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赏析之标题类探究之标题的意蕴
标题,即文章的题目,通常被称作文章的“题眼”,既然是“眼睛”,一定是文章的主要內容,也一定是文章的精要内容的提炼、概括与浓缩。好的标题往往能透射出文章的内容概要,能使人从这”眼睛”中窥探到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标题常常作为高考考查的内容,综合考查对小说内容、主题、艺术技巧等的理解鉴赏能力。在进行小说阅读时,一定要认真仔细地看标题,把对标题的解读作为阅读的切人点,从标题入手探讨标题的意蕴和作用,通过标题来把握文章内容,为我们准确的理解文本奠定基础。
对标题的考查主要是从“标题意蕴的探究”“标题的作用”“不同标题的比较"等角度命题。实质上“不同标题的比较”就是标题作用的又一说法,我们可以在标题的作用中一并探究。
先看一下标题意蕴的探究。
一、标题意蕴
小说标题的意蕴一般有表层义和深层义,表层义是指标题本义;深层义主要指其在文中的引申义,比喻义或象征义,且与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等联系紧密。
二、小说常见的拟题方法
①以人物为题,如《棋王》《装在套子里的人》;
②以事件为题,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③以地点为题,如《边城》;
④以线索为题,如《药》《项链》;
⑤以背景(寓意、情感)为题,如《祝福》;
⑥其他;等等
三、常见的考法
1.(2019·江苏高考)小说刻画了两个人物,作者以“表妹”为题,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表妹》)
2.(2017·浙江高考)“一种美味”有多重意蕴,试简要分析。(《一种美味》)
3.(2016·全国卷|)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锄》)
4.(2022·新高考卷)“我”和小岫最终放弃去橘子林,本文却仍以“到橘子林去”为题,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审题标志;题目中往往有“理解”“分析”等与作答有关的动词和“标题”“意蕴”“寓意”“思想感情”等表示答题方向的名词。
四、解题的步骤
1.点出标题所用的表达技巧。比如:双关、比喻、反讽(反语)、反问,引用等。
2.分析标题的表层义。即把标题在文中所表示的最浅层的意思分析出来。
3.挖掘标题的深层含义。深层含义的挖掘要联系小说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方面。
4.依据要求组织答案。点出表达技巧,分析表层含义并挖掘深层含义。
五、典例示范
1. (2019·江苏高考)小说刻画了两个人物,作者以“表妹”为题,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表 妹
林斤澜
1矮凳桥街背后是溪滩,那滩上铺满了大的碎石,开阔到叫人觉着是不毛之地。幸好有一条溪,时宽时窄,自由自在穿过石头滩,带来水草野树,带来生命的欢喜。
2滩上走过来两个女人,一前一后,前边的挎着个竹篮子,简直有摇篮般大,里面是衣服,很有点分量,一路拱着腰身,支撑着篮底。后边的女人空着两手,几次伸手前来帮忙,前边的不让。前边的女人看来四十往里,后边的四十以外。前边的女人不走现成的小路,从石头滩上斜插过去,走到一个石头圈起来的水潭边,把竹篮里的东西一下子控在水里,全身轻松了,透出来一口长气,望着后边的。后边的走不惯石头滩,盯着脚下,挑着下脚的地方。前边的说:
3“这里比屋里清静,出来走走,说说话……再呢,我要把这些东西洗出来,也就不客气了。”
4说着就蹲下来,抓过一团按在早铺平好了的石板上,拿起棒槌捶打起来,真是擦把汗的工夫也节约了。
5看起来后边的是客人,转着身于看这个新鲜的地方,有一句没一句地应着:
6“水倒是清的,碧清的……树也阴凉……石头要是走惯了,也好走……”
7“不好走,一到下雨天你走走看,只怕担断了脚筋。哪有你们城里的马路好走。”
8“下雨天也洗衣服?”
9“一下天呢,二十天呢。就是三十天不洗也不行。嗐,现在一天是一天的事情,真是日日清,月月结。”
10客人随即称赞:
11“你真能干,三表妹,没想到你有这么大本事,天天洗这么多。”
12主人微微笑着,手里捶捶打打,嘴里喜喜欢欢的:
13“事情多着呢。只有晚上吃顿热的,别的两顿都是马马虎虎。本来还要带子,现在托给人家。”
14“不过洗完衣服,还要踏缝纫机。”
15客人其实是个做活的能手,又做饭又带孩子又洗衣服这样的日子都过过。现在做客人看着人家做活,两只手就不知道放在哪里好。把左手搭在树杈上,右手背在背后,都要用点力才在那里闲得住。不觉感慨起来:
16“也难为你,也亏得是你,想想你在家里的时候,比我还自在呢。”
17主人放下棒槌,两手一刻不停地揉搓起来:
18“做做也就习惯了。不过,真的,做惯了空起两只手来,反倒没有地方好放。乡下地方,又没有什么好玩的,不比城里。”
19客人心里有些矛盾,就学点见过世面的派头,给人家看,也压压自己的烦恼:
20“说的是,”右手更加用力贴在后腰上,“空着两只手不也没地方放嘛。城里好玩是好玩,谁还成天地玩呢。城里住长久了,一下乡,空气真就好,这个新鲜空气,千金难买。”
21单夸空气,好比一个姑娘没有什么好夸的,单夸她的头发。主人插嘴问道:
22“你那里工资好好吧?”
23提起工资,客人是有优越感的,却偏偏埋怨道:
24“饿不死吃不饱就是了,连奖金带零碎也有七八十块。”
25“那是做多做少照样拿呀!”
26“还吃着大锅饭。”
27“不做不做也拿六七十吧?”
28“铁饭碗!”
29客人差不多叫出来,她得意。主人不住手地揉搓,也微微笑着。客人倒打起“抱不平”来:
30“你好脾气,要是我,气也气死了,做多做少什么也不拿。”
31“大表姐,我们也搞承包了。我们家庭妇女洗衣店,给旅店洗床单,给工厂洗工作服都洗不过来。”
32“那一个月能拿多少呢?”客人问得急点。
33主人不忙正面回答,笑道:
34“还要苦干个把月,洗衣机买是买来了,还没有安装。等安装好了,有时间多踏点缝纫机,还可以翻一番呢!”
35“翻一番是多少?”客人急得不知道转弯。主人停止揉搓,去抓棒槌,这功夫,伸了伸两个手指头。
36客人的脑筋飞快转动:这两个手指头当然不会是二十,那么是二百……听着都吓得心跳,那顶哪一级干部了?厂长?……回过头来说道:
37“还是你们不封顶好,多劳多得嘛。”
38“不过也不保底呀,不要打算懒懒散散混日子。”
39客人两步扑过来,蹲下来抓过一堆衣服,主人不让,客人已经揉搓起来了,一边说:
40“懒懒散散,两只手一懒,骨头都要散……乡下地方比城里好,空气第一新鲜,水也碧清……三表妹,等你大侄女中学一毕业,叫她顶替我上班,我就退下来……我到乡下来享几年福,你看怎么样?”
(选自《十月》1984年第6期,有删改)
题干:14. 小说刻画了两个人物,作者以“表妹”为题,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6分)
[技法演练]
第一步:审题干,点技巧,明考向
题干要求分析小说以人物“表妹”为题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表明本题属于理解标题意蕴题型。
第二步:依考向,细阅读,明表层
通过阅读文本可知,小说通过表姐表妹的“对话”塑造了“表妹”这一“勤劳致富”的形象。“表妹”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她身上负载着作者的创作意图,表妹的形象代表的是农村朴实勤劳的劳动妇女的形象,表明作者对劳动者的赞扬,并高度肯定了新时代(改革开放初期)新农村这种“勤劳致富”的观念。
第三步:抓主旨,深层挖
小说的主题是通过表妹的故事讴歌农村的新气象。通过阅读小说可知,表姐表妹的“对话”不仅塑造了“表妹”的形象也塑造了“表姐”的形象:从所拿工资等,看出她是捧着铁饭碗的城市劳动者;从背着手、做派头等,看出她有优越感和虚荣心;从扑过去抢着洗衣服等,看出她渴望通过劳动改变生活(题干的上一题是分析表姐人物形象),可以感知表姐的心态变化。表姐在城里“大锅饭”“铁饭碗”“旱涝保收”,儿子还能接班,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以求的事。表姐是城里代表,表妹就是农村代表,小说的时代背景就是“包产到户”给农村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小说以表姐的一句话:“三表妹,等你大侄女中学一毕业,叫她顶替我上班,我就退下来……我到乡下来享几年福,你看怎么样?”做结,卒章显志,表明表姐想来农村“享几年福”的愿望,直接丢掉了虚荣也要来农村劳动致富,是对当时政策的至高赞美,表明了作者对新时代新农村不断进步、蕴含无限活力与生机的至高的赞扬,从而表达对正处于快速变革中的伟大时代的讴歌,这也是以表妹为题的深层含意。
第四步:依要求,规范答
[参考答案]
赞扬了劳动之美;肯定了勤劳致富的观念:(人物身上的品质,3分)赞美了农村所蕴含的勃勃生机;讴歌了正在变革中的伟大时代。(人物代表的环境和时代,3分)种农
2. (2017·浙江高考)“一种美味”有多重意蕴,试简要分析。(小说原文见本人公众号文章《小说赏析之情节的作用》)
题干:“一种美味”有多重意蕴,试简要分析。
[技法演练]
第一步:审题干,点技巧,明考向
题干明确要求分析小说标题的“多重意蕴”,表明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标题意蕴的能力。从全篇看,“美味”有反讽的意思。
第二步:依考向,细阅读,明表层
要想明白美味的多层意蕴,需要从文本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并分类进行分析。文本的第4、7、8、14、15自然段中直接出现了“美味”这个词,其他段落里写到了对“鱼汤”这一美味的期待和享用。前三处(4、7、8自然段)都是写他对“美味”的感觉和期待,后两处(第14、15自然段)则是他对“美味”的另一种理解。真正写“现实性”美味的是第9自然段,“来不及细细回味了,豆腐一下锅,屋子里顿时鲜香扑鼻。他是第一次知道,鱼的味道原来是这样的,新鲜的让人稍稍发晕。”由此可知“豆腐的味道”就是“美味”的味道,也就是“鱼的味道”。这也是“美味”的表层意义。
第三步:抓主旨,深层挖
通过阅读可知,小说虽然写的是一种美味但实质上写的是苦难与贫穷。一家人从老到小不知道鱼汤什么滋味,因“他”巴掌大的草鱼让大家有了第一次喝鱼汤的机会,也体现了“他”的价值。本来是全家品尝“美味”的时刻却因父亲的“得意忘形”而陷入“默不作声”的境地,从而也让“他”对“美味”有了别样的理解,也似乎明白了些什么,这才是文章的主旨。第14自然段写道“但是,他知道美味的真正意思并不是之后的上学,仍然是有鱼的那天晚上”,这个句子透露出的意思是,他在那个晚上理解了、明白了很多东西。比如,理解了亲情、快乐和希望(一家人一起期待美味--鱼汤,一家人一起幸福快乐地喝鱼汤)等,也懂得了自己如何才能赢得父母兄弟的重视和喜欢,或者说自己的价值体现在何处(第1自然段“他甚至觉得,他在母亲眼里一定是突然有了地位的,这种感觉在随后下地干活回来的父亲和两位哥哥眼里也得到了证实”),自己也经由懵懂初长成的成长与发展。这也是小说的深层意义。
第四步:依要求,规范答
[参考答案]
①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鱼汤”或仅仅是对“鱼汤”的渴望,便成了满足口腹之欲的一种“味”;(表层义,1分)②围绕“鱼汤”的烹制,是一家人快乐、亲情和希望的酝酿,这种处于生活重负下的情感(亲情)“味”弥足珍贵;(深层义之情感美味,2分)③在此过中,“他”由天真懵懂到初通人事,是自我的一次重要发现与成长,更是能够滋养一生的特殊“美味”。(深层成长美味2分)
3. (2016·全国卷|)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锄
李锐
1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
2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
3“咳呀。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
4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5“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六安爷?”
6六安爷已经不清这样的回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7斜射的阳光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
8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一起,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了。几千几百代里,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斤几万斤的汗水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稼了,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两年里反复地谈判,煤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元,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坚决地把庄稼照样种了下去。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这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像传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颂。一万五千块,简直就是一个让人头晕的天价。按照最好的年景,现在一亩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块钱。想一想就让人头晕,你得受一百多年的辛苦,流一百多年的汗,才能在一亩地里刨出来一万五千块钱呐!胜利的喜悦中,没有人再去百亩园了,因为合同一签,钱一拿,推土机马上就要开进来了。
9 可是,不知不觉中,那些被人遗忘了的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一样破土而出了。每天早上嫩绿的叶子上都会有珍珠一样的露水,在晨风中把阳光变幻得五彩缤纷。这些种子们不知道,永远不会再有人来伺候它们,收获它们了。从此往后,百亩园里将是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另一番景象。
10六安爷舍不得那些种子。他掐着指头计算着出苗的时间,到了该间苗锄头遍的日子,六安爷就拄着锄头来到百亩园。一天三晌,一晌不落。
11现在,劳累了一天的六安爷已经感觉到腰背的酸痛,满是老茧的手也有些僵硬,他蹲下身子摸索着探出一块空地,然后,坐在黄土上很享受地慢慢吸一支烟,等着僵硬了的筋骨舒缓下来。等到歇够了,就再拄着锄把站起来,青筋暴突的臂膀,把锄头一次又一次稳稳地探进摇摆的苗垅里去,没有人催,自己心里也不急,六安爷只想一个人慢慢地锄地,就好像一个人对着一壶老酒细斟慢饮。
12终于,西山的阴影落进了河谷,被太阳晒了一天的六安爷,立刻感觉到了肩背上升起的一丝凉意,他缓缓地直起腰来,把捏锄把的两只手一先一后举到嘴前,轻轻地啐上几点唾沫,而后,又深深地埋下腰,举起了锄头,随着臂膀有力的拉拽,锋利的锄刃闷在黄土里咯嘣咯嘣地割断了草根,间开了密集的幼苗,新鲜的黄土一股一股地翻起来。六安爷惬意地微笑着,虽然看不清,可是,耳朵里的声音,鼻子里的气味,河谷里渐起的凉意,都让他顺心,都让他舒服,银亮的锄板鱼儿戏水一般地,在禾苗的绿波中上下翻飞。于是,松软新鲜的黄土上留下两行长长的跨距整齐的脚印,脚印的两旁是株距均匀的玉茭和青豆的幼苗。六安爷种了一辈子庄稼,锄了一辈子地,眼下这一次有些不一般,六安爷心里知道,这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锄地了,最后一次给百亩园的庄稼锄地了。
13沉静的暮色中,百亩园显得寂寥、空旷,六安爷喜欢这天地间昏暗的时辰,眼睛里边和眼睛外边的世界是一样的,他知道自己在慢慢融入眼前这黑暗的世界里。
14很多天以后,人们跟着推土机来到百亩园,无比惊讶地发现,六安爷锄过的苗垅里,茁壮的禾苗均匀整齐,一棵一棵蓬勃的庄稼全都充满了丰收的信心。没有人能相信那是一个半瞎子锄过的地。于是人们想起六安爷说了无数遍的话,六安爷总是平静固执地说,“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题干: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技法演练]
第一步:审题干,点技巧,明考向
题干:以“锄”为标题的寓意,明显是考查标题的意蕴题型,从全文看,“锄”这个标题有其象征义,运用了象征手法。
第二步:依考向,细阅读,明表层
“ 锄”是常用的农业工具,“锄”的表层义有两个:“锄”作为名词,是一种农具;“锄”作为动词,是一种劳动行为
第三步:抓主旨,深层挖
通过阅读小说可知,小说的主旨是赞美了六安爷对劳动的热爱与执着,对土地的依依不舍的感情,也赞美了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安身立命的根本。①120亩的百亩园已经被煤炭公司收买,西湾村村民为了抗争价格的不公,不顾征收的大势,毅然决然坚持下种,西湾村民取得了胜利,下地的种子也破土而出,但已没有了收成,而固执的六安爷依然按部就班的一日三晌的去锄地,引起了村民的劝阻与热议,但六安爷不为所动,只用一句话“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来回答村民们的关切。六安爷伺弄了一辈子的土地,百亩园即将消失,自己的眼睛也要失明,天气炎热,依然坚持锄地,可见对劳动的热爱与执着是一种瘾。②小说中着重描写了百亩园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第12自然段写道“……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了。几千几百代里,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斤几万斤的汗水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稼了,……”无与伦比的贡献是百亩园最难以让人割舍的,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对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百亩园的消失“六安爷要过把瘾”,他对土地的坚守也是一种瘾,也写了他对土地流失的内心的隐痛,委婉的表达了对传统农业的消失的担心与迷惑。(没有土地何以安身立命?)③文中第12、14自然段还写了六安爷锄地高超娴熟技艺,描写了六安爷、锄、禾苗、土地的亲密无间关系。
[提示]
考查“锄”的象征意义。分析“锄”这一标题与人物形象、主旨的关系,可得出深层含义。六安爷对“锄”的执着,说明其对土地的感受以及对即将失去的百亩因的不舍,“锄”将人与土地进接起来,喻示劳动者与土地的亲密关系。“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
第四步:依要求,规范答
[参考答案]
①锄作为一种农具,象征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
②锄喻示劳动者与土地的亲密关系;
③锄意味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
④作为一种劳作行为,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含着他对土地的告别。
4. (2022·新高考卷)“我”和小岫最终放弃去橘子林,本文却仍以“到橘子林去”为题,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到橘子林去
李广田
1小孩子的记忆力真是特别好,尤其是关于她特别有兴趣的事情,她总会牢牢地记着,到了适当的机会她就会把过去的事来问你,提醒你。
2“爸爸,你领我去看橘子林吧,橘子熟了,满树上是金黄的橘子。”
3今天,小岫忽然向我这样说,我稍稍迟疑了一会,还不等回她,她就又抢着说了:“你看,今天是晴天,橘子一定都熟了,爸爸说过领我去看的。”
4我这才想起来了,那是很多天以前的事情,我曾领她到西郊去。那里满坑满谷都是橘子,但那时橘子还是绿的,她并不觉得好玩,只是说:“这些橘子几时才能熟呢?”
5“等着吧,等橘子熟了,等一个晴天的日子,我就领你来看看了。”这地方阴雨的日子真是太多,偶然有一次晴天,就令人觉得非常稀罕,简直觉得这一日不能随便放过。小孩子对于这一点也该是敏感的,于是她就这样问我了。去吗,那当然是要去,并不是为了那一言的然诺,却是为了这一股子好兴致。
6我们走到了大街上。今天,真是一切都明亮了起来,活跃了起来。石头道上的水洼子被阳光照着,像一面面的镜子;女人头上的金属饰物随着她们的脚步一明一灭;挑煤炭的出了满头大汗,脱了帽子,就冒出一大片蒸气,而汗水被阳光照得一闪一闪的。天空自然是蓝的了,一个小孩子仰脸看天,也许是看一只鸽子,两行小牙齿放着白光,真是好看。小岫自然是更高兴的,别人的高兴就会使她高兴,别人的笑声就会引起她的笑声。可是她可并没有像我一样关心到这些街头的景象。她丝毫没有驻足而稍事徘徊的意思,她的小手一直拉着我向前走,她心里一定是只想着到橘子林去。
7走出城,人家稀少了,景象也就更宽阔了,也听到好多地方的流水声了,看不到洗衣人,却听到洗衣人的杵击声,而那一片山,那红崖,那岩石的纹理,层层叠叠,甚至是方方正正的,仿佛是由人工所垒成,没有云,也没有雾,崖面上为太阳照出一种奇奇怪怪的颜色,真像一架金碧辉煌的屏风,还有瀑布,看起来像一丝丝银线一样在半山里飞溅。我看着眼前这些景物,虽然手里还握着一只温嫩的小胖手,我却几乎忘掉了我的小游伴。而她呢,她也并不扰乱我,我想,她不会关心到眼前这些景物的,她心里大概只想着到橘子林去。
8远远地看见一大片浓绿,我知道橘子林已经在望了,然而我们却忽然停了下来,不是我要停下来,而是她要停下来,眼前的一个故事把她吸引住了。
9是在一堆破烂茅屋的前面,两个赶大车的人在给匹马修理蹄子。
10我认识他们,我只是认识他们是属于这一种职业的人,而且他们还都是北方人,都是我的乡亲。他们时常叫我感到那样子的可亲近,可信任。他们把内地的货物运到边疆上出口,又把外边的货物运到内地,他们给抗战尽了不少的力量……他们两个正在忙着,他们一心一意地“对付”那匹马。你看,那匹马老老实实地站着,不必拴,也不必笼,它的一对富有感情的眼睛几乎闭起来了。不但如此,我想这个好牲口,它一定心里在想:我的大哥给我修理蹄子,我们走的路太远了,慢慢地修吧,修好了,我们就上路。慢慢地修,不错,他正在给你慢慢地修哩。他搬起一个蹄子来,先上下四周抚弄一下,再前后左右仔细端详一番,然后就用了一把锐利的刀子在蹄子的周围修理着。我为那一匹牲口预感到一种飞扬的快乐……我这样想着,看着,看着,又想着,只是顷刻之间的事情,猛一惊醒,才知道小岫的手掌早已从我的掌握中脱开了,我低头一看,却正看见她把她的小手掌偷偷地抬起来注视了一下。她是在看她自己的小指甲。而且我也看见,她的小指甲是相当长的,也颇污秽了,每一个小指甲里都藏着一点黑色的东西。
11我不愿再提起到橘子林去的事,我知道小岫对眼前这件事看得入神了,我不愿用任何言语扰乱她,我看她将要看到什么时候为止。
12赶马车的人把那一只马蹄子修好了,然后又丁丁地钉着铁掌。钉完了铁掌,便把马蹄子放下了。那匹马把整个的身子抖擞了一下,我说那简直就是说一声谢谢,或者是故意调皮一下。然后,人和马,不,是人跟着马,可不是马跟着人,更不是人牵着马,都悠悠然地走了,走到那破烂的茅屋里去了。那茅屋门口挂一个大木牌,上边写着拙劣的大字:“叙永骡车店”。有店就好了,我想,你们也可以少受一些风尘。
13“回家。”小岫很坚决地说,而且已经在向后转了。
14“回家告诉妈妈:马剪指甲,马不哭,马乖。”她拉着我向回路走。
15我心里笑了,我还是没有说什么,我只是跟着她向回路走。
16“我的手指甲也长了,回家叫妈妈剪指甲,我不哭,我也乖。”她这么说着,又自己看一看自己的小手。
17“对,回家剪指甲,你真乖,你比马还乖。”这次我是不能不说话了,我被她拉着,用相当急促的脚步走着。
18这时候,太阳已经向西天降落了,红崖的颜色更浓重了些,地上的影子也都扩大了。我们向城里走着,我们都沉默着,小岫不说话,我也不说话。“我不再去看橘子了。”她心里也许有这么一句话,也许并没有。
题干:8.“我”和小岫最终放弃去橘子林,本文却仍以“到橘子林去”为题,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4分)
[技法演练]
第一步:审题干,点技巧,明考向
由题干可知,“放弃去橘子林,却仍以‘到橘子林去’为题”考查标题的意蕴型题目。可以说以事件为题,设置了悬念。
第二步:依考向,细阅读,明表层
通过阅读小说可知,小说描写了去橘子林的所见所闻所感。小说中第2自然段“爸爸,你领我去看橘子林吧,橘子熟了,满树上是金黄的橘子。”点明了原由。第6自然段“我们走到了大街上。今天,真是一切都明亮了起来,活跃了起来”“可是她可并没有像我一样关心到这些街头的景象。她毫没有驻足而稍事徘徊的意思,她的小手一直拉着我向前走,她心里一定是只想着到橘子林去”,第7自然段“走出城,人家稀少了,景象也就更宽阔了也听到好多地方的流水声了,看不到洗衣人,却听到洗衣人的杵击声,……崖面上为太阳照出一种奇奇怪怪的颜色,真像一架金碧辉煌的屏风,还有瀑布,看起来像一丝丝银线一样在半山里飞溅。我看着眼前这些景物”,第8自然段“远远地看见一大片浓绿,我知道橘子林已经在望了,然而我们却忽然停了下来,不是我要停下来,而是她要停下来,眼前的一个故事把她吸引住了”,第9自然段“是在一堆破烂茅屋的前面,两个赶大车的人在给匹马修理蹄子”,第10自然段“我认识他们,我只是认识他们是属于这一种职业的人,而且他们还都是北方人,都是我的乡亲”“我不愿再提起到橘子林去的事,我知道小岫对眼前这件事看得入神了,我不愿用任何言语扰乱她,我看她将要看到什么时候为止”,以上写的所见所闻所感都是在去橘子林路上的景象,所以结构上:“到橘子林去”是全文的线索,小岫要去橘子林引出父女二人在路上的所见所感,先是交待孩子要去橘子林的原由,然后写一路所见的街道上的人,以及自然美景,后来重点写两人看赶车人钉马蹄的事情。这也是小说的表层意义。
第三步:抓主旨,深层挖
通过阅读可知,文章的主旨不好把握,小说似乎没有突出主旨的地方,但我们能明显的感觉到作者的着墨点除了写景外还写了“一个故事”(第9、10自然段)“父女情感的变化”(第10、11、13、14、15、16自然段)“老马识途”(第12自然段),而这种变化是从第10自然段开始的,细读可以发现,小说写道“我认识他们,我只是认识他们是属于这一种职业的人,而且他们还都是北方人,都是我的乡亲。他们时常叫我感到那样子的可亲近,可信任。他们把内地的货物运到边疆上出口,又把外边的货物运到内地,他们给抗战尽了不少的力量”,可知,从感情上:“到橘子林去”的路上,“我”和小岫的情感发生了变化,我因认识这一职业的人并且知道他们工作的性质(他们给抗战尽了不少的力量)而变化,我最终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伟大力量;小岫则因看破钉马掌而变的听话、讲卫生、坚强,这也是小说的深层意蕴所在。
第四步:依要求,规范答
[参考答案]
①结构上:“到橘子林去”是全文的线索,小岫要去橘子林引出父女二人在路上的所见所感。
②感情上:“到橘子林去”的路上,“我”和小岫的情感发生了变化,最终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伟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