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就是个小病,越拖越难治,青春期结束还不好就跟娃一辈子

儿科叶冬兰 2024-12-27 16:56:44

大家好,我是儿科中医叶冬兰。

很多家长在门诊上看到我教导学生时说,治疗小儿抽动就用辅土抑木法,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办法是什么?到底能有啥用?

今天叶奶奶就告诉大家辅土抑木法到底是啥

“辅土抑木” 是中医治法中的一种,也称为 “培土抑木” 或 “扶土抑木”。其中,“土” 在中医五行学说中对应的是脾胃,“木” 对应的是肝。这种治法主要是通过对脾胃功能的扶持,来抑制肝的过盛之气,从而达到恢复机体平衡的目的。

通俗点讲就是,“辅土抑木” 简单说就是让脾胃(土)变强,来管住太 “野” 的肝(木)。

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小社会,各个脏腑都有自己的职责。肝和脾胃是相互关联的,正常情况下它们相互制约。但是如果肝太 “兴奋” 或者太 “强势” 了,就会欺负脾胃,就像一个调皮的小孩捣乱一样。

这时候脾胃就不好好干活了,人可能会出现肚子疼、不想吃饭之类的情况。

“辅土抑木” 这种方法呢,就是给脾胃这个 “老实人” 加把劲,让它能抵抗住肝的欺负,同时也让肝别太 “张狂”,从而让身体恢复正常。

还是说个医案给大家理解理解

孩子情况症状

一个8岁的孩子,患抽动症已有 1 年多。家长描述孩子频繁眨眼、皱眉、咧嘴,且伴有耸肩、扭颈等动作,情绪激动或紧张时症状加剧。平时孩子食欲欠佳,食量较少,身体偏瘦,面色萎黄,大便时干时稀,睡眠质量差,易惊醒,且脾气较为急躁。

辨证为脾虚肝旺型抽动症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小儿 “肝常有余而脾常不足”,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土虚则木乘,导致肝旺而动风,出现抽动症状。

肝主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故肝旺则出现眨眼、皱眉、咧嘴、耸肩、扭颈等与筋肉相关的抽动表现。

同时,脾虚运化失常,气血不足,心神失养,则睡眠质量差、易惊醒;脾虚则食欲不振,身体失于濡养而偏瘦、面色萎黄。

因此,治疗原则为扶土抑木,即通过健脾益气以培补脾胃之虚,抑制肝木之亢盛,佐以熄风止痉之品以缓解抽动症状。

那我是怎么治的呢?

基础方:以四君子汤为基础,党参 9 克、白术 6 克、茯苓 6 克、炙甘草 3 克,旨在健脾益气,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使气血生化有源,以充养全身,达到扶土的目的

抑木疏肝药:加入白芍 6 克、柴胡 3 克,白芍酸收,能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与柴胡配伍,一散一收,可疏肝解郁,条达肝气,使肝木得以舒畅条达,从而抑制其过亢之势,体现了抑木的治法

熄风止痉药:钩藤 9 克、僵蚕 6 克,钩藤性凉,入肝、心包经,具有清热平肝、熄风定惊的作用;僵蚕味咸、辛,性平,归肝、肺、胃经,能祛风解痉、化痰散结,二者合用,可有效缓解抽动症状,为治标之药

和胃安神药:陈皮 3 克、半夏 3 克、炒枣仁 6 克,陈皮、半夏可理气和胃、燥湿化痰,有助于恢复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且能防止肝木克伐脾胃;炒枣仁养心安神,可改善患儿睡眠质量,心神得安则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那么孩子结果怎样了?

服药 1 周后,家长反馈孩子睡眠有所改善,夜间惊醒次数减少,脾气也较前稍缓和。

服药 2 周后,眨眼、皱眉等抽动症状的频率有所降低,食欲略有增加,面色仍萎黄,但较前稍有光泽。

服药 1 个月后,耸肩、扭颈等动作明显减少,情绪较稳定,食欲明显改善,食量增加,大便逐渐成形,面色开始红润。

继续服药 2 个月后,患儿的抽动症状基本消失,仅在情绪特别激动时偶尔出现轻微眨眼,睡眠质量良好,食欲正常,身体较前健壮,面色红润,脾气也变得温和,与正常儿童无异。

之后再巩固治疗 1 个月,停药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0 阅读:4

儿科叶冬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