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万力社区也要拆了。
每次旧改的新信息传来,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有人为可以换新房开心,有人为要离开故地忧伤,我却为这个城市不断消失的过往感到唏嘘。
城中村、厂房、旧厂生活区,都是这座城市的历史脉络。
时代在前进,这些过去的生活和故事却在一点点消失。

10388元/平评估价
拆迁补偿排南宁第二
今年1 月南宁住建局发布的《衡阳西路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预公告第三次补充公告》,提到了明秀西路152号。
熟悉的老铁都知道,这里是万力社区,也就是曾经的万力啤酒厂的生活区。

近期我了解到,万力社区的住宅评估价为10388/平。
一般来说,拆迁补偿价按评估价X1.3进行单价补偿,再加上限时签约金、搬迁补偿金、搬迁费、补助费、误工费、装修补偿等等算下来大概会在14000元/平米左右,已经不算低了。
再对比一下南宁其他旧改项目的拆迁补偿。
白苍岭货币补偿11058元/㎡×1.3=14375元/㎡,加上过渡费,各种奖励摊下来算下来超1.5万元/㎡。
福建园小区补偿标准为10300元×1.3=13390元/㎡,还有搬迁、临时安置补助费等算下来也有1.4万元/㎡。
长堽五组有证房屋的补偿标准为2474元/㎡,加上其他约在4000多元/㎡。
算下来,万力社区的拆迁补偿几乎可以排在南宁第二,老铁们觉得这个价格合不合理。
我来到万力社区,发现这里的楼栋竣工时间不同,有新有旧。很多在这里住了一辈子的阿叔阿姆不愿意离开,稍微年轻的对拆迁的态度比较积极。

拆迁办公室里面相当热闹,坐了不少人,门口广场处摆着三个安置房选房展架。

说实话,这个小区与我去过的其他同一时期小区一样,却又不一样。

长在公园里的小区
渐行渐远的老生活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我的感受,就是这是一个「公园里的小区」。
从社区主入口进去不远,就是一个面积不小的湖,湖上曲折的连廊连着水榭,不比公园景观逊色。

小区里路面宽敞平整,绿树成荫,楼栋整齐划一,有卫生站、酒店、公园、幼儿园、灯光球场、派出所、健身场、养老公寓、长者食堂、图书馆.....这哪是一个小区,完全是一个「小社会」。

孩子的玩闹声从游乐区远远传来,空中弥漫着蓬勃朝气。绿树成荫的休闲广场集聚了很多老人,有聚在一起打牌下棋的,有三两静坐闲聊的,仿佛时间在他们身上静止。

它是很多人童年和青春开始的地方,也安放着几代人的记忆。
下午五点的阳光打在各个角落,随手一拍就相当出片,有一种老时光的岁月静好。



外界纷纷扰扰仿佛都停留门外,只待了一会,我就感受到了内心的安宁,可以想象这样的小区,住久了很难不有感情。
这才该是生活最真实的摸样。
看过《漫长的季节》的老铁还记得里面的桦林钢铁厂,有医院、电影院、澡堂等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即便是工人宿舍区也像今天的居民小区一样。
在过去,对当时的工人来说,能住在大厂生活区是一件有面子的事。在这个应有尽有的「小世界」,幼儿园到工作、退休,人生的里程都可以在这里完成,是一个人兜兜转转也走不出的圈。
而如今,这个圈再也守不住这里每个人的一方天地。
这些曾属于一个时代的辉煌,终要伴随着旧改拆迁隐入尘埃。

老厂一个个消失
谁还记得南宁工业的光辉
渐行渐远的万力社区,背后有着一段30多年的光辉过往。
万力社区,是万力啤酒生活区一区、二区、三区组成的「独立型社区」。
很多老南宁应该对「行万里路,喝万力啤」这句广告还记忆犹新。
1986年成立的南宁万力啤酒饮料总公司,曾经是国有大型一档企业,年产量5万吨,为南宁经济发展创造了可观的GDP。

八九十年代的万力啤酒不仅畅销广西,还远销越南,出口量甚至超过总产量的一半。餐馆、商店万力啤酒的身影无处不在,许多老南宁人喝的第一口啤酒就是万力啤酒。

但好景不长,随着越南本土啤酒品牌的崛起,加上国内啤酒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万力啤酒经营越发乏力,在厮杀激烈的市场中逐渐败下阵来。
2001年青岛啤酒下场收购了万力啤酒,屹立在明秀路上的万力啤酒厂房也改名换姓,这个风靡全广西的本土品牌,就此没落。

大家都说,工业是南宁的短板。但曾几何时,南宁的工业也曾辉煌过,万力啤酒厂就是那一时期南宁众多大厂之一。
50-60年代,全国掀起支援边疆的热潮,很多上海企业和工人来到南宁建设,上海如生罐头厂、合众橡胶厂等八座大厂落户南宁,名震一时,这也是南宁工业最初的根基。
再有就是南宁机械厂、橡胶厂、手扶拖拉机厂、棉纺织印染总厂、罐头厂、手表厂.....这些名字每一个放在当时都响当当,不仅产值可观,还远销海外。
然而时过境迁,像南宁糖纸厂、南宁砖瓦厂、南宁冶炼厂、南宁插秧机厂、南宁毛纺厂、南宁木器厂、南宁水泥制品厂、南宁制药厂等等这些旧厂原址在时代的发展中慢慢消失,只留下个别厂子的生活区还在记录着那段难忘的岁月。

这段算送的
如果说南宁上一次工业的崛起是搭上了时代的顺风车,那么现在的南宁有机会吗?
不难发现,过去的工厂都属于传统制造业,新能源、人工智能、低空经济这些才是当下的新风口。
这回南宁变聪明了,啥热发展啥。
先是积极搞新能源。于是南宁成为比亚迪全球最大、国内建设速度最快的电池生产基地;2023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显示,南宁首次入围全国50强,成为全国新能源电池重要的生产基地;2023年,南宁市新能源电池产业实现工业产值同比增长超2000%……
这成绩虽算不上多牛,但也还看得过去。
我还发现,南宁正在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和低空经济产业。
2月底,总面积约71.46平方公里,对标最牛园区「苏州工业园」的南宁国际科技产业城,正式签约落地南宁,选址仙葫。
人工智能产业也将落户五象总部基地的五象体育产业城。
还有旅游体育、先进装备制造、新型建材、造纸、林业、农业等等产业。
棋面下得很大,但到底广撒网式布局赢面大还是少而精胜算高,我是看不透。
老铁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