所能为也。这便是保此道者不欲盈的道理。

以上便是《道德经》第十五章的理解,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2 阅读:10
问安悟者

问安悟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