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产量增千亿斤,不靠外国种子,国产大豆也能单产增长超5%

伩蕊历史加油站 2024-11-07 14:21:55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张润晨

编辑|t

引言

谁说高产的粮食只能靠外国种子?今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可谓迎来了一个大喜讯——或将首次突破1.4万亿斤的大关!听上去像天方夜谭,但这可是实打实的数据。

这背后,有一场硬碰硬的种子之争。说到粮食和种子,那可是件天大的事。人是铁,饭是钢,谁都不能一天没吃的。可这饭能不能吃得上、吃得饱、吃得好,可全得看这田里种的粮够不够。而这背后,有一场“靠自己种子还是靠外国种子”的争论,在悄然上演。

尤其是在大豆领域终于扬眉吐气了一把,在美国转基因大豆收割全球豆农的背景下,咱们不靠外国种子,国产大豆也能单产增长超5%了。

国产种子自立之路

咱们要说的国产种子,其实就是这场粮食保卫战的重中之重。中国这些年来一直致力于在粮食上做到“自力更生”,可偏偏这条路并不容易走。先来瞧瞧大豆这一块,中国大豆的命运,可以说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历史。

五十年代的时候,那时候的大豆,我们可是世界老大,占到全世界贸易量的90%以上;到了九十年代,风水轮流转,我们不光不再出口,反而开始大量进口,进口依存度超过了80%。你说这得多大个反转。

大家都知道,这些年我们大豆进口大多来自巴西、美国、阿根廷这几个大豆大户。中国这么大个市场,得靠这些国家来供应大豆,尤其是转基因大豆,不光进口量大,而且依赖性强。有人说:我们有自己的大豆历史,有自己的品种,怎么现在反倒靠别人了呢?

这可不是小问题,这是关系到咱老百姓餐桌上油瓶子的事。粮食安全关乎着每一个人,中国能不能用自己种的种子、自己的技术让大豆增产,这不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关乎国家安全的大事。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这几年国产种子到底行不行啊?实际上,从国家政策到技术支持,这些年国家在大豆增产方面可没少下功夫。

尤其是在黑龙江,成为了大豆种植的“排头兵”。从大豆种植面积上来看,黑龙江省的面积和产量均接近全国一小半,可以说是实打实地撑起了国产大豆的大旗。

黑龙江的农户可是玩出了不少“花样”。你比如说什么“水改旱”“稻改豆”,这都是为了扩大大豆种植面积的措施。

单玉恒是黑龙江肇东市东安村的一位农机合作社理事长,他近年就在上年种玉米的地块上扩种了100亩大豆,还搞起了“米豆轮作”,不仅实现了大豆增产,还肥沃了土壤。种起地来,底气足了,土壤也松软了不少,这就是看得见的好处啊。

要说大豆增产的背后力量,那可是多方联动、齐头并进。黑龙江作为大豆产量的领头羊,近年就优选了4个大豆品种向农户推广,还成立了专家指导组到各乡镇开展技术培训。

这些年大豆种植面积比上一年翻了一番,产量也跟着水涨船高,近年大豆的播种面积达到了7397.5万亩,占全国的48%,产量更是达到了190.7亿斤,比上一年增加了46.9亿斤。这些数字可是实打实的,都是农民们辛苦种出来的。

光是面积扩种可不够,得有好的品种和技术。黑龙江省农科院的专家们可没闲着,他们通过聚合育种技术选育了23个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绥农82”就是其中的代表品种。

近年秋收的时候,黑龙江省绥化市传来捷报——500亩连片的“绥农82”大豆,平均亩产达到544.6斤,这个产量可是比全省的平均亩产高了一倍多。这让农民们看到,自家种的种子不但能增产,还能稳产。

不光是黑龙江,内蒙古也是大豆种植的重要地区之一。内蒙古的大豆种植面积占全国10%以上,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呼伦贝尔。

前年,内蒙古的大豆产量比上一年增长了约60%。这背后也是政策支持和技术推广的结果,各地的农业部门组织了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户进行指导,让农民们知道怎么种,怎么种得好。

技术革新与高产示范

要想在粮食产量上取得突破,光靠种子和面积还不够,技术创新同样是关键的一环。这些年,农业科技的投入和创新力度都在不断加强。

前年,全国大豆高产竞赛的结果公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的春播大豆亩产442公斤,江苏响水县的夏播大豆亩产368.3公斤,这些都是通过高产示范和技术推广实现的成果。

科技创新的力量在大豆种植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江苏省连云港市的农户采用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每亩地种两行玉米、四行大豆,这样一来,不但保证了玉米的产量,还能多收200多斤大豆,一亩地的净收入达到1100元左右。

近年,连云港市统筹中央安排的耕地轮作试点和省级玉米大豆复合种植补贴资金1600万元,帮助农户推广带状复合种植。

黑龙江省的“绥农82”只是一个缩影,在这背后,是整个科技体系对大豆种植的支撑。在过去三年里,黑龙江省农科院通过育种技术选育了23个优质大豆新品种,这些新品种在抗病性、产量和品质上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为了让这些品种能顺利推广,专家们不仅仅是搞研究,还亲自下田做示范,一步步手把手地教农民怎么种、怎么管。

挑战依旧严峻

当然,大豆增产的路上也并非一帆风顺。尽管国产大豆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有所增加,但对进口大豆的依赖依然较高。特别是在榨油领域,进口大豆的比重仍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大豆需求高达1.13亿吨,而进口量为9107.89万吨,远远超过了国产大豆的供应量。这种情况之下,如何提高国产大豆的竞争力,降低对外部市场的依赖,是我们接下来需要面对的难题。

与此同时,国内大豆的种植成本也一直较高。2022年,我国大豆每亩总成本增至885.12元,其中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工成本等占比较大。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

与美国相比,我们的大豆种植成本偏高,总产值也没有持续保持优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通过政策支持和技术革新来降低种植成本,提升种植效益,是未来需要攻克的一个难关。

尽管挑战不小,但我们也看到了希望。国家在政策层面给予了大力支持,特别是在大豆种植补贴、科技研发投入等方面不断加码。

从全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到国产大豆单产增长超过5%,这些成果的背后,是无数农民、科研人员和政策制定者们的共同努力。

中国要想在这场“粮食之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走自主种子研发、自主增产增收的道路。

毕竟,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解决“吃得饱”的问题,更要确保“吃得好”“吃得安全”。

参考资料:

2024年中国大豆市场情况及成本收益分析简报 澎湃新闻 2024-02-29

0 阅读:0

伩蕊历史加油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