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一定要活成孩子的榜样,但一定得“真实”不装

内驱力谈家教 2025-04-10 04:22:28
孩子获得“好感觉”,变得内心有能量,自主自律-心热有力! 家长把握好“分寸”,做到既给孩子接纳关爱,又给孩子引导挑战。 若能“活成孩子的榜样”当然是好,但这并非一定需要。 你最需要的其实是真实,不要“装”。 01 “活成孩子的榜样”最佳心态 成为“榜样”,你觉得自己: 自己必须经常阅读(似乎就一定能影响孩子多阅读);自己必须喜欢运动(似乎就一定能影响孩子爱运动);自己必须有高认知(似乎就一定能影响孩子高认知);…… 这里关键在于心态:你可以把“活成孩子的榜样”当成促动自己成长的方式,但是不要把它作为改变孩子为目的。 因为当你把它作为改变孩子的目标时,你内心往往自然而然就会有期待,要求,甚至控制。 过程上,为了达成目标,你可能会变得“刻意为之”,甚至有时候会虚伪(俗话“装”),比如在家假装看书。 结果上,就算你把你认为好的方面都尽量做到了,当然你自己会有喜悦感,但孩子会不会影响把你当榜样,这个得另当别论。 但假如你没有看到孩子的“变化”,你很大程度会有挫败感,甚至有抱怨心——“我都这么付出了,你怎么这么不思进取!”。 02 你最需要的,是对孩子真实,不要“装” 真实展现你的感受脆弱就脆弱了,难受就难受了,害怕就害怕了,失败就是失败了…… 如果你不是发自内心的坦然,就不要装出一副“坚强,勇敢,成功”的样子。 真实表达你的想法不赞成就是不赞成,不同意就不同意,认为不好就说出来不好,觉得不应该就说出你的不应该。 心里有话就说,不要憋着! 真实说出你的需求想要孩子不看手机就明确说出来,想要孩子早点睡就明确说出来,想要孩子多读阅读就明确说出来 ……就是真实显现! 但两个注意: 第一,前提是你要能觉察并意识到自己内心有对应的感受和想法; 第二,只是叫你表达出来,但对方接不接受,同不同意是另外一码事! 03 不是不能说,很多时候是不会说 有的父母担心自己说话让孩子不喜欢,让孩子抵触,或害怕孩子生气……所以心里有话就憋着。 其实要搞清楚,很多时候不是因为事情本身不能说——不是作业的问题不能说,不是手机的问题不能说,也不是分数的事情不能说…… 而是我们“表达方式”的问题,或者所谓“表达艺术”的问题! 明明是想给鼓励,孩子感受到的却是压力;明明是表达观点,孩子感受到的却是说教;明明是想给引导,孩子感受到的却是控制;……这一方面涉及沟通之“术”,另一方面更关乎背后的认知之“道”的问题,她们共同构成了“营养沟通”。 - 真正好的动力之源就是“好感觉”……要想从根上解决孩子不自主和没动力问题,或想跨越“知”“行”鸿沟,请加私信,针对性帮你“落地” / END / 原创 | 一点老师 内驱力咨询师、健心教练、半个修行人。爱看本质、喜讲系统、力求实效
0 阅读:12
内驱力谈家教

内驱力谈家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