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完全称得上是司空见惯之事,正因如此,当时许多大臣轻轻松松便能够成为数朝元老。在此之上,更是存在着一位先后效力于十位皇帝,还一直能够得到重用的非凡人物,那便是号称“十朝元老”的冯道。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身为五代十国名臣,冯道却被日后的欧阳修批判为“其可谓无廉耻者矣”。那么,如果以如今的眼光看来,冯道的功过又该如何评价呢?
唐僖宗中和二年(882),冯道生于瀛州景城,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沧州市一带。根据《旧五代史》记载,冯道的祖上有的务农、有的读书,总之都没有多大成就。尽管从小家境贫寒,但热爱读书的冯道对于外部条件丝毫不在意,他勤奋刻苦到“大雪拥户,凝尘满席”依然手不释卷的程度,终于学有所成,被幽州节度使刘守光征辟为了掾属。
唐朝灭亡后,刘守光被后梁太祖朱温封为燕王,后来更是自立为帝,建立了桀燕政权。尽管“伯乐”飞黄腾达,但冯道却因为一次直言进谏被刘守光关入了大牢。没过多久,刘守光被晋王李存勖消灭,被营救出狱的冯道便顺势投奔了李存勖,并得到李存勖身边宦官张承业的赏识。
在张承业的举荐下,李存勖将冯道任命为了太原掌书记。同光元年(923),李存勖于魏州登基,建立了后唐政权,冯道则被封为省郎、翰林学士。仅仅过了数月,李存勖攻灭后梁,冯道又被提拔为了中书舍人、户部侍郎。不久后,冯道因父亲离世回乡丁忧,在得知家乡歉收后,他拿出俸禄赈济百姓,自己却只住在茅草屋中。
此时,北方契丹正逐渐壮大,在听闻冯道的名声后,他们曾尝试派人将其劫掠到契丹,好在边关守将有所防备,冯道才幸免于难。天成元年(926),李存勖死于兴教门之变,李嗣源平叛后在众人拥戴下称帝。此时,冯道守丧期满,李嗣源便封其为兵部侍郎,次年更拜为了宰相。
担任宰相期间,冯道提携了许多和自己一样出身贫寒的人才,又起草了不少文采斐然到令人赞不绝口的奏章。此后,冯道历任门下侍郎、吏部尚书等多职,又被封为了始平郡公。李嗣源病逝后,其子李从厚继位,但很快李嗣源的养子李从珂起兵叛乱,并轻松攻到了洛阳城下,李从厚急忙逃窜到了卫州。见李从厚自己都已经逃跑,冯道便率领群臣打开城门迎接并拥立了李从珂。
李从珂即位之后罢免了冯道的相位,改派他出任匡国军节度使,后来又拜为司空。天福元年(936),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勾结契丹人南下消灭后唐,随后建立了后晋政权。为了争取各方支持,石敬瑭将德高望重的冯道拜为宰相,后来又派遣冯道为使者出使契丹。天福七年(942),石敬瑭临终前叮嘱冯道立幼子石重睿为帝,但石敬瑭死后冯道却认为“国家多难,宜立长君”,于是在与群臣商议后将石敬瑭的养子石重贵立为了新君。
两年后,有大臣主张冯道只能在清平的时代担任宰相,如今国家艰难,不宜继续任用他。于是,石重贵采纳其建议,又将冯道改派为了匡国军节度使。天福十二年(947),耶律德光率契丹大军南下灭亡后晋,并于汴京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辽”。这次,冯道又向耶律德光称臣,并恳求道:“此时百姓,佛再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在冯道的努力下,耶律德光这才没有肆意杀害无辜的中原百姓。
当年四月,耶律德光带着冯道等降臣北归,但途中不幸病逝,冯道等人便被留在了镇州。与此同时,前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建立了后汉。八月,后汉军队平定镇州,冯道归顺后汉,并被拜为了太师。刘知远去世后,其子刘承祐继位,一时间各地纷纷反叛,多亏冯道出言指点,大将郭威才得以迅速平定了叛军。
数年后,位高权重的郭威推翻后汉建立后周,冯道被其拜为太师、中书令。显德元年(954),郭威去世,其养子柴荣继位。同年四月,冯道病逝,享年七十三岁。纵观冯道的一生,他先后效力于多位帝皇,也长期担任着宰相、太师等显赫职位。此外,他还开启了官方刻印书籍的先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不过,为多个政权效力的冯道也的确一生中几乎没有展现出过“忠君爱国”这一儒家极其看重的品质。由于反复无常,冯道遭到了欧阳修的批判,被指责寡廉鲜耻,但司马光却指出在五代十国的乱局当中“失臣节者非道一人,岂得独罪道哉”。以如今的眼光看,乱世当中更换门庭常常是迫不得已的,冯道一来没有卖主求荣,二来曾经保护百姓免遭战祸,总体来说还是值得认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