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b0776825c316171584ee6a8ffca7f47.jpg)
2020年7月12日,杭州市淳安县汾口镇,野生中华穿山甲放归山林。谢航凯/视觉中国
在坚硬的铠甲之下,穿山甲有着敏感、害羞、温和的性格,虽然它们号称“森林卫士”,对生态系统有着极高的价值,却因为人类的欲望,成为全球遭遇偷猎最严重的动物之一。
穿山甲的所有种类均被列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禁止国际商业性贸易。其中,中华穿山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为“极度濒危”(CR)物种。从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中华穿山甲的种群数量减少了约九成。2020年,中国将穿山甲属所有种类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提升至一级。
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于2012年发起“世界穿山甲日”,定为每年二月份的第三个星期六,2025年的世界穿山甲日为2月15日。
保护级别虽已升级,关于穿山甲的误解却仍很普遍。
误解一:穿山甲可以“穿山”穿山甲的名字,容易让人联想到其具备穿透山体的能力。在动画片《葫芦兄弟》中,善良勇敢的穿山甲在钻洞时不小心钻穿了镇妖石,释放了被压抑了几千年的蛇精和蝎子精。但实际上,穿山甲仅擅长挖掘结构简单的洞穴,多位于森林或灌丛中,而非山体内部。这些洞穴主要用于栖息、产仔、躲避天敌,深度通常不超过5米。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b35d833186af88ba8e633b4eeee1701.png)
动画片《葫芦兄弟》让不少公众认识了穿山甲。资料图
误解二:穿山甲破坏堤坝有传言称,穿山甲因打洞习性,从而破坏堤坝。但穿山甲的栖息地以相对潮湿的树林为主,这里有足够的蚂蚁等昆虫作为食物,在光秃秃的堤坝附近,穿山甲很难获取食物。穿山甲还因其数量稀少,对人工建筑的威胁可忽略不计。相反,穿山甲有利保护堤坝的作用,因为穿山甲的主要食物白蚁能分泌蚁酸,对堤坝的建筑材料有致命的破坏力。
误解三:穿山甲鳞片有药用价值因为穿山甲善于穿凿洞穴、开通道路,一些传统医学认为其鳞片可通经活血、帮助产妇通乳。但现代研究发现,鳞片的主要成分是β-角蛋白,仅为普通角质,与人类的毛发、指甲成分相似。
我国政策也不鼓励穿山甲入药。2020年版《中国药典》移除了穿山甲。2024年,国家药监局和国家中医药局发文,明确将穿山甲列为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研究的重点品种,鼓励科研院所、医院和制药企业联合开展替代品研发。同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文,严格穿山甲甲片入药,含穿山甲成分药物不得新增纳入医保。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1e5beb4a96e2a7cd6f5f7deae98bfdc.jpg)
当地时间2023年8月17日,泰国曼谷,警察在新闻发布会上展示缴获的穿山甲鳞片。泰国当局说,他们查获了一吨多穿山甲鳞片,价值超过5000万泰铢(140万美元)。视觉中国/图
误解四:吃穿山甲肉能“大补”穿山甲肉主要含有蛋白质、脂肪和一些矿物质,其营养成分与普通肉类(如鸡肉、猪肉)相似,并没有显著的营养优势。
而作为野生动物,穿山甲体内可能携带大量寄生虫和病毒。此外,偷猎者为方便运送穿山甲或为保持其活力,会为穿山甲注射各种镇定剂、兴奋剂及重金属等,以便非法商贩维持卖相。最重要的是,穿山甲是濒危野生动物,法律规定禁止捕杀、食用和非法买卖,食用穿山甲将触犯法律,受到严惩。
误解五:穿山甲容易人工养殖穿山甲以白蚁等活体昆虫为食,人工养殖条件下,活体昆虫难以大量获取,因此需要人工配制饲料,但穿山甲对新饲料的适应性较差,拒食现象常见。
穿山甲对圈养环境极度敏感,需要模拟其自然栖息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和安静的仿生态环境。穿山甲免疫系统脆弱,从野外到人工养殖环境后,容易因环境变化引发疾病,如肠炎、肺炎等。而且其疾病防治技术尚未成熟,一旦患病,死亡率较高。
误解六:穿山甲的繁殖能力很强穿山甲每年仅繁殖一次,每胎通常只产一仔。这种低繁殖率使得穿山甲种群难以快速恢复,进一步加剧了它们的濒危状态。目前,人工繁殖技术仍面临不少挑战。
误解七:穿山甲具有攻击性穿山甲性格温顺,没有攻击性。它们的防御机制主要是蜷缩成球,用鳞片保护自己,而不是主动攻击。它们行动迟缓,嗅觉灵敏但视力退化。如果在野外遇到穿山甲,建议保持距离,避免惊扰它们。
误解八:穿山甲的天敌很多穿山甲在野外几乎没有天敌,它们的坚硬鳞片能有效抵御猛兽的攻击,即便是豹、狼、狮子等大型肉食动物,通常也很难将其咬开,只有在食物极度匮乏的情况下,这些动物才会尝试捕食穿山甲。
人类是穿山甲最大且最致命的天敌,在人类需求的驱动下,非法捕猎、非法走私、破坏其栖息地等,导致穿山甲的数量急剧下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98caed64d5e62b5181ef26629d614d4.jpg)
梁淑怡/设计
南方周末记者 林方舟
责编 汪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