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忠臣史可法殉国的背后:崩溃的政府,封建士大夫的迂腐战略

杨修聊历史 2023-02-20 23:40:02
导语

1645年4月25日,在豫亲王多铎的率领下,十万清军攻破扬州城,南明督师、兵部尚书史可法被俘拒绝投降,英勇就义。

清军为了报复,对扬州城内百姓展开屠杀,十日不封刀,酿成”扬州十日”的血腥惨案,而史可法因为不屈抗清被后世景仰,南明朝廷谥之为“忠靖”,清乾隆帝追谥为“忠正”。

然而在光辉伟岸外表的背后,却是一地鸡毛:军心民心的崩溃、战术指挥的迂腐无能以及无辜百姓的陪葬。

扬州战役前夜:心怀执念的忠臣士大夫和处于崩溃边缘的南明

1644年,一个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发迹于陕西的闯王李自成经过十几年的起义奋战,终于杀进北京城。

4月25日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吊死在煤山上,延续276年的大明王朝寿终正寝。

可京城的官员,从内阁首辅到六部尚书却没有功夫缅怀这位皇帝,一个个喜笑颜开地跪迎新主子,毕竟保住自己的财富和权势才是目的。

可是在遥远的陪都南京,有一位官员却向北痛哭,以头撞柱,血流到脚上,并为崇祯发丧,这名官员就是时任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

史可法出生于1602年,早年以孝闻名于乡,后师从东林党名宿左光斗。

受东林党影响,史可法从年轻时起就培养了忠君重孝的士大夫气节,但同时又形成固执、清高的性格缺陷,这为他以后的悲剧埋下伏笔。

崇祯死后,以时任凤阳总督马士英为首的朝廷大臣打算拥立福王朱由崧继位,可史可法却告诉他们朱由崧存在“贪、淫、酗酒、不孝、虐待下属、不读书、干预官吏”等七个缺点。

但马士英压根没理会,而是和地方镇将刘泽清、刘良佐、高杰、黄得功等人一路护送朱由崧到南京继位,史可法无奈之下只得迎接。

朱由崧继位后,自然要组阁选任首辅,史可法作为南京兵部尚书,本已十拿九稳,可马士英竟把史可法以前反对朱由崧的七条理由进呈给朱由崧。

就这样,史可法为自己的单纯付出了代价,失势的史可法只能自请前往扬州统筹刘泽清、刘良佐、高杰、黄得功等江北四镇军务。

前往扬州前,史可法还做了一件事,即定下“联虏平寇”的战略,冀希望借助清朝的力量,剿灭李自成,再谋求后续打算。

只可惜南明不是南宋,更没有岳飞一样的军事家,而清朝也远非金国完颜氏可比。

那么史可法面对的刘泽清等人又是什么样的人?

刘泽清是山东总兵,当时大顺军迫近北京时,崇祯命他入卫京师,他却谎称坠马受伤,拒不奉诏,并带领主力南逃。

高杰原为李自成部将,后投降明朝围剿农民军。黄得功此前为副总兵官,分管京师的卫戍部队,清剿农民军时战功赫赫,在军中颇有威望。

所以说这四个人都不是什么善茬,史可法来之前,他们都想驻军扬州,高杰率先到扬州边界,一路大肆奸淫掳掠,所经之地尸横遍野。

史可法到了以后凭借三寸不烂之舌,用国家民族大义感染高杰,其他三位部将也稍稍收敛。

正当按部就班之时,1645年初高杰在睢州(安徽省北部)被河南总兵许定国杀死,史可法亲自赶往高军营中做善后工作,立其子掌军。

高杰妻子邢氏担心儿子幼小,不能压众,同时史可法又没有儿子,于是提出让儿子拜史可法为义父。

但史可法悲伤归悲伤,在阶级立场上却不含糊,士大夫怎么能和流贼出身的高氏为伍,于是坚决拒绝。

可以说,史可法自督师扬州以来,只是凭借个人威望和职务暂时弹压各军,根本没有效忠于己的军队,而史可法对高氏的拒绝也意味着失去了掌握亲军的机会。

1645年二月,清军与李自成鏖战西北之际,史可法的幕僚劝他渡河光复山东,不听,后劝其西征复河南,又不听,再劝其驻守徐州等待时机,又不听,史可法只一以退保扬州为上策。

在史可法的内心,“联虏平寇”是既定方略,且已与多尔衮通气,君子怎能失信于人!结果史可法眼睁睁看着清军围剿李自成,并将中原全部收入囊中。

当年四月,史可法移军驻泗州(安徽宿州一带),目的是保护明朝祖陵,直到马士英命其南撤才撤。

此时多铎已率清军向南推进,势如破竹,很快占领盱眙、泗州。而史可法惊惶失措,胸中漫无主见,一天之内三次发出令箭给邳宿屯田道应廷吉往返盱眙、泗州等地救急。

以至于应廷吉无奈对部下说:

“阁部方寸乱矣,岂有千里之程,如许之饷,而一日三调者乎!”

在得到盱眙守军投降的消息后,只“一日一夜冒雨拖泥,奔至扬州”。4月12日史可法抵达扬州,然而他急令各镇赴援,均无响应。

刘泽清以入卫南京为名,率部南逃,扬州城中士民全都砸坏城门外出逃命,大小船只为之一空。

4月18日,多铎率十万大军兵临扬州城下,19日,刘良佐和原高杰部提督李本深不战而降,21日总兵张天禄、张天福带领部下兵马投降,扬州城里只有总兵刘肇基部等两万人,兵力相当薄弱。

史可法正是在这样的窘境下与多铎的虎狼之师展开决战。

扬州之战,一日城破,史可法以身殉国

由于扬州城墙高峻体厚,清军的攻城大炮还没有运到,多铎在兵临城下后多次派人招降史可法,但遭到严词拒绝。

可就在张天禄、张天福投降的当天,甘肃镇总兵李栖凤和监军道高歧凤带领四千兵马入城,两人力劝史可法投降清朝,史可法毅然说道:

“此吾死所也,公等何为,如欲富贵,请各自便。”

眼见史可法态度坚决,李栖凤二人无机可乘,于4月22日勾结城内四川将领胡尚友、韩尚良一道出门降清。

而史可法发现后,却听之任之,不加禁止,理由竟然是倘若阻止他们出城,会发生叛乱。

在此期间,总兵刘肇基建议趁清军主力大军未到,立脚未稳之际,出城一战。史可法却说:

“锐气不可轻试,且养全锋以待其毙。”

于是扬州守军再次丧失打击清军的机会。4月24日夜间,清军用红衣大炮轰塌城墙,那么守城明军是什么态度呢?

史书记载:“城上鼎沸,势遂不支”。也就是说,在大炮的威力下,城头上的明军已经吓破了胆,没挺过两个回合就败下阵来。

4月25日夜晚,扬州陷落,刘肇基战死,扬州知府任民育、何刚等壮烈牺牲,史可法本想自刎却被众人阻拦拥下城楼。

史可法在这时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大声喊道:“我史督师也!”,然后被清军俘获。

史可法被押到清军大营后,多铎劝降他:

“前以书谒请,而先生不从。今忠义既成,当畀重任,为我收拾江南。”

面对多铎的升官和权力诱惑,史可法表示:

“城亡与亡,我意已决,即碎尸万段,甘之如饴,但扬城百万生灵不可杀戮!”

之后壮烈就义,终年四十三岁,巧合的是,史可法牺牲的时间是4月25日,正好是前一年崇祯自缢的时间。

扬州十日,几世繁华古都未有之浩劫

扬州城防崩溃后,扬州城内百姓只得听天由命,尽管当时大雨倾盆,但是却依然忙着烧香,祈求上苍保佑,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满清的屠刀和杀戮。

做出屠城决定的就是豫亲王多铎,除了对守城拒降的进行报复外,更多的是对南明其他地区的震慑,以及扬州财富的觊觎。

清兵进城后进行了疯狂的屠戮劫掠,十日不封刀,整个扬州变成了人间炼狱,血腥恶臭弥漫,到处是肢体残缺的尸首。

史料记载:

几世繁华的扬州城是时堆尸贮积,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为五色,塘为之平,前后左右,处处焚灼,城中积尸如乱麻。

除了屠杀,清军还挨家富户抢劫,城内大肆纵火,强奸妇女,无恶不作。那些好不容易被正规军放过去的孤弱百姓,又被成群的散兵拦住,乱棒打死。

在疯狂屠杀的十天后,扬州居民除少数破城前逃出和个别在清军入城后隐蔽较深幸免于难外,几乎全部惨遭屠杀,仅被和尚收殓的尸体就超80万具。

就这样,繁华几百年的扬州城在瞬间化作废墟之地,后人称之为“扬州十日”。

小记

在整个扬州之战中,史可法表现出的大义凛然和民族气节值得赞颂。

但不可否认的是,史可法在“联虏平寇”等一系列战略战术的指挥上存在重大误判,致使清军顺利南下,势如破竹。

扬州十日后,清军渡过长江,攻克镇江,5月15日南明众大臣献出南京投降清军,5月22日朱由崧被掳获,送往北京处死,可怜在位仅一年,弘光政权即宣告覆灭。

0 阅读:7
杨修聊历史

杨修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