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用的沙陀部众是怎样一步步到了代北的

江湖说事 2020-05-06 17:12:03

当我们翻看历史时往往会发现历史在很多时候都是惊人的相似。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聚众百万、波及天下,然而哪个黄巾头目最终也没有开创一番伟业,反倒是由黄巾起义促成的各地后起之军阀主导了之后的历史。元末韩山童、刘福通率先于黄河边起义,其起义结果同样是失败,但也同样是由韩、刘起义带起的后续四方豪杰们主导了之后的历史。除此之外,还有秦末陈胜吴广起义、隋末农民起义都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

进入公元九世纪的唐朝,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近百年的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的摧残下,已经如同一个伤痕累累的骆驼,就差最后一根压垮它的稻草了。乾符五年暨公元878年,黄巢起义爆发,在这场起义中,黄巢义军普遍采用流动作战的方式,避实攻虚,打遍今天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陕西等省广大地区,彻底颠覆了唐朝的统治,之后的唐朝已经完全无法阻止各路藩镇军阀的互相兼并,名存实亡矣。在这场起义中也同样带出了许多英雄豪杰,这些英雄豪杰也和之前的历史一样,主导了之后五代十国那个纷乱时代的历史,而在这些英雄豪杰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相互斗了一辈子的李克用和朱温。

李克用是独眼

朱温的成长史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基本上就是一部社会底层打拼史,相比之下,李克用可以说是出生名门、年少有成了。据《旧五代史》记载,李克用是沙陀族人,本来姓朱邪,其始祖姓拔野,在唐太宗贞观不仅担任过唐朝墨离军(位于今甘肃范围,属唐河西节度使管辖)军使,还曾追随唐太宗出征高句丽、薛延陀有功。唐高宗时他家祖上又被封为沙陀都督府的都督,此后连续五代的后续子孙都世袭了这个官职,一直到了唐贞元年间,他们全家包括其他族人才一起搬迁到了灵州生活,至于这次大规模迁徙的原因呢,则是和唐朝的历史紧密相关。贞元是唐德宗的年号,这时已经是安史之乱后了,吐蕃已经占据了河西走廊,李克用他祖上作为亲唐的势力,不愿臣服于吐蕃,因此李克用祖上全族三万多人向东准备逃向灵州。但吐蕃肯定不会让他们这么便宜的就走了,最起码,人可以走,牛羊等财物要给我留下啊,因此也曾调遣数倍于李克用祖上部族的军队拦截追击他们,为了打破吐蕃军的阻挠和追击,李克用祖上和吐蕃爆发了多次大战,由于敌众我寡,损失惨重,连李克用的曾祖父李尽忠也战死在了路上,这一路走来,颇有一番后世东归英雄传的感觉。或许真是有感于李克用祖上对唐朝如此的忠诚吧,唐德宗又命李尽忠之子、李克用的爷爷李执宜为阴山府都督。到了唐宪宗年间,又被封为金吾将军,改任蔚州刺史、代北行营招抚使,全家又迁徙到了代北之地生活,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北部。这就是为什么山西最后成为了李克用的发祥地的一个重要原因了。

到了代北后的李克用家族算是过上了一段时间的安稳日子,但时间也确实不长,因为这时的唐朝也越来越虚弱了,再也不能庇护他们的安全了,不仅如此,还得让他们来保卫唐朝的安全了。从李克用的父亲李国昌开始,唐朝先后征发其部族参与中原镇压农民起义的军事行动,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镇压庞勋起义,这次军事行动中,李克用父亲李国昌率军出征,时年十五岁的李克用也随军出征,但这位公子可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去前线捞点军功,回来好轻轻松松当官的,据《旧五代史》记载:

“武皇(李克用)年十五,从征、摧锋陷阵,出诸将之右,军中目为飞虎子”

官修史书,如果只是说李克用“出诸将之右”,那或许还可认为是后唐的自吹自擂,但能在军中留下名号“飞虎子”说明确实英勇善战,因为军队不同于地方,迫于权势吹捧某个人难以避免,但绝不会流传出他的外号。

庞勋的戏曲形象

也正是在这次军事行动中,李克用的家族立下大功,被唐朝皇帝赐姓为“李”。大家注意后来李克用自认为是李唐后裔,可不仅仅是因为赐姓为“李”这一个原因,还因为李唐皇帝把他们写进了类似于家谱一类的东西,算作唐“郑王”一脉。

那么,加入了李家的李克用后来就是平步青云、轻轻松松的做到了晋王、河东节度使的位置上吗?其实在镇压庞勋起义后不久,李克用及其父亲不仅没能进一步升官发财,相反没过多久还成了朝廷的敌人,被朝廷派来的大军打的到处鼠窜。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请关注本号,下回分解。

4 阅读:564

评论列表

今生无悔

今生无悔

3
2020-05-14 08:09

霸不过羽 将不过李 李克用可是绝代猛将[呲牙笑]

nm9h7942q

nm9h7942q

2
2020-05-07 10:13

文章写一半,小编是太监吗?

江湖说事

江湖说事

冷眼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