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告诉我一个方法,我只要照着做,就能解决孩子内驱力问题!

内驱力谈家教 2024-12-18 03:39:55

如果你单纯想找到某个准确或有效的方法,就能解决自己和孩子遇到的内驱力问题,可能不太容易实现。

很多咨询家长一开始也是如此,但很快发现并不是自认为的那个逻辑。因为很多真正的有效点,都藏在落地过程中的“细节”,“节奏”和“感受”上。

01

细节

很多人都想“引导”孩子,但实际做的却是“控制”孩子。

“控制”与“引导”的差别,就是教育落地中会面对的一个细节问题,而且区分两者很重要!

其实单纯从行为上看,两者是做出来的事是很相似的,都是期望孩子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走。

但是,一个是不情不愿地跟着走,另一个是心甘情愿地跟着走。给孩子的感觉,前者给到的是糟糕的感觉,而后者给的则是好感觉,一个在削减内驱力,另一个则滋养内驱力。

除此之外,还有“关心”与“建议”,“协助”与“代办”等等,他们同样都是细节——很关键的细节,而且它们有一个共同点:行为表象看似相似,但是内核却很有差别,做出来的结果自然是相距甚远。

02

节奏

做任何一件事情,不论多么简单,都存在节奏把握问题!

比如孩子手机不自律,不给玩不干,给了又放不下,于是想和孩子做一个手机约定。

做这个事情的时候,是否有约定前的心理建设,建设的程度大小,有没有提“到点主动放下或归还”,没做到会怎么处理,有时让不让超时,是否允许有个“循序渐进”过程……这些都属于“节奏”把握问题。

关键是,这个东西没有标准答案,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但可以有个共同的大前提:

第一,要把握孩子当下的心理状态。知道孩子当下的感受,当下在想什么,没有这个为基础,很多事这能成为我们的一厢情愿或自说自话!

第二,需要了解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教育认知,你自己的目标,你对当下问题的认知,你对孩子教育的认知等。

只有以这两个为前提,才能解决“节奏”的问题。

03

感受

这个很关键。

不是某个专家或老师给你一个方法,你照着去做就可以了。不像修电脑或空调,给你个手册或标准照着去操作就能好,因为人是一个“生命体”,而不是“机械体”。

事实上很多时候,真正的改变发生在与人互动的过程——有人给你陪伴,理解,反馈,从而获得的感受和感触。

这种感受的来源,也许是电话中某一个观点,也许是微信语音中某一句话,或者是某一个特定场景等。总之,不只是头脑层面的方法理论,而是内心层面的“看见”和触动(尤其涉及内心深处的东西的时候)。

而它需要时间,是一个过程段,而不是一个时间点。

不论哪一件事,不管大事小事,这三个因素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决定事情的发展的不同走向,也影响着给对方不同的感觉。

-

只要“没做到”,就等于“不知道”……跨越知行鸿沟,私聊,针对性帮你“落地”

/ END /

原创 | 一点老师

内驱力咨询师、健心教练、三分修行。爱看本质、善讲系统、力求实效。

2 阅读:105
内驱力谈家教

内驱力谈家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