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武禹襄有幸师从杨露禅大师,系统学习了陈式老架太极拳,为日后的武学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后,他又远赴河南温县赵堡镇,拜入陈清平门下,深入研习赵堡太极拳的精髓。在河南舞阳的一家盐店中,武禹襄偶然间得到了王宗岳所著的《太极拳谱》,研读之后,他豁然开朗,对太极拳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此后,武禹襄悉心钻研,反复实践体会,将所学各家太极拳之长融会贯通,最终创编出了独具特色的武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以其动作简洁紧凑、步法严谨而著称,要求出手不超过足尖,左右各管半边,步法灵活多变,虚实分明。在演练过程中,它讲究起、承、开、合,动作连贯顺随,要求习练者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意动身随,最终达到意、气、势三者合一的至高境界。
武禹襄的武学思想深邃而独到,他留下了诸多传世拳论,如《十三势行功要解》、《太极拳解》、《打手要言》以及《四字秘诀》等,这些著作不仅为后世习练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也为中国武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传人包括李亦畲、李启轩等武术名家,他们都在武术界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进一步发扬光大了武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