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元到400元:新农合,为何暴涨40倍?

波哥看楼市 2025-01-04 15:07:22

作者 |罗乾波出品 |波哥看楼市

从2003年创立之初,到2024年,新农合的缴费标准,从10元涨到了400元,涨幅40倍,这一问题,已经引起国内众多层面的关注。

再加上近三年来,每年近2000万人的断缴和退保的情况出现,也让新农合的问题被摆在了现实中需要有效提振的重要事件中了。

鉴于近期,很多朋友都在问新农合方面的事情,以及不少朋友在文章下面留言评论等情况,

据波哥看楼市观察,近日,许多朋友的留言,对新农合吐槽的特别多,归纳起来主要是三个情况:

一是,觉得费用每年都涨,且每年清零,以及报销比例有限,认为不划算;

二是,当前每人400元,如果家里人口多点,会造成现实的压力;

三是,部分人认为自己身体扛得住,只保老和小,自己夫妻为减轻压力基本不交了。

等等

因此,综合起来,这里面实际是两大问题:

●第一,在当前大环境不太好的时候,每人每年400元的费用,对很多人特别是农民朋友或众多的灵活就业人群及其家庭来说,确实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压力和负担,这点谁也否认不了。

比如,对一些家庭比较困难的,一次缴费400,一个家庭6口人,一次就要交2400元,这是在很多小城市一个人一个月的工资都赚不到的。

比如,某些小县城超市服务员每个月的工资只有1500元左右,饭店服务员工资不到2000元,每天工作时长都超过了10个小时,如果家里人数好几个的话,就会花掉几个月的工资了,这种压力是刚性的,也确实成为了一个客观的问题。

因此,不少人选择断缴或退保,也不难理解了。

●第二,就是很多人诟病的一个问题,即新农合的实际报销比例,在现实的医疗服务过程中,其具体的性价比,跟以前比较起来普遍感觉差了很多——以前几十块钱,可以报销60%,现在300—400元钱,也才70%左右,整体来看,其性价比没有得到什么大的增长和变化,所以,也让很多人对新农合的体感越来越差。

故而,反过来,动摇了很多人继续缴费的积极性。

例如,2024年1月30日,央媒中国新闻周刊在其报道中,就提到了一个真实的案例,说一个人的母亲2011年因癌入院,花费了约10万元,实际报销不到4万元,需要支付6万元;对此,受访人表示:

“小病在乡镇解决,花不了太多钱,但生大病花大钱,乡镇治不了,只能去大医院,但去大医院就意味着报销比例也在减少,老百姓要支付很多,她对此不太理解。”

可见,在该案例中,实际的大病报销比例不到40%,跟国家统一所说的70%相距甚远,也难怪比较难让人感受到其中的“受益感和获得感”。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差距?

对此,大家也很清楚,其实说白了就是在具体的医疗环节,医院和医生为了各自的考核和盈利指标等,有部分手段或药物不在报销之列或价格更高,最后,就导致实际的报销比例被冲减了。

这样的情况,也比较普遍,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可能会碰到过。

因此,在这个报销比例上,就对很多农民朋友造成了两个比较大的冲击——首先,跟过去比,报销比例跟费用的上涨有很大的差距;其次,即使按最新政策执行,在实操中也是一言难尽,难以达到人们心中的合理预期。

以上,简单对近期众多网友的一些说法进行了一定的归纳和分析,仅供大家参考。

下面,再来聊一聊新农合费用暴涨40倍的问题。

首先,在这里有必要提一下,这个40倍的暴涨情况,是一个长时间下的结果,不是短期下的表现,因此,请不要去误读和误解。

其次,就是新农合的费用,为啥会每年不断涨价?

对此,业内基本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说法了,归结起来,就是三点:

1、就医需求和医疗费用的上涨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医疗保障的需求也随之水涨船高,随着合作医疗报销范围和水平的提高,参合人员的就医需求得到释放,总体的就医人次和需要报销的人次均大大增加。

医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医疗卫生机构软、硬件设施服务水平的提高,导致医疗费用也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同时,医疗服务所需材料(包括药品、耗材、水电等)价格的上涨也推动了医疗费用的增加。

比如,人口老龄化加剧、人均寿命的延长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随着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对医疗资源的需求显著增加,尤其是慢性病和老年病的治疗费用居高不下。

2、报销范围和水平的提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之初,报销范围相对有限,主要覆盖住院和普通门诊费用。然而,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报销范围逐年扩大,现在已包括恶性肿瘤放化疗等费用较高的门诊特殊病、慢性病的治疗费用、日间手术费用等。

比如,目前,各地参保居民在一级、二级、三级医疗机构住院发生的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大多在90%、80%、60%左右,这和前些年是有明显提升。并且现在的报销范围也明显增加了,在以前只有住院才有报销,可是如今门诊也能报销了等,另外就是现在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也明显提升了。

报销水平的提高,也意味着参合人员能够获得的医疗费用报销额在逐渐增加,这直接导致了合作医疗报销资金支出需求的增加。

3、参合人员就医选择的变化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合作医疗报销政策的提高,参合人员在看病就医时更愿意选择大医院。省市级医院的住院费用往往明显高于乡镇卫生院和县医院的住院费用,这也导致了合作医疗报销支出的增加。

上述这些说法,都相对比较客观,毕竟过去了20多年,模式和人群等都在快速变化,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一成不变了,过程中必须要结合许多新的特点来做相应的变化,这是自然的。

例如,最初只能报销300种的药物,如今则可以报销3800种左右的药物,比如,前不久,国家医保局也发布消息指出,2024年城乡居民医保药品报销目录再次迎来增长,这一次新增了91种各类中西药,这里边还包括诸多肿瘤靶向药和罕见病用药等。

国家也在不断努力,至少比以前好很多了,不可能只谈压力不考虑现实的各类进步吧。

但,这样来分析,大家的感受可能还不够强烈,接下来,就来再分析一下暴涨40倍的情况。

新农合试点从2003年开始,但在全国普及是2009年,在2003-2006年期间个人最低缴纳费用是10元,到2007-2010年从20元涨到60元,此后费用逐年上涨,到2024年涨到400元,短短二十年时间,费用暴涨40倍。

这是为什么呢?

有人说,这是通货膨胀导致的,在波哥看楼市看来,这原因肯定的是存在的,因为,确实过去了21年,原来的10块钱,肯定会不断缩水,这是必然的。

从这个角度来推导,有一定道理,可是,却难以尽然,对此,就不多说了。

还有人讲,这是医疗服务和医院造成的,很多人将其原因归结于医院的盈利动力和维持医生高收入等方面,但是这也是比较表面的情况。

比如,医院为什么要想各种办法去提高自己的收入?

这还是跟体制有较大的关系,需要自己去负责盈亏和具体的运营,他们的压力也不少,只是相对而言,在多年以来,不少医院过度商业化了,把治病救人完全当成了一门生意,而变得过于唯利是图,而让市场和各界接受不了。

假设,由于医疗设备和相关药品的高昂价格、以及日常的运行管理成本等,合理提高收费等,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为了多增加一些收入,过度医疗或有意使用高价格药品或延长治疗期等行为,就会大幅增加患者的实际支出,必将导致新农合等报销比例的降低,这样的方式就不会得到社会的认同。

其次,则是医疗和医保体系运作上的问题。

但是,这个问题必须要一分为二来客观审视,毕竟,运行了这么多年,特别是对14人口的国家来讲,这个制度与体系,其功劳和价值大大的,谁也不能忽视。

只是由于时代和环境在不断变化,不少新的问题又暴露出来了,而模式却未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和进化,尤其是最近几年大环境的恶化,导致很多人在被动或主动溢出这个保障体系。

我们认为,这是时代之力,对国家的医保基金资金池的有效积累和人们的支付能力,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而并非简单的国家不给力这么简单。

其中具体的变化,有业内朋友分析得比较好,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1、在医保体系的构成上

目前国内是由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两个独立体系组成的,两者针对的人群有明显的差异:

前者,职工医保主要是针对社会最优质客户,即一线城市房东、城镇非私营单位和城市私营单位三大金字塔上层客户。

而后者,城乡居民医保覆盖却是社会最不稳定客户,包含农村居民、农村老人、城市失业者和未就业人群四大金字塔下层客户,他们人数众多,却收入低甚至没收入。

这两部分人群的实际支付能力迥然不同,因为,前者基本都有固定和相对更加稳定的的收入,也是最早执行的体系,其结构和模式更加稳固,享受的资源也更加丰富等。

后面的城乡居民医保,自2016年正式整合而成,实际上是对中下层人群而开设的一个保障体系,其功能也相对比较单一——主要是医疗保险,近年才慢慢做了一些调整——从保大病保住院向保生育和保门诊方面进行逐步加强。

因此,整体上看,这是一个典型的双轨制模式,各自牵扯的因素都很多。

所以,两相比较起来,新农合的资金缺口最大,并且随着农村老龄化加深和城市失业人群增加,城乡居民医保资金缺口必将扩大,推动医保费用每年上涨,甚至上涨幅度越来越大。

◢2、在缴费的涨幅上

20年来,职工医保的涨幅,远低于新农合。

以广州数据为例来说明一下——

按照广州市2003年医保最低缴纳基数800元和个人2%缴纳比例,换算出个人每年192元,到2023年医保最低5996元和个人2%缴纳比例,折算出个人每年1428元,近20年时间涨幅只有7.5倍,但新农合涨幅却达到40倍。

虽然,新农合原来的基数小,可是在同样的时间内,其涨幅是职工医保的5.33倍,也确实值得思考。

◢3、在具体的运作模式上

最大的区别就是——职工医保个人缴纳部分进入个人账户,即使涨得再多也归个人所有,还能交够固定年限就不用再交;新农合个人缴纳部分,却是进入统筹账户,并不归个人所有,每年都清零,每年都要交。

同时,职工医保体系客户都是优质客户,他们因为收入高和工作稳定,还有用人单位缴纳部分,进入统筹账户,就变成了长期保障型保险。

然而,新农合的客户基本都是劣质客户,他们收入低和工作不稳定,没有用人单位缴纳部分,进入统筹账户,就只能由国家来兜底,当国家兜底资金有限,就相对变成了短期消费型的保险,即每年都清零,每年都要交,说白了就是穷人互助型或众筹型保险了。

这个差别,主要是体系设计及具体模式不同所导致的,在费用承担的主体结构上,也造成了客观的不同——职工医保,由职工、企业两方来承担,有更雄厚的现实基础;而新农合,由个人和国家兜底资金来承担,好的时候没什么问题,一旦时运不济,两方面都有问题,如前所述,当前,个人有压力,国家也有压力,按个人400元+补贴670元的结构,个人要分担37.4%的比例,国家要兜底62.6%的比例,国家是个人的1.674倍,不能说国家不给力。

因此,当国家兜底比例下降,如2003年农民自缴10元,财政补贴20元,到2024年农民自缴400元,财政补贴按比例应该是800元,但实际只有670元,就自然增加了农民的自缴压力。

写在最后:

今天,虽然观察了新农合费用暴涨的问题,也做了一定的思考,但是,这一问题不要去简单视之。

有历史的原因、也有时代的原因、也有模式的问题等,任何单一方面的解读,都很难达到合理的认识。

例如,原来新农合的基数只有10块钱,如今增加到400元,在绝对数上,看起比较恐怖;但是,职工医保中自缴底数和企业承担这两个方面,过去就比较高,也是需要去综合观察的,比如上述广州的情况,2003年职工自缴每年192块钱,相对于当年的新农合的19.2倍,这些变化也是要一起考虑的。

不然,就显得很片面化了。

最后,我们想说的是:

单纯去讨论新农合涨幅的绝对数,事实上没有太多的意义,我们更要看到其中的各类合理的变化,以及国家和许多人对此付出的众多努力,毕竟,新农合也是国内一个不可或缺的有效保障体系,具有很多的现实价值。

我们也相信,在国家不断出台的各类新举措下,未来会变得越来越好。

本文为「波哥看楼市」(ID:bgkls2023)原创文章,其版权归我方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的敬请点赞和转发为谢!
2 阅读:585

评论列表

西门吹雪

西门吹雪

5
2025-01-06 14:46

[滑稽笑][滑稽笑]不交就行了

用户11xxx03

用户11xxx03

2
2025-01-07 16:16

丧良心呗,阿弥陀佛[得瑟][点赞][鼓掌]

华7928

华7928

1
2025-01-05 10:47

南通已经620了

波哥看楼市

波哥看楼市

中国房地产+财经独立观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