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公元1592-1643年),努尔哈赤第八子,庙号太宗,清朝历史上第一个称帝的皇帝(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称汗,并未称帝)。
同时,皇太极也是清朝十二帝中唯一在血腥杀戮中上位的皇帝。
从继位后金大汗到登基称帝的十年时间里,皇太极步步为营,历经血与火的考验,削弱四大贝勒权力,结束贵族合议制度,实现君主专制集权,为清朝入关奠定基础。
关于皇太极的成长经历公元1588年,努尔哈赤与海西女真最大的部落叶赫部联姻结盟,叶赫部首领杨吉努将最小的女儿,年仅十四岁的叶赫那拉·孟古哲哲嫁给了三十岁的努尔哈赤。
四年后,叶赫那拉氏生下一名男婴,是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将其取名皇太极。
幼年的皇太极眉清目秀,举止端庄,聪明伶俐,任何知识看一遍就通,皇太极也是在努尔哈赤诸将中唯一识字的。
再加上叶赫那拉与努尔哈赤感情深厚,皇太极自小受到努尔哈赤的宠爱,努尔哈赤对外征战时,就委托年仅七岁的皇太极主持家政。
而皇太极很争气,把家族日常事务、钱财收支等管理得井井有条,有些事情不需要努尔哈赤操心指示,就能干得很出色,凭借杰出的能力,努尔哈赤对皇太极更是爱如“心肝”。
1603年叶赫那拉氏病逝,年仅十二岁的皇太极只能跟随几个兄长生活,由于女真人素以尚武著称,皇太极经常随同父亲参加打猎。
在气候恶劣的东北雪原,皇太极不仅养成吃苦耐劳的性格,而且身体健硕,勇力过人,步射骑射,百发百中。
今天的沈阳实胜寺中藏有他用过的一张弓,长四尺有余,很多练习健美之人都很难拉开,而皇太极当年运用自如。
从1612年至1619年,皇太极随父亲领兵作战,先后征服海西女真老对手乌拉部、攻占明朝关外重镇抚顺,并在萨尔浒之战中表现勇猛,重创明军,皇太极的英勇表现深得努尔哈赤赏识。
由于当时的女真尚处于奴隶制社会,君主专制集权制度尚不完备,奴隶主贵族实行共治。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称汗后,任命次子代善为大贝勒、侄子阿敏为二贝勒、五子莽古尔泰为三贝勒、八子皇太极为四贝勒,是为四大贝勒。
史书记载:
四人按月轮值,国中一切机务,俱令直月贝勒掌理。
从此皇太极被努尔哈赤视为左膀右臂,成为满洲贵族的核心人物之一,为其日后上位打下政治基础。
皇太极在汗位竞争中胜出1626年努尔哈赤病逝,按当时的制度,汗位在四大贝勒中选举产生,虽然四大贝勒在地位上平等,但涉及到汗位继承,孰优孰劣,高下立判。
最先出局的是二贝勒阿敏,阿敏曾参与萨尔浒之战、灭乌拉部、叶赫部、克沈阳、辽阳等战役,军功卓著,1615年创立八旗时,阿敏主管镶蓝旗。
但在血统上,阿敏是努尔哈赤的侄子,没有继承汗位的资格。
其余的两个贝勒均是努尔哈赤嫡子,其中:
三贝勒莽古尔泰作战勇猛,在军中颇有威望,其母富察衮代在努尔哈赤众多妻子中地位最高,自己则任正蓝旗旗主,论出身、地位本来都在皇太极之上。
但莽古尔泰人如其名,性格暴躁鲁莽,其母曾与大贝勒代善关系暧昧,努尔哈赤不忍心将其杀害,仅以私藏财物为名把她休了,可莽古尔泰竟为取悦于父汗,残忍地把母亲杀了。
结果弄巧成拙,莽古尔泰的禽兽行径引起了后金朝野的极大震动,至此莽古尔泰丧失人心,在后金国的地位、影响大为降低,以至于在推举汗位继承人时竟无人投票于他。
剩下的大贝勒代善是最有竞争力的对手,代善名列四大贝勒之首,在征伐女真各部、蒙古与明朝的过程中屡立战功,被努尔哈赤赐号“古英巴图鲁”,自己辖有正红、镶红二旗。
他的三个儿子岳托、硕讬、萨哈廉以及侄子杜度还是“十固山执政贝勒”成员,杜度本人掌管镶白旗,唯代善马首是瞻。
这样算来,代善系统掌管五旗中的三旗,人丁最多,执政贝勒最多,实力最强。
更关键的是代善与努尔哈赤的大福晋阿巴亥有染,阿巴亥在努尔哈赤晚年是后宫之首,他的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颇受努尔哈赤喜欢。
对于皇太极而言,如果代善与阿巴亥联手,对自己无疑是空前的打击,于是皇太极教唆小福晋塔因查向努尔哈赤告发。
努尔哈赤又气又恼,但家丑不可外扬,只能以阿巴亥窃藏财物的罪名,将其休离,代善虽没有因此获罪,但经过此事,威信一落千丈。
再加上努尔哈赤去世前夕,后金已处于严重的内忧外患中,外有明朝、蒙古和朝鲜的战略包围、虎视眈眈,内有诸贝勒倚仗权势,大有割据之势。
代善在其子岳托的劝说下,主动放弃汗位争夺,转而拥立皇太极继位,皇太极趁此抓住机会,在继位不久立即率军闯入阿巴亥的后宫,传达所谓的“帝遗言”,强迫她殉葬。
阿巴亥在被逼无奈、山穷水尽的情况下只能自缢而死,作为交换条件,阿济格等三子由皇太极抚养。
这样一来,皇太极一箭双雕,既打击代善势力,又成功控制她的三个儿子,成功巩固他的权势。
铲除三大贝勒势力,实现中央集权公元1626年,皇太极正式继位称汗,在朝贺典礼上,皇太极居中,代善与阿敏、莽古尔泰分坐其左右,四人并肩端坐殿上,接受群臣叩拜。
后金仍然实现合议制,每一个决定均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做出,四大贝勒共同分享最高权力,汗王并不具有乾纲独断的权威。
此时的后金行政机构很简陋,基本上是以旗代政,一职多能,皇太极开始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国家行政机构。
皇太极先是仿效明朝建立六部,由各贝勒分掌六部事务,然后下令“停王贝勒领部院事”,把贝勒的权力置于国家机构之内。
渐渐地,他们和皇太极由平列关系向封建君臣隶属关系转化,皇太极汗权得到强化,自己逐渐处于独尊地位。
对于其他三位掌权贝勒,皇太极以更加强力的手段进行削弱,首当其冲的是阿敏,阿敏手握重兵,因非努尔哈赤嫡出,自知无继承资格,早有拥兵自立的意向。
皇太极暗中收集相关罪证,等待时机,1630年阿敏部与明军经略孙承宗发生激战,阿敏放弃遵化、永平、迁安、滦州四城败逃。
皇太极大怒,借阿敏兵败之际召开贝勒会议商议阿敏之罪,除了弃城之外,皇太极还一股脑地抛出阿敏心怀异志、在朝鲜谋求自立等等。
廷议一边倒地认为阿敏死罪,皇太极将阿敏改为圈禁,将其送高墙禁锢,永不叙用,十年后阿敏病死。
解决掉阿敏后,皇太极把矛头对准莽古尔泰,1631年,与明朝会战大凌河时,因作战部署问题,皇太极与莽古尔泰发生口角。
皇太极指责其军队不听从号令,贻误军机,莽古尔泰大喊冤枉,而皇太极充分利用莽古尔泰暴躁易怒的性格,继续激怒他,把下属作战失利的责任往他身上推。
这一招果然奏效,愤怒的莽古尔泰竟将自己的佩刀抽出刀鞘,怒视皇太极。
莽古尔泰入坑后,皇太极自然治了他一个大不敬之罪,同时将他亲手弑母邀宠的事情交朝廷审议。
最终莽古尔泰被夺去和硕贝勒爵位,降为多罗贝勒,1633年莽古尔泰抑郁成疾,暴病而亡。
至此,三大贝勒已去其二,只剩下大贝勒代善一人。早在1631年莽古尔泰被废黜时,代善已嗅到政治风向转变,于是识趣的与皇太极说:
“我等奉上居大位,又与上并列而坐,甚非此心所安。自今以后,上南面居中坐,我与莽古尔泰侍坐于侧。”
他主动请求退出并坐规矩,得到皇太极准许,皇太极趁机废除“与三大贝勒俱南面坐”的共理朝政旧制,改为自己南面独坐,突出汗位独尊地位。
然而事情到这还不算完皇太极在整合朝中势力后,开始有意打压代善。
1635年皇太极召开贝勒大臣会议,借代善私自设宴款待,并馈赠财帛给怨恨皇太极的姐姐哈达公主一事,指责代善对己不恭,历数罪状。宣布闭宫不出,要众贝勒另选他人为君,以试探大臣们的态度。
各贝勒纷纷表态发言,要求给代善定罪,并跪请皇太极亲政,建议革去代善的大贝勒名号,削除和硕贝勒称号。
当然皇太极只是借题发挥,提高汗权,见自己的权势巩固,所以只罚代善银马甲胄。
1637年,也就是皇太极建立清朝称帝的第二年,皇太极再次对代善出手,借征朝鲜时八旗军违犯军纪的过错,给代善定了六条罪,并当众宣读,对代善大加羞辱,折损其朝中威望。
1639年,代善的两个儿子岳托和玛占在征明中均死于军中,代善痛哭几近昏厥,加上此前死去的三子萨哈廉,代善一门三子逝去,给其造成沉重打击,身心俱疲的代善彻底退出决策圈。
从此,威胁汗权的三大贝勒势力已除,其余贝勒更无力和他抗衡,皇太极成功实现集权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