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八十年代,军队提出干部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革命化的号召,有能力且年轻的干部被提拔重用,很多军、师职干部在八十年代被提拔重用起来。
作为总政部主任的余秋里,经常到基层考察和考核,也物色出一些年轻且有能力的干部,如周克玉、张天富等一批干部。
对于张天富很多人或许不了解,他是1947年生人,1963年入伍。
1984年,他在《内部参考》上发表一篇文章,是关于军队培养干部的思考和建议。文章里说和平年代能不能培养出能征善战的指挥员呢?举了国外不少例子,如朱可夫、伍德沃德等都是在和平时期成长起来的将领。
如何在和平时期培养军事干部,也是通过分析他们的共同特点,总结出一些结论。最终他认为我们的干部要扩大视野,扩大阅历,加强对外军的研究,组织代表团进行考察访问,学术交流等等。
此时的他才37岁,已经是一名师长。
在和平年代这样的年纪,可谓是年轻有为,尤其在八十年代初,而且能写出有深度的文章,总政部主任余秋里表示:这个人不简单,有独到见解,有机会一定要见见他。
后来,余秋里去南京军区时,军区政委郭林祥专门把张天富叫去,余秋里询问他一些个人情况,问多大了,哪里人等。俩人在交谈中,张天富把在基层遇到的一些情况,也反馈给余秋里。
1985年,作为师长的张天富到老山前线轮训作战,他希望在前线时间长一些,余秋里表示同意。因为军队几十年没有打仗,指挥员是缺乏实战经验的,在前线历练是好事,对年轻干部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张天富虽然实际上就参军,可是热爱文学,经常写作。他甚至注释一本《诸葛亮》,邮寄给余主任后,余主任给徐帅介绍张天富,希望该书能够徐帅为这部书此书题写一个书名。
后来的张天富晋升为军参谋长、副军长,并转入地方省军区担任副司令员,晋升为少将。进入几十年的在国防大学进修,还去看望了退下来的余秋里。
这位如此有学问的干部,在日后的晋升在反而没有再往上进一步,但也写了不少著作:《向孙子学竞争》、《连排干部指挥手册》、《诸葛亮将苑注译》等。